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999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一种用于抛磨构件(200)的抛磨装置(100),其带有长形的抛磨元件(110),该抛磨元件平行于构件(200)的纵轴线(z)指向构件(200)的表面(205)。在此,该抛磨元件(110)在其纵向延伸中构造成邻近的子区段(110-1,110-2..110-n)。罩壳(120)用于容纳该抛磨元件(110)。在罩壳(120)的支承面(123)和抛磨元件(110)之间布置有压力元件(130),以用于使抛磨元件(110)安靠和压靠构件(200)。在此,压力元件(130)构造成至少一个可压力加载的软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长形的(l?nglich)抛磨元件(Polierelement)的用于抛磨构件的抛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重磨尤其地安装在热轧带材机座中的轧辊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带接触,轧辊接收氧化皮和其它附着物(Aufbackung)。这些杂质在下一个带时被压到待缠绕的带的表面上。因此,在制造完成的热轧带材上产生记号。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轧辊通常设有抛磨或磨削装置,其以均匀的时间间隔磨掉在轧辊处的高温产物。因此,文件EP 0154319 B1描述了用于轧钢机的轧辊磨削装置,其带有用于将轧辊磨削装置定位在轧辊附近的罩壳。借助于沿着轧辊轴线延伸的罩壳引导部和可在横向上运动地固定在罩壳引导部处的罩壳,可横向于轧辊使该设备移动。在罩壳中布置有磨石,其可相对于轧辊轴线往复运动。文件EP 0824975 A1描述了用于重磨安装在热轧带材轧制机座中的轧辊的方法和装置,其带有至少一个盆形的、可旋转地驱动的磨削工具,该磨削工具可平行于轧辊轴线震荡地运动。在此,借助于输送到移动驱动器处的压缩空气将磨削工具的预设的压紧力施加到轧辊处。文件EP 0573035 B1描述了一种轧辊磨削组件,其具有朝向轧辊对中的一个轧辊指向的用于磨削该轧辊的平磨削盘。该磨削盘通过磨削盘驱动装置借助于主轴旋转,其中,为了将磨削盘压靠到轧辊处,设置有磨削盘进给装置。为了磨削盘的轴向的移动,设置附加的行驶装置。以上所述已知的磨削装置的缺点为用于使磨削装置安靠(anstellen against)构件运动和使磨削装置朝向构件运动的驱动单元的高成本的结构,以及为了布置带有驱动单元和控制元件的磨削装置所需的大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构件的抛磨装置,其可以在维护保养方便性以及可改装方面灵活的、紧凑的且成本适宜的方式在多方面应用并且改进抛磨过程的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实现。尤其地,其特征在于,压力元件构造成至少一个可压力加载的软管(Schlauch)。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状的压力元件与分割成邻近的子区段的抛磨元件相结合的布置方案实现,在小的安装空间之内在构件的纵向延伸上引入均匀的用于使抛磨元件压靠构件的力。优点为,即使在带有非笔直的或不平的表面的构件的情况下也在相同的压紧力下在纵向上与构件的表面进行无间隙的轮廓匹配。通过抛磨装置的紧凑的结构尺寸,灵活地且成本适宜地实现在现有设备中的改装。由于更少的构件,该抛磨装置构建成维护保养便捷。根据第一实施例,如此构造压力元件,即其可利用压力介质加载。由此,在设备方面实现,根据所提供的介质液压地或气动地施加用于抛磨元件的压紧力,这刚好在现有设备的改装方面是有利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设置成,布置有用于控制压力元件的压力的控制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现,根据待抛磨的构件的材料预定用于抛磨元件的相应的压紧力。根据另一设计特征设置成,抛磨元件以可在侧向的引导面处移动的方式布置在罩壳之内。在此有利的是,罩壳用作用于抛磨元件的安装空间并且同时也用作用于抛磨元件的引导部,以使得由此保证抛磨元件以被引导的方式、受控地且稳定地安靠到构件处。此外,罩壳的该双重功能节省了附加的安装空间。此外本专利技术设置成,抛磨元件如此布置在罩壳中,即仅仅在抛磨元件的工作侧上的部分区域以超出部A从罩壳中伸出。由此防止,要求用于安放抛磨元件的不必要的结构空间。通过抛磨元件的短的超出部,将从构件传递到抛磨元件上的弯矩保持很小。有利地,由此可更小地设计抛磨元件的尺寸。根据另一设计特征设置成,在罩壳处布置限制抛磨元件的移动行程的止动部。由此,抛磨元件可靠地在罩壳中引导并且仅仅安放直到构件的最大可能的工作长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设计方案中设置成,抛磨元件构造成磨石。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设置成,抛磨元件在构件的周向上多件地构造成子区段的形式并且可局部地单独地被安放。利用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布置方案,可不仅在纵轴线z的方向上使抛磨元件与构件的外形或轮廓相匹配,而且也可以在周缘上分布的方式相对于构件的表面径向上安放抛磨元件。由此得到高质量的均匀的外观(Schriftbild)。根据一个实施例设置成,构件构造成轧辊的形式。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显示了抛磨装置,其包括罩壳、压力元件以及长形的抛磨元件,可使该抛磨元件安靠构件;以及图2显示了利用管状的压力元件在构件的纵轴线的方向上安放抛磨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了用于构件200的抛磨装置100,其带有长形的抛磨元件110,该抛磨元件可平行于构件200的纵轴线z安靠构件200的表面205。为了容纳抛磨元件110和使该抛磨元件110压靠构件200的压力元件130,布置有罩壳120,在其中压力元件130支承在罩壳120的支承面123和抛磨元件110之间。在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成,压力元件130构造成至少一个可压力加载的软管,并且利用压力介质液压地或气动地施加压力。控制装置300控制压力元件130对抛磨元件110的压靠力。根据待抛磨的构件的长度,作为未示出的备选方案可设想,以多个长形的子软管构造压力元件130,或者可单个地或者可通过共同的联结部同时地利用压力加载这些子软管。在相对于构件的纵轴线z的纵向方向上布置多个软管作为压力元件130提供的优点为,可在较大的整个长度上柔性地且均匀地使抛磨元件120安靠到构件200的表面轮廓处。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成,每个压力元件130优选地与独立的控制装置300相连接以用于调节抛磨元件110的压紧力。根据图1,抛磨元件110在构件200的周向上被示为单件式的元件。但是变形方案也可为,抛磨元件110在构件200的周向上构造成多件式。由此,该抛磨装置100也可与在构件的周向上的弯曲相匹配并且由此在这些情况中也以面的方式安置于构件200的表面205上。由此得到抛磨元件110的更好的利用率以及改进的均匀的磨纹(Schliffbild)。抛磨元件如此布置在罩壳120中,即其以尽可能小的超出部A从罩壳中伸出。由此,在使抛磨装置100压靠构件200时被引导到抛磨元件110上的弯矩保持尽可能小。抛磨元件110通过引导面122在罩壳120中引导。由此实现抛磨元件110的稳定的且线性的安靠。在罩壳120中布置有用于抛磨元件110的第一止动部121,抛磨元件110利用第二止动部124碰撞该第一止动部121。在这种情况中,达到抛磨元件110的最大工作行程并且需要更换抛磨元件110。通常这通过简单地侧向从罩壳120中推出抛磨元件110来实现。图2在纵轴线z的方向上描述了构件200以及抛磨装置100,该抛磨装置100被安靠到构件的表面205处。在此,抛磨元件110在构件200的纵轴线z的方向上构造成邻近的子区段110-1,110-2,110-n。该布置方案保证了在没有间隙的情况下子区段的柔性的相应于轧辊轮廓而匹配的安靠。在罩壳120和抛磨元件110之间布置有压力元件130以用于使抛磨元件100安靠且压靠到轧辊表面205处。在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2 DE 102010025904.71. 一种用于抛磨构件(200)的抛磨装置(100),该抛磨装置带有:
长形的抛磨元件(110),该抛磨元件在其纵向延伸中构造成邻近的子区段(110-1,110-2..110-n),
用于容纳所述抛磨元件(110)的罩壳(120),以及在所述罩壳(120)的支承面(123)和所述抛磨元件(110)之间的用于使所述抛磨元件(110)安靠和压靠所述构件(200)的压力元件(1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元件(130)构造成至少一个可压力加载的软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利用液压的或气动的压力介质加载所述软管(130)。
3. 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布置有控制装置(300)以用于控制所述压力元件(130)的压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克拉默T霍尔茨豪尔
申请(专利权)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