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装置及其所使用的连接器,目的在于在连接器彼此处于嵌合状态时,例如即使与一方的连接器连接的电缆被错误地拉向与另一方的连接器分离的方向,也能够防止该力直接施加于施力单元等。电连接器装置由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设置于基板而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组合而成。第一连接器具有通过支承部而轴支承于第一连接器的转动部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能够使转动部件以支承部为中心而朝向第二连接器转动,从而使与支承部连结的部分定位于第二连接器的背面侧。第一连接器还具有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通过总是对支承部向嵌合的方向施力,从而总是对与支承部连结的部分向嵌合的方向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能够嵌合的两个连接器组合而成的电连接器装置,特别是涉及在使这对连接器相互嵌合时、能够利用设置于一方的连接器的转动部件来防止另一方的连接器的脱落的电连接器装置及其所使用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9-193916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电连接器装置。该以往装置包括能够相互嵌合的两个连接器。在一方的连接器上能够安装多个电缆,并且这些电缆与设置于该一方的连接器的多个接头连接。另一方的连接器是安装于基板而使用的类型的连接器,并且与设置于一方的连接器的接头对应地具有多个接头。 当上述一方的连接器和另一方的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设置于一方的连接器的接头和设置于另一方的连接器的对应的接头进行电连接,此外,使经由支承部而轴支承于一方的连接器的转动部件(操作杆)朝向另一方的连接器转动,并使该转动部件的一部分定位于该另一方的连接器的背面,从而能够防止一方的连接器向远离另一方的连接器的一侧移动。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例如,即使连接于一方的连接器的电缆被错误地拉向与另一方的连接器分离的方向,由于转动部件和另一方的连接器在一部分发生碰撞,由此能够防止不慎将一方的连接器从另一方的连接器拉开,从而维持这两个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此处,在该以往装置中,特别是,使用施力单元,总是对设置于一方的连接器的转动部件的支承部向嵌合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沿从另一方的连接器朝向自身的一方的连接器的方向施力。即,在该以往装置中,通过使用施力单元,在两个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防止在转动部件与另一方的连接器之间形成间隙,从而稳定地维持连接器间的连接状态。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93916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以往构成中,例如,在连接于一方的连接器的电缆被错误地拉向与另一方的连接器分离的方向的情况下,该力通过转动部件而直接施加于与转动部件无任何间隙的弹簧片等施力单元,其结果是,施力单元有容易发生变形或者被破坏的危险。通常,与普通的壁部等相比,施力单元存在强度弱的缺点,因此不优选对其施加这样的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装置,在上述基本构成下、在连接器彼此处于嵌合状态时,例如即使连接于一方的连接器的电缆被错误地拉向与另一方的连接器分离的方向,也能够防止该力直接施加于施力单元,优选能够使该力分散。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装置,由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设置于基板而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通过支承部而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转动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能够使所述转动部件以所述支承部为中心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器转动,从而使与所述支承部连结的部分定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背面侧,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具有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用于通过对所述支承部向所述嵌合的方向施力,由此对与所述支承部连结的部分向所述嵌合的方向施力。所述电连接器装置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配置于前侧部分与后侧部分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前侧部分是指在沿着所述嵌合的方向的方向上设置在接近所述第二连接器一侧的部分;所述后侧部分是指在沿着所述嵌合的方向的方向上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一侧的部分,所述施力单元设置在所述后侧部分与所述支承部之间,且总是对所述支承部向所述嵌合的方向施力,以使所述支承部总是与所述前侧部分抵接。另外,也可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且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一侧的相反侧,安装多个电缆。根据该构成,将与支承部连结的部分和第二连接器的背面之间的间隙(距离)设·定为用于将转动部件安装于第二连接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大小,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例如即使连接于第一连接器的电缆被错误地拉向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方向,该力首先被与转动部件连结的部分和第二连接器的背面之间的小的间隙所吸收,接着,被支承部和比施力单元更靠前侧的部分、例如形成间隙的前侧部分之间所吸收,间隙用于配置该支承部,因此能够防止力直接施加于施力单元,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施力单元的破损等。所述转动部件可以大致为C字形状,在该情况下,借助转动拉杆来包围包括背面的整体,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插塞连接器从插座连接器脱落。在所述电连接器装置中,所述间隙可以由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壳体形成。由此,能够使间隙的构成更加稳固。另外,在所述电连接器装置中,所述施力单元可以通过将形成所述间隙的壳体的一部分向所述第二连接器侧折弯而形成。此外,在所述电连接器装置中,可以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按压部,在该按压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底侧之间夹入所述支承部,该按压部对所述支承部向所述底侧施力。由此,能够对支承部向下侧施力而防止支承部向上方浮起。此外,在所述电连接器装置中,所述转动部件可以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配置在当所述转动部件以所述支承部为中心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器转动后、所述转动部件的面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对应卡止部,该对应卡止部配置在当所述转动部件以所述支承部为中心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器转动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面向所述卡止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对应卡止部卡合。由此,能够防止转动部件不慎从基板浮起。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一方的连接器被错误地拉向与另一方的连接器分离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力直接施加于在一方的连接器上设置的施力单元,优选的是能够使该力分散。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在插塞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的插塞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在去掉插塞连接器的上侧壳体的状态下表示处于嵌合状态的插塞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一个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5-5线剖视图。附图符号说明1…电连接器装置;10…插塞连接器(电缆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1…接头;12···外壳;13…嵌合部;14…金属壳体;14A…上侧壳体;14B…下侧壳体;15···保持部;17…后侧侧壁;18…前侧侧壁;19…底壁;20…电缆;22…间隙;24…按压片;30··· 旋转拉杆;31···拉片;32…操作部;33···臂部;34…支承部(旋转轴);35···凸部;44···施力单兀;46…背面;60…插座连接器(基板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62…外壳;63…嵌合口 ;64···金属壳体;65…凹部;66…突出部;70…接头。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连接器装置I的立体图。本装置I由能够相互嵌合的插塞连接器10和插座连接器60组成而成。插塞连接器10形成为电缆侧连接器,在与插座连接器60嵌合的一侧的相反侧能够安装多个电缆20。另一方面,插座连接器60形成为基板侧连接器,并通过安装于基板(未图示)来使用。这些插塞连接器10和插座连接器60分别具有细长的形状,并在长度方向(接头11、70的间距方向)上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插塞连接器10主要具备接头11、保持这些接头11的外壳12、以覆盖外壳1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金属制的壳体14、以及作为旋转部件的旋转拉杆30。插塞连接器10的壳体14由覆盖外壳12的上侧的上侧壳体14A和覆盖外壳12的下侧的下侧壳体14B构成,利用上述上侧壳体14A和下侧壳体14B,而在沿插塞连接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装置,由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和设置于基板而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通过支承部而轴支承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转动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处于嵌合状态时,能够使所述转动部件以所述支承部为中心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器转动,从而使与所述支承部连结的部分定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背面侧,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具有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用于通过对所述支承部向所述嵌合的方向施力,由此对与所述支承部连结的部分向所述嵌合的方向施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敦宏,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