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282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46
提供了一种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的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的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和与片材前端接触以进行偏斜进给校正的挡板部,该挡板部在其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其中,挡板部具有与片材前端接触的多个抵接部,挡板部还具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延伸成使得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还提供了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校正片材可能偏斜进给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
技术介绍
成像装置,诸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通常包括成像部和使用输送辊将片材输送到成像部的片材输送装置。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由于输送辊变形或不对准,片材在输送时会被倾斜地进给。在成像装置中,成像位置相对于片材的精度主 要取决于片材相对于成像部的位置。因此,使片材与成像部精确对准是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片材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校正片材可能偏斜进给的偏斜进给校正部,从而提高成像位置的精度。这种偏斜进给校正部的一个实例包括被弹簧朝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的挡板,片材前端与该挡板抵接(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H09-183539、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2010-235259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2011-079608)。图13是示出了传统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的透视图。如图13所示,由输送单元(未在图中示出)输送的片材P被传送到由驱动辊91 (91a和91b)和从动辊92 (92a和92b)形成的夹持部。从动辊92由从动辊轴94可旋转地支撑。挡板部件95可枢转移动地安装在从动辊轴94上。挡板部件95包括在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其相对两端部处的抵接部95a和95b。抵接部95a和95b抵接被输送的片材P。抵接部95a和95b在输送方向上处于由驱动辊91和从动辊92形成的夹持部的上游。挡板部件95被其自重或弹簧部件朝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片材前端抵接挡板部件95的抵接部95a和95b。在片材P的前端与挡板部件95抵接的情况下,片材P形成环状,以顺应挡板部件95。当片材P在形成环状的同时顺应挡板部件95时,校正了片材P的偏斜进给。当片材P的前端顺应挡板部件95时,形成环状的片材P在抵抗用于偏压挡板部件95的弹簧而枢转地移动挡板部件95的同时环状片材P的刚度随后允许片材经过挡板部件95。在片材P的后端经过了挡板后,挡板部件95在弹簧的偏压力作用下从其由输送路径缩回的位置返回到原位置。挡板部件95抵接止动部,并保持在原位置。在传统的包括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片材输送装置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装置中,挡板部件95需要一定时间从其由输送路径缩回的位置返回到原位置。此外,一旦返回原位置,挡板部件95碰撞止动部并由于该冲击而跳动数次。特别地,如图13所示,如果挡板部件95可枢转移动地安装在从动辊轴94上从而局部覆盖从动辊92,则挡板部件95和从动辊轴94之间的距离比从动辊92的直径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挡板部件95具有增大的惯性矩,这会增加跳动次数,从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全返回原位置。当挡板部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全返回原位置时,片材会在挡板部件完全返回到原位置前输送到偏斜进给校正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可靠地校正片材的偏斜进给,并且校正偏斜进给的能力会变化。例如,当为了防止校正偏斜进给的能力变化而在一张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设定较长的距离时,会妨碍成像装置生产率的提高。考虑到上述情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缩短挡板返回时间和跳动时间的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 布置;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和挡板部,在输送片材的前端与挡板部接触而进行了片材的偏斜进给校正后,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该挡板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其中,挡板部具有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该多个抵接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连结部布置成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径向方向上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比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外周面更近。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挡板部,在输送片材的前端与挡板部接触而进行了片材的偏斜进给校正后,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该挡板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和在由挡板部执行了偏斜进给校正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其中,挡板部具有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该多个抵接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连结部布置成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径向方向上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比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外周面更近。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偏斜进给校正装置,用于校正片材的偏斜进给,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独立于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地、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挡板部,其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所述多个抵接部后该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设置在第一支架内并可枢转移动地支撑挡板部的第一支撑部;和设置在第二支架内并可枢转移动地支撑挡板部的第二支撑部。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挡板部件的惯性矩,从而能够缩短挡板部件的回程时间和跳动时间。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该激光打印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具有 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例。图2是示出了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分解图。图4A、4B、4C和4D是示出了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偏斜进给校正操作的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透视图。图6是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分解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图8示出了在片材由偏斜进给校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第一支架,其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第二支架,其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挡板部,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挡板部而进行片材的偏斜进给校正后,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该挡板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其中,挡板部具有: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该多个抵接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连结部布置成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径向方向上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比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外周面更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