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在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073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乙醇在制备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先制备乙醇溶液,后将乙醇溶液制备成治疗急性减压病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可以降低气泡的表面张力,促使气泡破裂,增快呼吸频率,利于气泡溶解出的氮气经呼吸排出体外,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显著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抵消减压病时血管痉挛、血液淤滞的病理改变。乙醇强大的脂溶性和渗透力,使之能很快进入血脑屏障进入脑和脊髓组织,消除ADCS中枢神经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乙醇的新药物用途,尤其涉及乙醇在制备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急性减压病(Acute decompression sickness,缩写ADCS),是严重威胁潜水、沉箱、隧道等高气压环境中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职 业病。ADCS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减压不当或过快,造成在高气压环境中,过饱和溶于血液或体液的惰性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阻塞或压迫血管造成血管痉挛、血液淤滞等病理变化,使其所供血组织器官发生急性缺血、缺氧性损伤。国内外医学界一直采用再加压作为治疗ADCS的效疗方法。再加压治疗是再加压缩小血管内外气泡体积,促使气泡再溶解于血,消除了血管及组织中的气泡,从而有效地消除ADCS症状。但是,由于再加压要在特殊耐高压的加压舱内实施,而我国目前发生ADCS的潜水专业现场如渔业、水库、水利电站等普遍都没有加压舱,对于ADCS病状不能及时进行再加压的救治。此外,加压舱必须由专业医技人员操作才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一般医疗机构中缺乏专业的操作加压舱工作人员。因而贻误治疗,且再加压治疗时间较长、需进行多次再加压,治疗中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证,这也使得患者往往不能耐受。ADCS中枢神经并发症出现后的6小时是治疗时间窗。最严重的结构破坏会发生在这6小时内,如果错过治疗时间窗,则很难再恢复。患者会因超过6小时的最佳治疗期而死亡,或者因并发证、后遗症出现而造成残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目的在于提供乙醇在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乙醇在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在上述提供的应用中,先制备乙醇溶液,后将乙醇溶液制备成所述治疗急性减压病的药物。本专利技术可以将治疗量的乙醇或乙醇溶液和药学上允许的任意一种辅料制成药物组合物,其制剂的剂型可以为注射剂、胶囊剂或口服剂。治疗减压病的药物可以通过静脉、口服、舌下、经皮、经肌肉、皮下或皮肤粘膜途径给药。在制成的药物中可以添加一些常用药物辅料,比如着色剂、稳定剂、甜味剂及抗氧化剂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制成的药物组合物中还包括葡萄糖。葡萄糖很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对患有ADCS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作为提供强而有力的快速能量的来源。其中,所述乙醇溶液是可食用的含有乙醇的溶液,包括但不限制于白酒、红酒、米酒、生理盐水乙醇溶液或葡萄糖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溶液。本专利技术上述乙醇在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其中乙醇在药物中的体积浓度优选为10% 60%。乙醇的用量可根据用药途径、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潜水的深度、时间及次数和严重程度等变化,乙醇每次的使用剂量在50m广200ml之间,可以一次或分多次使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乙醇在制备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乙醇可以降低气泡的表面张力,促使气泡破裂;乙醇可兴奋呼吸中枢,增快呼吸频率,利于气泡溶解出的氮气经呼吸排出体外;乙醇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显著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抵消减压病时血管痉挛、血液淤滞的病理改变;乙醇强大的脂溶性和渗透力,使之能很快进入血脑屏障进入 脑和脊髓组织,消除ADCS中枢神经并发症。乙醇价格低廉,且获得便捷、储存方便。乙醇溶液可选范围也比较大,各种含有乙醇的酒及饮料可供选择。本专利技术将乙醇应用在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可以快速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ADCS,特别有利于在运送病人不便的边远地区、渔业与水下打捞等潜水专业基层单位对ADCS及时、就地进行处理,以避免因延误病情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情况。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乙醇在制备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应用。将乙醇制成多种不同剂型的药物,病患在服用药物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急性减压病各种症状并恢复正常,避免了急性减压病患者由于无法获得及时的救助而产生的死亡或致残事故的发生。通过实验证明,乙醇能够消除产生ADCS症状的气泡。乙醇针对减压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的作用首先,乙醇是具有明显极性力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强大的脂溶性和渗透力,能溶解气泡壁上维持张力的脂性表面活性物质,因而显著减低气泡的表面张力,促使气泡破裂;其次,适量乙醇会使呼吸中枢兴奋,增快呼吸频率,利于气泡溶解出的氮气经过呼吸排出体外;再者,乙醇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显著扩张血管(血管直径增加一倍以上)、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抵消减压病时血管痉挛、血液淤滞的病理改变;最后,乙醇强大的脂溶性和渗透力使之能快速的进入血脑屏障进入脑和脊髓组织,消除ADCS对中枢神经产生的并发症。乙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常用药物,稀释纯度至60%以下可以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人体,稀释至10%以下可以静脉注射途径进入人体。本专利技术乙醇制备的药物,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舌下、经皮、经肌肉、皮下或皮肤粘膜等途径给药。将10%乙醇溶液500ml溶液输入人体静脉未显示任何毒副作用,可见乙醇血管内给药方式的安全性。通过近百例口服乙醇及含有乙醇药物组合物治疗ADCS的实例,无一例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其治疗效果不亚于加压治疗。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乙醇在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作进行详细描述,以使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实施例I 实验药物配制体积浓度为25%乙醇水溶液,制备成注射制剂。I.实验动物与分组3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购于上海宝牧实验动物养殖场,普通级,合格证号04-0007),体质量2 3kg。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2.实验方法将全部新西兰兔复制成ADCS动物模型后,活体造瘘或解剖后,可以直接观察到存在于后腔静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皮下血管、脊髓内随血液流动的气泡。治疗组16只兔由耳缘静脉注射25%乙醇溶液(3ml/kg),对照组16只兔由耳缘静脉注射IOml生理盐水,并观察血管内气泡的消长情况。经观察发现,治疗组兔注射乙醇溶液后,血管明显扩张、血液循环流速明显增快,血管内有大量小气泡快速向心脏方向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流中气泡逐渐减少。20分钟后,血管中气泡大部分消失,60分钟后,气泡完全消失。注射乙醇溶液的16只兔无一只死亡或发生肢瘫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而对照组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相应时间点观察,上述血管内见肥皂泡状大小不等的气泡向心脏方向流动。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聚合为大体积气栓填塞血管,并完全阻断血流。半数兔很快死亡,其余兔也因肢瘫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相继死亡。通过对照实验,注射乙醇前后ADCS模型兔的体征变化亦充分证明乙醇能够有效消除减压病时血循环内外气泡,进而改善ADCS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实施例2 实验药物在10(Tl50ml的52°白酒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制成口服制剂。I.对象在沿海渔业基地潜水现场先后遇到的12例ADCS患者,职业均为潜水员,男性。年龄18 58岁,潜水工龄2 19年。2.实验方法12名ADCS患者分别潜水入深度为27 48米水中,潜水时间在28 185分钟,潜水次数为广3次。在水底作业结束后均未经减压,在2飞分钟内游至水面。在出水后6 12分钟后,出现ADCS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呼吸急促、皮肤瘙痒、四肢大关节剧痛、腹部皮肤大理石斑纹以及不同程度、不同部位非损伤性运动障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检查,将探头置于患者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移动探头至血流音最清晰处,均能测及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乙醇在治疗急性减压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敏张陆弟康建飞张锦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