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586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灶,包括:支承板,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安装在所述支承板第一表面的电磁线圈;与所述支承板间隔设置的面板,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面板之间;弹簧,其抵接在支承板第二表面,以弹性地方式保证电磁线圈与面板之间的接触或距离;台阶柱,包括供弹簧嵌套的凸伸部及供弹簧抵压的基部;对应的,所述支承板上设有适于所述凸伸部进入或退出的通孔。弹簧的设置使得电磁线圈在面板安装方向上的位置弹性可调,容易实现电磁线圈足够接近面板,进而提高电磁灶性能;又可避免面板安装过程中损害电磁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利用特殊安装方式以保证工作性能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电磁线盘是电磁灶的关键部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磁灶的性能和能效。目前的电磁线盘是由盘架、铁氧体磁条和线圈组成,各厂家为了提高电磁灶的性能和热效率,一般是通过采用加大线圈材料或者增加磁条材料的手段。例如,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电磁线盘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具有该线盘的电磁灶”、公开号为CN 101583212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提高电磁灶热效率的方法和装置,其通过在线盘盘架中直接增加磁性物的方式,使线盘盘架本身充当了部分磁条的作用,由于磁性物的作用,使磁力线聚集,从而提升热效率。但是,现有的这些方法,如增加线圈材料、增加磁条材料或者通过选用磁导率较高的磁性材料制作磁条,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对原有电磁线盘进行变更,使得之前成熟的制造工艺不能再应用于电磁线盘的制造,会带来重新设计制造工艺、增加成本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磁灶,其可以通过特殊的安装方式来实现性能提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灶,其包括支承板,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安装在所述支承板第一表面的电磁线圈;与所述支承板间隔设置的面板,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面板之间;弹簧,其抵接在支承板第二表面,以弹性地方式保证电磁线圈与面板之间的接触或距离;台阶柱,包括供弹簧嵌套的凸伸部及供弹簧抵压的基部;对应的,所述支承板上设有适于所述凸伸部进入或退出的通孔。可选的,所述凸伸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承板的通孔方向一致;一具有膨大头部的固定柱与所述凸伸部、所述支承板相配合,其中,所述膨大头部抵压在所述支承板的第一表面,所述固定柱的柱状部分容纳在所述凸伸部的安装孔内。可选的,所述具有膨大头部的固定柱是螺钉、螺栓或不带螺纹但具有膨大头部的柱状物。可选的,所述膨大头部与所述支承板的第一表面之间设置有衬垫,所述衬垫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承板所述通孔的内径。可选的,所述基部的外缘形成有环绕所述凸伸部的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凸伸部之间形成环形间隙,所述弹簧的部分容纳在所述间隙内。可选的,所述外壁的长度小于所述凸伸部的长度,以使至少部分凸伸部突伸出所述外壁限定的空间;所述外壁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承板所述通孔的内径。可选的,另包括夹持在所述面板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间隔物,所述电磁线圈相对所述支承板的高度小于所述间隔物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间隔物包括抵靠在所述支承板第一表面的板体部,及与板体部的边缘相连并抵靠所述面板的空心筒状部;所述板体部设有与所述凸伸部的安装孔对齐的通孔,所述膨大头部通过所述板体部抵压在所述支承板的第一表面。可选的,所述支承板为起电磁屏蔽作用的金属板。可选的,另包括由底板与侧壁围成的箱体,所述面板覆盖在所述箱体并与其组成一封闭空间,所述台阶柱直接或间接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电磁灶,其包括支承板,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安装在支承板第一表面的电磁线圈;与支承板间隔设置的面板,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面板之间;弹簧,其抵接在支承板第二表面,以弹性地方式保证电磁线圈与面板之间的距离;夹持在所述面板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间隔物,所述电磁线圈相对所述支承板的高度小于所述间隔物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支承板下方的弹簧的设置使得电磁线圈在面板安装方向上的位置弹性可调,容易实现电磁线圈足够接近面板,进而提高电磁灶性能;又可避免面板安装过程中损害电磁线圈。附图说明图I是第一实施例电磁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I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以清楚显示电磁线盘的组装关系。图3是电磁线盘、面板安装完成后电磁灶的一个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一个剖视图。图5是第二实施例电磁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电磁线盘、面板安装完成后电磁灶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第一实施例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电磁灶的立体爆炸图。如图1,电磁灶由箱体2、面板3及安装在箱体2内的各种器件(未标示)组成。其中,箱体2由矩形的底板22及连接在底板22边缘并与底板22相交设置的四个侧壁24组成,该四个侧壁24首尾相接并与底板22共同围成一个空间(未标示)。各种器件,如控制器(未图示)、用于加热的电磁线盘9等等,后续会安装在该空间内;面板3则封盖在该空间的上方开口处,以将该空间封闭,并完成电磁灶的组装。使用过程中,待加热的灶具会放置在面板3的上方。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为提高电磁灶性能或热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会采取改善电磁线盘(比如,电磁线圈或磁条)的方式来实现。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电磁线盘(尤其是电磁线圈)与面板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电磁灶的性能,特别是热效率;一般来说,其它参数或条件相同时,电磁线盘距离面板较近时,电磁灶的热效率会较高。因而,为改善电磁灶热效率,专利技术人提出的一个构思是尽量拉近电磁线盘与面板之间的距离;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实验及实践所验证。 但是,当面板与电磁线盘被设计得接近到某个程度时,电磁灶的组装会出现问题。原因在于,在生产中,器件的实际尺寸总是会与其设计尺寸(或称标准尺寸)存在误差;当电磁线盘的安装位置与面板的安装位置被设计得足够接近时,制造上或装配时的误差,常常就会使安装完成的电磁线盘进入面板的安装位置,这样导致面板无法安装到位,或者强行安装的面板损坏电磁线盘,导致电磁灶无法正常工作。无论上述的何种情形,都会大大影响电磁灶的成品率。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途径是不断改善设备的制造精度、安装精度,但这显然不利于降低成本。而针对这一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新型的安装结构(或称固定结构),其以弹性地方式固定(或称支撑)电磁线盘,使得电磁线盘可以足够程度地接近(甚至接触)面板,而又无需顾虑后续面板的安装损坏电磁线盘。具体的设计细节请参图2至图4所示。图2是图I所示电磁灶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以清楚显示用于安装电磁线盘的结构。图3是电磁线盘、面板安装完成后电磁灶的一个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一个剖视图。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4所示详细介绍电磁灶,特别是用于安装电磁线圈的部件。支承板4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对应于图2中的上表面,未标不)与第二表面(对应于图2中的下表面,图中未显示)。其中,支承板4的第一表面用于放置(或称支撑)电磁线盘9。在具体实施时,支承板4可以由金属(例如铝)制成,以在起固定电磁线圈9作用的同时屏蔽外部电磁信号,从而可以防止支承板下方的电工作器件对电磁线圈9的干扰。电磁线盘9安装在支承板4第一表面,由电磁线圈92、设置在电磁线圈92上下表面的塑料盘94及设置在下方塑料盘94下表面并位于支承板上表面的磁条96组成,其中塑料盘94用于隔离并保护电磁线圈92。当然,电磁线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替换结构,比如可以只有单层塑料盘,甚至没有塑料盘;磁条也可以由其它磁性结构替代,比如
技术介绍
中所提的磁性颗粒。弹簧5的一端(图中为下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灶,包括:支承板(4),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安装在所述支承板(4)第一表面的电磁线圈(92);与所述支承板(4)间隔设置的面板(3),所述电磁线圈(92)位于所述支承板(4)与所述面板(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灶另包括:弹簧(5),其抵接在支承板(4)第二表面,以弹性地方式保证电磁线圈(92)与面板(3)之间的接触或距离;台阶柱(6),包括供弹簧(5)嵌套的凸伸部(62)及供弹簧(5)抵压的基部(64);对应的,所述支承板(4)上设有适于所述凸伸部(62)进入或退出的通孔(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圣吉奥玛佐·特内莎方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