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573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减振器保护结构的防尘罩易破损、易晃动、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本减振器保护结构,其套设在减振器外,减振器包括缸体、与缸体相连接的活塞杆及套设于缸体外的防尘盖,本结构包括套设在活塞杆上的缓冲块、和套设在防尘盖上且位于缓冲块外侧的防尘罩,减振器保护结构还包括套设于缓冲块上且与缓冲块固定连接的加强环,加强环位于缓冲块与防尘罩之间,加强环近缸体端具有朝向防尘罩延伸的挡沿;防尘罩远缸体端具有朝向加强环延伸形成的挂接部,挂接部挂接在挡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稳定性好、不易受损、不易晃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系统中减振器是核心部件,汽车减振器包括缸体、导向座、与缸体配合的端盖、一端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杆、和与活塞杆紧密配合的刮油密封。缸体外的活塞杆套接有用于缓冲的缓冲块。由于活塞杆的上下运动,活塞与油封之间产生磨损,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间隙,外界的灰尘就会进入减振器内部,影响减振器的寿命,这就需要在减振器外侧设置防尘罩。现有技术减振器保护结构包括呈筒状的缓冲块,缓冲块一端固连有一个环形向内翻的挂接部,挂接部包括处于环形内圈的连接部和处于环形外圈的加固部,加固部的厚度大于连接部厚度。本防尘罩的连接部卡入缓冲块内,加固部可增强挡沿的机械强度。但是,减振器防尘盖上行会撞击防尘罩的加固部,由于缓冲块是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因此防尘盖甚至会塞到连接部上,撑大防尘罩配合孔直径,或者破坏防尘罩,使其晃动,产生异响。减振器的防尘盖也可能直接挤掉防尘罩;容易造成该防尘罩极不稳定,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减振器保护结构的防尘罩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套设在减振器外,所述减振器包括缸体、与缸体相连接的活塞杆及套设于缸体外的防尘盖,本结构包括套设在活塞杆上的缓冲块、和套设在防尘盖上且位于缓冲块外侧的防尘罩,所述减振器保护结构还包括套设于缓冲块上且与缓冲块固定连接的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位于缓冲块与防尘罩之间,所述加强环近缸体端具有朝向防尘罩延伸的挡沿;所述防尘罩远缸体端具有朝向加强环延伸形成的挂接部,所述挂接部挂接在挡沿上。车辆在颠簸过程中,缸体和防尘盖会沿活塞杆轴向振动,防尘盖在靠近加强环时会对加强环形成挤压。由于防尘罩挂接在加强环外侧,加强环就对防尘罩起到保护作用,防尘盖就不会挤压到防尘罩,防尘罩就不容易变形或破损。这样防尘罩就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加长。在上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中,所述缓冲块侧围凹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加强环嵌于凹槽中。凹槽的设置使缓冲块和加强环的结合更加紧密。在上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中,所述防尘罩的挂接部与加强环的挡沿为过渡配合连接。过渡配合能够保证挂接部和挡沿配合的紧密性,使防尘罩不易晃动,而且不会导致防尘罩变形。在上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中,所述挂接部及挡沿均呈环形且以活塞杆的轴心为圆心。在上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中,所述挡沿的自由端朝向挂接部弯折延伸形成有延伸部一;所述挂接部的自由端朝向挡沿弯折延伸形成有与延伸部一相扣接的延伸部二。这样使挂接部不容易脱离挡沿,使防尘罩和缓冲块的连接更加紧密。在上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中,所述挂接部在活塞杆轴向上的厚度为4-10mm。挂接部保证一定的高度,可以使防尘罩不易晃动,且防尘罩罩壁能和缓冲块中心轴线保持较好的平行,使防尘盖减振器不易碰及防尘罩,使防尘罩不易损坏。在上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中,所述加强环由结晶性塑料POM制成。POM具有很好的几何稳定性、耐高温特性,POM是一种坚韧的材料,即使在低温下仍有很好的抗蠕变特性、几何稳定性和抗冲击特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防尘罩挂接在加强环上,使防尘罩避遭防尘盖的挤压,稳定性好、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挂接部和挡沿连接稳定,防尘罩不易晃动,避 免因防尘罩晃动产生异响。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缸体;2、防尘盖;3、活塞杆;4、缓冲块;5、加强环;51、挡沿;511、延伸部一 ;6、防尘罩;61、挂接部;611、延伸部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套设在减振器外。减振器包括缸体I、与缸体I相连接的活塞杆3及套设于缸体I外的防尘盖2。本结构包括缓冲块4、加强环5和防尘罩6。缓冲块4和防尘罩6分别套设在活塞杆3和防尘盖2上,缓冲块4既有缓冲作用又对减振器起到保护作用,防尘盖2能够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减振器,对减振器起到保护作用。缓冲块4侧围凹设有环形的凹槽,加强环5嵌于凹槽中,加强环5由结晶性塑料POM制成。加强环5近缸体I端具有朝向防尘罩6延伸的挡沿51,防尘罩6远缸体I端具有朝向加强环5延伸形成的挂接部61,挂接部61在活塞杆3轴向上的厚度为4-10mm。挡沿51的自由端朝向挂接部61弯折延伸形成有延伸部一 511 ;挂接部61的自由端朝向挡沿51弯折延伸形成有与延伸部一 511相扣接的延伸部二 611,挂接部61挂接在挡沿51上。防尘罩6的挂接部61与加强环5的挡沿51为过渡配合连接。挂接部61及挡沿51均呈环形且以活塞杆3的轴心为圆心。车辆在颠簸过程中,缸体I和防尘盖2会沿活塞杆3轴向振动,防尘盖2在靠近加强环5时会对加强环5形成挤压。由于防尘罩6挂接在加强环5外侧,加强环5就对防尘罩6起到保护作用,防尘盖2就不会挤压到防尘罩6,防尘罩6就不容易变形或破损。这样防尘罩6就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加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套设在减振器外,所述减振器包括缸体(I)、与缸体(I)相连接的活塞杆(3)及套设于缸体(I)外的防尘盖(2),本结构包括套设在活塞杆(3)上的缓冲块(4)、和套设在防尘盖(2)上且位于缓冲块(4)外侧的防尘罩(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保护结构还包括套设于缓冲块(4)上且与缓冲块(4)固定连接的加强环(5),所述加强环(5)位于缓冲块(4)与防尘罩(6)之间,所述加强环(5)近缸体(I)端具有朝向防尘罩(6)延伸的挡沿(51);所述防尘罩(6)远缸体(I)端具有朝向加强环(5)延伸形成的挂接部(61),所述挂接部(61)挂接在挡沿(51)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4)侧围凹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加强环(5)嵌于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6)的挂接部(61)与加强环(5)的挡沿(51)为过渡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61)及挡沿(51)均呈环形且以活塞杆(3)的轴心为圆心。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沿(51)的自由端朝向挂接部(61)弯折延伸形成有延伸部一(511);所述挂接部(61)的自由端朝向挡沿(51)弯折延伸形成有与延伸部一(511)相扣接的延伸部二(611)。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61)在活塞杆(3)轴向上的厚度为4-10mm。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5)由结晶性塑料POM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属于汽车
它解决了现有减振器保护结构的防尘罩易破损、易晃动、使用寿命短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保护结构,其套设在减振器外,所述减振器包括缸体(1)、与缸体(1)相连接的活塞杆(3)及套设于缸体(1)外的防尘盖(2),本结构包括套设在活塞杆(3)上的缓冲块(4)、和套设在防尘盖(2)上且位于缓冲块(4)外侧的防尘罩(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保护结构还包括套设于缓冲块(4)上且与缓冲块(4)固定连接的加强环(5),所述加强环(5)位于缓冲块(4)与防尘罩(6)之间,所述加强环(5)近缸体(1)端具有朝向防尘罩(6)延伸的挡沿(51);所述防尘罩(6)远缸体(1)端具有朝向加强环(5)延伸形成的挂接部(61),所述挂接部(61)挂接在挡沿(5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廖志金戈毕祥禄徐荣峰胡思明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