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容屑槽麻花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113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麻花钻。它有两条不对称且螺旋角为38~42°的容屑槽,在钻头的圆周上分布有四条螺旋带,其中两条为副刃带、另两条为导向带。钻尖A偏离中心,形成分屑定心良好的四段切削刃。该钻头具有较大的容屑空间,冷却效果好,导向可靠,钻削平稳、排屑顺畅及钻削轻快等优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麻花钻。普通麻花钻,(参见GB6134~6139-85,GB1435~1441-85)有两条对称的容屑槽和切削刀,螺旋角为19~30°。容屑空间小,钻头刚性差,轴向阻力很大,冷却效果差,排屑不顺畅,特别是钻深孔,普通麻花钻的缺陷更加突出,生产效率及耐用度很低。本技术的目的是合理分配两容屑空间及导向带的位置,钻尖偏离中心,有两条进切削液的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加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钻头头部角度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钻头截形剖面图。本技术有两条不对称且螺旋角较大的容屑槽Ⅰ和Ⅱ,螺旋角为38~42°。Ⅰ槽槽型角为110~130°,Ⅱ槽槽型角为60~70°。容屑槽Ⅰ的空间约比容屑槽Ⅱ的空间大一倍左右,且容屑槽Ⅰ的槽底接近钻头轴心线,容屑槽Ⅱ的槽底偏离轴心线,两槽底间的厚度(即钻心厚度)K=(0.2~0.35)d。(d。为钻头直径),从钻尖到钻尾,钻心厚度保持一致。在钻头圆周上分布有四条螺旋带,其中5、7为副刃带,6、8为导向带。5、6和7、8之间为进切削液槽。钻尖A偏离钻轴心线,形成中间刃1、内刃2、切刃3及倒角刃4。钻尖偏心量e为钻头直径的六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内刃2与外刃3的夹角σ=10~30°,钻头锋角2φ=130~150°,中间刃1与外刃3在同一锥面上。倒角刃4起分屑作用,倒角Q=10~40°。本技术和普通麻花钻相比,其最大优点是容屑空间及导向带的位置分布合理,钻头刚性好、排屑顺畅。钻尖偏离中心,分屑定心良好。有两条进切削液的槽,冷却效果好。钻屑平稳,钻头耐用度高。权利要求1.一种不对承容屑槽麻花钻,其特征在于不对承容屑槽麻花钻具有两条螺旋角为38~42°的不对称容屑槽Ⅰ和Ⅱ,在钻头的圆周上分布有四条螺旋带,即两条副刃带5、7和两条导向带6、8。钻尖A偏离中心,偏心量e为钻头直径的六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偏向大容屑槽Ⅰ一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容屑槽麻花钻,其特征在于钻尖偏离中心形成中间刃1、内刃2、外刃3及倒角刃4;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不对称容屑槽麻花钻,其特征在于容屑槽Ⅰ的容屑空间比容屑槽Ⅱ大,且Ⅰ槽槽底接近钻头轴线,Ⅱ槽槽底偏离钻头轴线,两槽底的距离即钻芯厚度K=(0.2~0.35)d。(d。为钻头直径),从钻尖到钻尾钻芯厚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容屑槽麻花钻,其特征在于容屑槽Ⅰ的槽型角为110~130°,容屑槽Ⅱ的槽型角为60~7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容屑槽麻花钻,其特征在于内刃2与外刃3的夹角σ=10~30°,中间刃1和外刃3在同一锥面上,且两刃锋角2φ=130~150°,倒角刃4的倒角θ=10~40°。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麻花钻。它有两条不对称且螺旋角为38~42°的容屑槽,在钻头的圆周上分布有四条螺旋带,其中两条为副刃带、另两条为导向带。钻尖A偏离中心,形成分屑定心良好的四段切削刃。该钻头具有较大的容屑空间,冷却效果好,导向可靠,钻削平稳、排屑顺畅及钻削轻快等优点。文档编号B23B51/02GK2095724SQ9022248公开日1992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世清, 朱林, 刘战锋, 彭海, 张毓荣 申请人:西安石油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对承容屑槽麻花钻,其特征在于:不对承容屑槽麻花钻具有两条螺旋角为38~42°的不对称容屑槽Ⅰ和Ⅱ,在钻头的圆周上分布有四条螺旋带,即两条副刃带5、7和两条导向带6、8。钻尖A偏离中心,偏心量e为钻头直径的六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偏向大容屑槽Ⅰ一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清朱林刘战锋彭海张毓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