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定模和动模相连接处形成分型面,分别开设于定模、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于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与第一型腔相连通的凹槽,于定模、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浇道,浇道连通凹槽,浇道与第一型腔相连通,水平方向开设贯穿定模下部的一水平通孔,设置水平方向穿过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取模块可沿纵向在水平通孔内活动,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水平通孔,于定模内设置一与取模块的上部相连接的一模仁,于动模上设置一压块,压块将动模压紧于定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也更加适合三孔连杆的加工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生产一种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如今的一些专用于生产连杆的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生产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中,除去一般的如三孔连杆的外型方面的注塑需要之外,针对一些复杂的构造,如本专利技术中的三孔连杆上的多个孔以及凸块的设计,往往并不能在一次注塑中成型,而是需要在后期通过其他工具进行再加工,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对三孔连杆的美观及实用方面产生影响,另外在模座的一些设计方面,如取模块的设计上,由于操控的不方便,会使脱模困难,影响脱模的速度,从而造成对成型连杆的损坏,在浇道的设计上,一般采用的设计不够合理,如使用弯状杆道的设计还有采用半圆形或者方形的浇口,往往会因为影响了蜡液流入型腔的速度而影响注塑的效率,从而影响成型连杆的加工效率。综上,不仅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间接地浪费了资源,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加工下,加重了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加工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经过改进后的注塑模具操作方便灵活,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了企业的成本,也更加适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三孔连杆的注塑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所述的三孔连杆包括连接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臂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头,连接在所述连接臂另一端部的第二连接头,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连接臂和第二连接头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设置连接在所述连接臂的周面的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连接处形成分型面,分别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于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可以在注塑时形成所述三孔连杆上的所述凸块,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浇道,所述浇道连通所述凹槽,所述浇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水平方向开设贯穿所述定模下部的一水平通孔,设置水平方向穿过所述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所述取模块可沿纵向在水平通孔内活动,所述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可以在取模时向上抬起所述取模块,于所述定模内设置一与所述取模块的上部相连接的一模仁,于所述动模上设置一压块,所述压块将所述动模压紧于所述定模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包括穿过在所述第一型腔、所述第二型腔内的相吻合的第一孔道和第一插销、第二孔道和第二插销、第三孔道和第三插销,所述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的一端部与所述模仁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和所述第三插销插入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二孔道和所述第三孔道内可以在注塑时形成所述三孔连杆上的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的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还包括设置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成对角排列的相吻合的一对定位孔、一对定位插销。更进一步地,所述浇道为具有圆形横断面浇口的杆状浇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首先对于型腔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在原有的基本封闭的型腔内开设于外部相同的多个孔道,并在孔道设置可插入的多根抽销,还在分型面上开设凹槽,这样的话可以在注塑的同时形成三孔连杆所需要的多个通孔以及凸块,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其次本专利技术还对取模块和浇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为讲取模块设计成横向尺寸大于其所位于的水平通孔的横向尺寸,这样取模板的两端部可露出水平通孔,方便向上抬起取模板并快速地进行脱模,浇道被设计成具有圆形横断面浇口的杆状浇道,方便蜡液快速地进入型腔,提高效率。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杆的主视剖视示意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杆的侧视示意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合模状态下的外部结构原理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模状态下的定模的结构原理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分模状态下的动模的结构原理图。其中,1.定模、2.动模、3.第一型腔、4.第二型腔、5.取模块、6.压块、7.第一孔道、8.第二孔道、9.第三孔道、10.浇道、11.第一插销、12.第二插销、13.第三插销、14.凹槽、15.定位孔、16.定位销轴、17.第一连接头、18.连接臂、19.第二连接头、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三通孔、23.凸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见图1-5所示的实施例,图中示意性地反映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的安装应用结构图,并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图1-2显示了三孔连杆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和侧视示意图,三孔连杆包括连接臂18、连接在连接臂18 —端部的第一连接头17,连接在连接臂18另一端部的第二连接头19,分别开设于第一连接头17、连接臂18和第二连接头19上的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22,设置连接在连接臂18的周面的一凸块23。图3显示了合模状态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覆盖在一定模I的一动模2,定模I和动模2相连接处形成分型面,水平方向开设贯穿定模I下部的一水平通孔,设置水平方向穿过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5,取模块5可沿纵向在水平通孔内活动,取模块5的横向尺寸大于水平通孔的横向尺寸,取模块5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可以在取模时向上抬起所述取模块5,在动模I上还设置了一压块6,压块6将动模2压紧于定模I上,压块6可通过螺栓等已知元件连接动模2。图4-5显示了分模状态下的定模和动模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开设于定模I、动模2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3、第二型腔4,其中第一型腔3、第二型腔4为三孔连杆的外型设计,与三孔连杆的外型吻合,在动模I的分型面上开设了与第一型腔3相连通的凹槽14,凹槽14与三孔连杆的凸块的形状吻合,在定模I、动模2的分型面上开设浇道10,其中浇道10为具有圆形横断面浇口的杆状浇道,浇道10通过凹槽14进一步与第一型腔3相连通,在第一型腔3、第二型腔4内的相吻合的第一孔道7和第一插销11、第二孔道8和第二插销12、第三孔道9和第三插销13,设置开设在定模I、动模2的分型面上的成对角排列的相吻合的一对定位孔15、一对定位插销16。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结合图示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限定于以上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所属
中,只要掌握通常知识,就可以在其技术要旨范围内,进行多种多样的变更。权利要求1.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所述的三孔连杆包括连接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臂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头,连接在所述连接臂另一端部的第二连接头,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连接臂和第二连接头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设置连接在所述连接臂的周面的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连接处形成分型面,分别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于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可以在注塑时形成所述三孔连杆上的所述凸块,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浇道,所述浇道连通所述凹槽,所述浇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水平方向开设贯穿所述定模下部的一水平通孔,设置水平方向穿过所述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所述取模块可沿纵向在水平通孔内活动,所述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可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所述的三孔连杆包括连接臂、连接在所述连接臂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头,连接在所述连接臂另一端部的第二连接头,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头、连接臂和第二连接头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设置连接在所述连接臂的周面的一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孔连杆的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覆盖所述定模的一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连接处形成分型面,分别开设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的相吻合的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于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可以在注塑时形成所述三孔连杆上的所述凸块,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的分型面上开设浇道,所述浇道连通所述凹槽,所述浇道与所述第一型腔相连通,水平方向开设贯穿所述定模下部的一水平通孔,设置水平方向穿过所述水平通孔的一取模块,所述取模块可沿纵向在水平通孔内活动,所述取模块的两端部向外延伸露出所述水平通孔,可以在取模时向上抬起所述取模块,于所述定模内设置一与所述取模块的上部相连接的一模仁,于所述动模上设置一压块,所述压块将所述动模压紧于所述定模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荣顺精密铸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