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170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5:12
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一个水体流动性好的土池作为培育用池;其次,用筛绢网片将上述土池分割成若干个不影响水体流动的隔断;第三,将抱卵母蟹放于笼中,再将装有母蟹的笼挂在对应的隔断中,控制水温和海水盐度并保持水体流动进行放幼;第四,放幼结束后移走装有母蟹的笼,进入幼体培育,直至长成大眼幼体;最后,进行水体淡化和最终的夜间灯光诱捕即完成蟹苗的培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孵化池的要求低,但由于幼体生产环境直接与地气相接,池底微生物净化能力好,生产环境优良,因此出苗率和成活率均有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的培育繁殖装置,尤其是一种中华绒螯蟹的培育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水产品。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仅靠自然繁殖蟹苗已无法满足养殖需要,因此开展人工蟹苗繁殖是解决蟹苗需求量,降低成本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已掌握了蟹苗的人工育苗技术。现有的中华绒螯蟹家系育苗方式大致可分为单池育苗和网箱育苗两种,其中单池育苗是指将交配后的抱卵雌蟹分别置于单个土池中,由于所需土池数量多,成本高,且养殖环境均一性差,因此人们普遍采用的是网箱(五面体,顶面为敞开式结构)育苗,网箱育苗是将抱卵母蟹装于网箱中,放幼和幼体成长均在网箱中进行,由于网箱被悬在水体中不能触底,网箱内部自净能力差,投喂饲料会沉在·网底堵塞网孔,进而影响网箱水环境水体质量,影响出苗率和成活率,对此目前除了增加水体含氧量,加速水体流动性外,尚无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导致目前每个家系母蟹幼体的出苗率不高,不能大规模生产家系蟹苗,繁殖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单池及网箱蟹苗繁殖装置存在存活率、出苗率差,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种直接在土池中进行蟹苗繁殖的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它包括土池2,其特征是所述的土池2中安装有若干个筛絹网片1,所述的筛絹网片I将土池2分割成多个用于放幼的隔断3 ;每个筛絹网片I的上沿高出土池水面至少30厘米并用金属丝或拉索4拉紧,每个筛絹网片I的下沿连接有石笼5,石笼5埋压于土池2底部的开槽中,石笼5中装填有石子6。所述的土池2的面积为600平方米。所述的每个隔断的尺寸为3米X 10米,每个隔断3中挂放有I只能防止抱卵母蟹逃逸的网笼。所述的每个筛絹网片的上沿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家系抱卵母蟹所放幼体直接产于用网片隔开的土池中,每个单元的水体均处于流动状态,池底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自净能力,有利于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可使亩产蟹苗家系20个以上,每个家系蟹苗产量达I公斤以上。本专利技术对孵化池的要求低,但由于幼体生产环境直接与池底相接,池底微生物净化能力好,生产环境优良,因此出苗率和成活率均有大幅度提高,且养殖水体处于流动状态,繁育条件均一性好,各家系间环境偏差较小,家系育苗产出效果之间也具有可比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隔断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土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它包括土池2,土池2中设有微孔增氧头及促进水体流动或换水的水泵等常规设备,所述的土池2中安装有若干个筛絹网片1,所述的筛絹网片I将土池2分割成多个用于放幼的隔断3 ;每个筛絹网片I的上沿高出 土池水面至少30厘米(具体实施时一般不少于40厘米)并用金属丝或拉索4拉紧,每个筛絹网片I的下沿连接有石笼5,石笼5埋压于土池2底部的开槽中,石笼5中装填有石子6。具体实施时,所述的土池2的面积以600平方米左右为最佳。每个隔断的尺寸以3米X 10米一个为佳,每个600平方米的土池可分割成20个隔断3,每个隔断3中挂放有I只能防止抱卵母蟹逃逸的网笼。下面结合本技术在蟹苗培育中的使用方法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一个水体流动性好的土池作为培育用池;其次,用60-80目的筛絹网片I将上述土池2分割成若干个不影响水体流动的隔断3,如图2所示,每个筛絹网片的上沿用金属丝或拉索4拉紧并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其中最佳高度为40厘米或以上),每个筛絹网片的下沿连接一个石笼5,石笼埋压于池底的开槽中,石笼中填充有石子6 ;如图I所示,以600平方米的土池为例可分割成20个3米XlO米的隔断。第三,在将母蟹放入隔断进行放幼前15天左右用敌百虫、茶树柏、漂白粉分次消毒,去除甲壳动物、鱼类和有害微生物,再将抱卵母蟹放于笼中,再将装有母蟹的笼挂在对应的隔断中,每个隔断中挂I只母蟹,控制水温和海水盐度并保持水体流动进行放幼,条件允许时应进行微孔增氧以提高孵化率;放幼时间约3天。第四,放幼结束后移走装有母蟹的笼,进行幼体培育,经过I期蚤状幼体培育直至V期蚤状幼体,最后进行大眼幼体培育,直至长成大眼幼体;最后,对大眼幼体进行水体淡化和最终的夜间灯光诱捕即完成蟹苗的培育。详述如下交配比例雄雌=1:2-3。于每年的11月上旬气温低于15度时采集健康、背青色、饱满度好、腿硬的雌雄蟹,雌雄分开放养于海水池中,每亩放养亲蟹300-500斤,用小带鱼等海水鱼剪块投喂强化培育10天以上。根据家系交配表于11月中旬至12月初海水水温9-11度时将每个家系已标记的雌雄蟹放入单独的蟹笼中交配,水温稳定时经过三天交配即可完成,交配后雌蟹腹甲和头胸甲贴合不紧,与交配前的贴合非常紧密差异很大,雌蟹交配孔周边有白色物质,应为精荚,交配完成后5-6小时雌蟹排卵,1-2天内雌蟹基本排卵完成,个别雌蟹不产卵。将抱卵的雌蟹集中培育,每亩密度在500斤母蟹左右,海水盐度在15-20%。,用小带鱼等新鲜海水杂鱼剪块投喂,最好微孔增氧。到翌年3月20日左右用塑料布覆盖水泥池或小土池,将抱卵雌蟹放入提温,放养密度大约为20只/平米,使水温比露天池高2-3度。经20天左右的提温,可以明显促使同批母蟹卵发育的同步性,有利于批量放幼。至4月10日左右,将母蟹挂笼放入图2所示的单个蟹苗培育土池隔断中放幼。放幼前15天池水用敌百虫、茶树柏、漂白粉分次消毒,去除甲壳动物、鱼类和有害微生物。蚤I、蚤2都以浮游植物为食,蚤3以后以轮虫为食。大眼幼体从完成蜕壳到淡化结束需7天时间,大眼幼体苗龄3-4天时开始淡化,在原隔断中淡化需3天左右时间,期间需不断喂食和换水。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它包括土池(2),其特征是所述的土池(2)中安装有若干个筛絹网片(1),所述的筛絹网片(I)将土池(2)分割成多个用于放幼的隔断(3);每个筛絹网片(I)的上沿高出土池(2)水面至少30厘米并用金属丝或拉索(4)拉紧,每个筛絹网片(I)的下沿连接有石笼(5),石笼(5)埋压于土池(2)底部的开槽中,石笼(5)中装填有石子(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土池(2)的面积为600平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隔断的尺寸为3米XlO米,每个隔断(3)中挂放有I只能防止家系抱卵母蟹逃逸的网笼。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筛絹网片的上沿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专利摘要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一个水体流动性好的土池作为培育用池;其次,用筛绢网片将上述土池分割成若干个不影响水体流动的隔断;第三,将抱卵母蟹放于笼中,再将装有母蟹的笼挂在对应的隔断中,控制水温和海水盐度并保持水体流动进行放幼;第四,放幼结束后移走装有母蟹的笼,进入幼体培育,直至长成大眼幼体;最后,进行水体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装置,它包括土池(2),其特征是所述的土池(2)中安装有若干个筛绢网片(1),所述的筛绢网片(1)将土池(2)分割成多个用于放幼的隔断(3);每个筛绢网片(1)的上沿高出土池(2)水面至少30厘米并用金属丝或拉索(4)拉紧,每个筛绢网片(1)的下沿连接有石笼(5),石笼(5)埋压于土池(2)底部的开槽中,石笼(5)中装填有石子(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强葛家春赵沐子丁淑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