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555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子,其包括:一下夹板,一上夹板,其后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一操控件,其前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其中,所述的上夹板的后端和操控件的前端之间形成一交叉,在所述操控件后端被抬起远离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顺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远离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打开状态;在所述操控件后端抵靠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逆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闭合到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闭合状态。通过操控件与上夹板的配合,即可实现夹子的打开与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扭簧等金属材料,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子。技术背景 现有的夹子,例如衣物夹,通常由对称的两块夹板和一扭簧组成。夹板的中部有一孔,孔中穿一轴,扭簧即套于该轴中,扭簧的两自由端分别抵靠在两块夹板的后端,使夹板的前端保持常闭状态。这种夹子由于需要扭簧等金属部件,使得成本较高。且样式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夹子,以给用户更多选择。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夹子,其包括一下夹板,一上夹板,其后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一操控件,其前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其中,所述的上夹板的后端和操控件的前端之间形成一交叉,在所述操控件后端被抬起远离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顺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远离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打开状态;在所述操控件后端抵靠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逆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闭合到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闭合状态。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板的中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侧板,每块侧板分别设一前插孔以及一后插孔;所述的上夹板的后端两侧分别具一凸轴,该分别凸轴可旋转地插接于下夹板的两个后插孔上;所述的操控件的前端两侧分别具一凸轴,该凸轴分别可旋转地插接于下夹板的两个前插孔上。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的后端设有两个“7”字形件,每个“7”形件的第一条边沿上夹板的底面设置,第二条边和底面垂直;所述操控件前端为一 L形连杆,该L形连杆的前部横向设一枢轴,在该L形件的两侦lJ,该枢轴分别向后延伸设一凸块;其中,所述的操控件的两个凸块,其末端分别顶抵于两个“7”字形件的侧面。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操控件的L形连杆插于上夹板的两个“7”字形件之间。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在操控件的凸块的末端顶抵“ 7 ”字形件的夹角处的位置,该上夹板前端和下夹板前端分开,夹子为打开状态;在该操控件的凸块的末端顶抵“7”字形件的第二条边的位置,该上夹板前端和下夹板前端闭合,夹子为打开状态。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下夹板的中部设有一“凸”字形孔,其凸起部朝后。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操控件包括一板扣,该板扣的底面设有一 L形连杆,该L形连杆一端和板扣的底面垂直连接,另一端延伸向前。在本技术的较 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夹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夹齿。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子,通过操控件与上夹板的配合,即可实现夹子的打开与闭合。本技术无需扭簧等金属材料,降低了成本。且本技术造型美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夹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夹板的底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夹板和操控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技术的上夹板和操控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技术的夹子上夹板和操控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为本技术的夹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张开状态);图7为本技术的夹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闭合状态);图8为本技术的夹子闭合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夹子,由上夹板I、下夹板2和操控件3组成。该下夹板2的后端23为一三角形,其中设有一 T形孔,该T形孔一方面可用于穿绳子等物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节约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下夹板2的前端26为一长方形,该长方形的前面两个角经圆滑处理成弧形,该前端26的上表面上分布有数个夹齿27。该下夹板2的中部设有一“凸”字形孔,其凸起部朝后,在该孔的左右两侧,分别垂直向上设一侧板20,每个侧板的前端设有一前插孔22,后端设一后插孔21,其中,该后插孔21的位置比前插孔22稍闻。该上夹板I的长度约为下夹板的一半。其前端和下夹板2的前端形状相匹配,其下表面也设置数个夹齿17,在其后端上设有两个“7”字形件10,该“7”字形件10的一端12水平地和上夹板的后端连接,另一端11则和上夹板I的底面垂直,如图2所示。在该“7”字形件10的拐弯处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一枢轴13,该枢轴13分别用于插入下夹板2的后插孔21中。参见图1,该操控件3包括一板扣34,该板扣34的底面设有一 L形连杆32,该L形连杆32 —端和板扣34的底面垂直连接,另一端的端头横向设有一枢轴31,该枢轴31用于可旋转地插接于下夹板2的前插孔22中。在L形连杆32的两侧、该枢轴31分别向后延伸一凸块33。如图3至图8所示,组装时,先将操控件3的枢轴31两端分别插入下夹板2的两个前插孔22中,然后再将上夹板I的枢轴13分别插入下夹板2的两个后插孔21中,操控件3的L形连杆32恰好插入上夹板I的两个“7”字形件之间的空间,且操控件3的两个凸块33的顶端顶抵两个“7”字形件的一端11的前侧。使用时,如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操控件3的凸块33垂直顶靠在上夹板I的“7”字形件的端部11的前侧面上,此时上夹板I和下夹板2之间保持闭合;欲打开时,用手指将操控件3的板扣34后端向上掀,如图4所示,则操控件3绕轴31逆时针转动,凸块33的顶端向“7”字形件的端部11的前侧面向上移动,直至到达夹角处14,该夹角处14为弧形过渡;此时上夹板I的另一端12在凸块33的作用下,顺时针绕枢轴13旋转,直至上夹板I的上表面和操控件3的前端部抵靠,如图3所示,此时上夹板 I和下夹板2之间处于稳定张开状态。如图3、6所示,欲闭合时,将操控件3的板扣34后端朝下压,凸柱33顺时针向下转,迫使“7”字形件的端部11绕枢轴13逆时针旋转,从而整个上夹板I也逆时针旋转,直至上、下夹板闭合,此时回到图4状态。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下夹板, 一上夹板,其后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 一操控件,其前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 其中,所述的上夹板的后端和操控件的前端之间形成一交叉, 在所述操控件后端被抬起远离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顺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远离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打开状态; 在所述操控件后端抵靠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逆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闭合到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闭合状态。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夹板的中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形成一侧板,每块侧板分别设一前插孔以及一后插孔; 所述的上夹板的后端两侧分别具一凸轴,该分别凸轴可旋转地插接于下夹板的两个后插孔上; 所述的操控件的前端两侧分别具一凸轴,该凸轴分别可旋转地插接于下夹板的两个前插孔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夹板的后端设有两个“7”字形件,每个“7”形件的第一条边沿上夹板的底面设置,第二条边和底面垂直; 所述操控件前端为一 L形连杆,该L形连杆的前部横向设一枢轴,在该L形件的两侧,该枢轴分别向后延伸设一凸块; 其中,所述的操控件的两个凸块,其末端分别顶抵于两个“7”字形件的侧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件的L形连杆插于上夹板的两个“7”字形件之间。5.如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夹板,一上夹板,其后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一操控件,其前端枢接于下夹板的中部,其中,所述的上夹板的后端和操控件的前端之间形成一交叉,在所述操控件后端被抬起远离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顺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远离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打开状态;在所述操控件后端抵靠下夹板的位置,操控件的前端作用于上夹板的后端,使上夹板逆时针旋转,上夹板前端闭合到下夹板的前端,夹子为闭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诗林章国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坤腾精密配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