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5377 阅读:4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杆(1)、直轴(2)和偏心套(3),连杆(1)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3)外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3)两侧分别套设有卡环(5),该卡环(5)具有对连杆(1)的底部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水平壁(51),所述卡环的水平壁(51)压制在连杆(1)底部的上端面(13)上,有定位销(6)轴向穿过偏心套(3),定位销(6)的两端套设有对所述卡环(5)轴向限位的挡圈(4)。本连接结构通过套设在偏心套两侧的卡环中的水平壁将连杆相对偏心套径向限位,另外通过挡圈及定位销将卡环轴向限位,从而完成连杆与曲轴之间的牢靠连接,确保液压马达能正常工作,是一种全新的连接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马达的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通常包括壳体、曲轴、通油盘、配油盘、柱塞缸、封盖和柱塞体,其中,柱塞缸为奇数个,分别放射状地均匀分布在曲轴的圆周上,柱塞缸内的柱塞体与连杆上部的球头相球铰接连接,连杆底部的圆柱面与曲轴中的偏心套相接触,连杆的轴心位置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曲轴中的直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与封盖中,曲轴中直轴的一端通过双头键与配油盘相连,直轴的另一端则用来带动负载转动。使用时,当压カ油由通油盘经配油盘、壳体中的流道进入到柱塞缸时,压カ油产生的液压力作用于柱塞体顶部,该液压力分解成沿着连杆中心线指向曲轴的曲拐中心的カ和对柱塞缸内壁产生的侧向力,·前者的切向力对曲轴的旋转中心产生扭矩,使曲轴绕其旋转中心旋转,从而实现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为工作机输出转速和扭矩的目的。如图7所示,现有连杆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呈圆环状的卡环2’与偏心套3’连接在一起,连接牢靠程度较差。另外,现有连杆底部端面呈与偏心套外形相配的内凹的弧面,连杆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长方形,加工连杆底部内凹的弧面时,需要专门的夹具对エ件进行定位,加工困难不方便,另外由于连杆的底部呈长方形,连杆底部端面的四个边角比较薄弱,液压马达在工作过程中,偏心套对连杆底部始終有磨损,且磨损不均匀,连杆受カ不均,导致液压马达工作不稳定,另外连杆底部端面的四个边角受カ不均匀,导致连杆在交变应カ的作用下更易疲劳断裂,増加维修成本。如ー专利号为ZL200620105572. 7(公告号为CN2924113Y)的中国技术专利《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披露了这样ー种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及液压马达连杆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ー种另ー种结构形式且连接牢靠的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杆、直轴和偏心套,偏心套通过键槽结构固定在直轴上而形成曲轴,连杆的上端具有球头部,连杆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连杆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外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两侧分别套设有卡环,该卡环具有对连杆的底部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水平壁,所述卡环的水平壁压制在连杆底部的上端面上,有定位销轴向穿过偏心套,定位销的两端套设有对所述卡环轴向限位的挡圈。上述两个挡圈中的其中ー个挡圈通过定位销的挡肩部进行轴向限位;另一个挡圈则通过卡制在定位销上的卡簧进行轴向限位。当然挡圈还可通过螺母进行轴向限位。挡圈的设置,不仅实现卡环的定位,同时也避免卡环在工作过程中对液压马达壳体和封盖内壁的磨损,现即便挡圈受カ后发生磨损,则只要更换挡圈即可。上述卡环的水平壁与连杆底部的上端面分别为斜面,两者之间为线接触。由于两者之间为斜面配合,这样水平壁对连杆的作用力可分解成轴向和径向两个分力,同时对连杆的底部进行轴向和径向限位,另外也便与实现水平壁与连杆底部的上端面的贴合。上述连杆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连杆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所述偏心套的外周面为外凸的与所述球窝面相配的球头面。连杆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且连杆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而加工球窝面不需要专门夹具对连杆进行定位再加工,只需要采用常规机床上夹具便可对其进行定位加工出球窝面,加工方便、成本低;另外可使连杆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之间形成球面接触,连杆受カ均匀,不易疲劳断裂,降低液压马达的维修成本,液压马达工作时,连杆还可绕自身轴线缓慢自转,使连杆的磨损也均匀,确保液压马达正常工作。上述球窝面的周缘具有ー圈铜质耐磨层。以提高球窝面与偏心套外周面之间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由于液压马达工作时,油道口径较大,高压的压力油快速通过油道后进入连杆的底面与偏心套的接合面处后,高压的压力油会将连杆抬起,影响液压马达曲轴旋转的工作效率,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上述油道设计为阶梯孔,油道下部的大孔部内固定有固定件,固定件上开有轴向贯穿的阻尼孔,该阻尼孔与油道上部的小孔部相通。高压油能通过阻尼孔,同时高压油经阻尼孔阻尼后又不会快速进入连杆的底面与偏心套的接合面处,连杆不会被抬起,确保液压马达平稳工作。上述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油道下部的大孔部内。该方式能方便将固定件安装到油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连接结构通过套设在偏心套两侧的卡环中的水平壁将连杆相对偏心套径向限位,另外通过挡圈及定位销将卡环轴向限位,从而完成连杆与曲轴之间的牢靠连接,确保液压马达能正常工作,是ー种全新的连接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杆的剖视图;图7为现有液压马达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如图1 6所示,为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种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杆1、直轴2和偏心套3,偏心套3通过键槽结构固定在直轴2上而形成曲轴,连杆1的上端具有球头部11,连杆1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12,连杆1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3外周面接触,以上为液压马达的常规结构。如图2、3所示,偏心套3两侧分别套设有卡环5,该卡环5具有对连杆1的底部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水平壁51,卡环的水平壁21压制在连杆1底部的上端面13上,卡环的水平壁51与连杆1底部的上端面13分别为斜面,两者之间为线接触。有定位销6轴向穿过偏心套3,定位销6的两端套设有对卡环5轴向限位的挡圈4。左侧的挡圈4通过定位销的挡肩部61进行轴向限位;右侧挡圈4则通过卡制在定位销6上的卡簧7进行轴向限位。通过套设在偏心套两侧的卡环中的水平壁将连杆相对偏心套径向限位,另外通过挡圈及定位销将卡环轴向限位,从而完成连杆与曲轴之间的牢靠连接,确保液压马达能正常工作,是ー种全新的连接结构。·如图4 6所示,连杆1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连杆1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14,球窝面14的周缘具有一圈铜质耐磨层8,偏心套3的外周面为外凸的与球窝面14相配的球头面31。连杆1的底部在俯视状态下呈圆形,且连杆1的底部端面为内凹的球窝面14,而加工球窝面14不需要专门夹具对连杆进行定位再加工,只需要采用常规机床上夹具便可对其进行定位加工出球窝面,加工方便、成本低;另外可使连杆6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3之间形成球面接触,连杆6受カ均匀,不易疲劳断裂,降低液压马达的维修成本,液压马达工作吋,连杆6还可绕自身轴线缓慢自转,使连杆6的磨损也均匀,确保液压马达正常工作。油道12为阶梯孔,油道12下部的大孔部内固定有固定件9,固定件9螺纹连接在油道12下部的大孔部内,固定件9上开有轴向贯穿的阻尼孔91,该阻尼孔91与油道12上部的小孔部相通。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杆(I)、直轴(2)和偏心套(3),偏心套(3)通过键槽结构固定在直轴(2)上而形成曲轴,连杆(I)的上端具有球头部(11),连杆(I)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马达中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杆(1)、直轴(2)和偏心套(3),偏心套(3)通过键槽结构固定在直轴(2)上而形成曲轴,连杆(1)的上端具有球头部(11),连杆(1)的轴心位置处具有轴向贯穿的油道(12),连杆(1)的底部端面与偏心套(3)外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套(3)两侧分别套设有卡环(5),该卡环(5)具有对连杆(1)的底部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水平壁(51),所述卡环的水平壁(51)压制在连杆(1)底部的上端面(13)上,有定位销(6)轴向穿过偏心套(3),定位销(6)的两端套设有对所述卡环(5)轴向限位的挡圈(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三火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帕克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