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7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1),所述钻体(1)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2);所述钻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3),该丝母(3)与每一所述夹爪(2)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1)的前端设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丝母(3)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31),所述丝母套(31)与所述丝母(3)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母套(31)为一环状体,其由一周壁构成,所述周壁上成形有至少一凹槽(311),所述前套(4)上对应地成形有能与所述凹槽(311)相配合的凸键(41)。(*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机械加工设备例如钻床上的手紧钻夹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夹持钻头的手紧钻夹头普遍存在着诸多不足,如1998年9月16日授权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CN2291241,公开了一种手紧式钻夹头,该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丝母、前套及后套,三只夹爪分别设置在均布于钻体上的三个斜孔内,丝母与夹爪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丝母的后端设有止推轴承,止推轴承的后端设置有挡圈,丝母为两半式结构,通过一丝母套将两半合为一体,丝母套与丝母之间过盈配合;丝母套为一碗状体,其包括一周壁和位于该周壁一端的一端壁,该端壁上成形有多个键槽,前套内相应地成形有多个键,通过键与键槽的配合实现前套与丝母套之间扭矩的传递。该钻夹头虽能有效实现前套与丝母套之间扭矩的传递,但还存在如下诸多缺点由于丝母套为一薄壁的碗状体,键槽成形在端壁上,因而丝母套和前套的加工都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而且丝母套整体的强度和刚性都较差;另外前套和丝母套的装配也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实现前套与丝母套扭矩的传递、而且丝母套和前套的加工都为较为简便、二者的装配也较为方便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而且该钻夹头的丝母套的整体强度和刚性都较好。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所述钻体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所述钻体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该丝母与每一所述夹爪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的前端设有一前套,后端套置有一后套;所述丝母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所述丝母套与所述丝母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所述丝母套为一环状体,其由一周壁构成,所述周壁上成形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前套上对应地成形有能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键。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一沿径向方向向内凹陷的凹槽,其具有一向外的开口。在本技术给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一沿轴向方向向上凹陷的凹槽,其具有一向下的开口。在本技术给出的再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一沿径向方向向内凹陷的斜槽,其具有一向外向下的开口。在本技术给出的又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一沿径向方向向内和沿轴向方向向上凹陷的凹槽,其具有一向外向下的开口。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其宽度沿径向方向从外到内逐渐减小。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后套包括一周壁,该周壁的后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端壁,该端壁上成形有一内孔,该端壁邻近该内孔的下端部分成形有一凸缘,该凸缘的下表面座靠在所述钻体后端自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一凸肩的顶面上。所述周壁的前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形成一内钩;所述前套的后端对应于所述环形凸起的位置处向内收缩,该收缩部分的端头成形有与所述内钩相配合的外钩;所述环形凸起的内表面的下部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所述外钩的钩头外表面的上部也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所述钻体中部成形有一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分,所述台阶部分具有一与所述丝母的后端面相对的表面,该表面或与之相对的所述丝母后端面上加工有凹陷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内放置有多个滚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丝母套为一环状体,其仅由一周壁构成,周壁上成形有供传递扭矩用的凹槽,因而不仅能有效实现前套与丝母套之间扭矩的传递,而且丝母套和前套的加工都为较为简便、二者的装配也较为方便,而且母套的整体强度和刚性都较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的一种实施例的半剖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该钻夹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状;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前套与丝母套的凸键与凹槽配合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图3A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丝母套的半剖视图;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该丝母套上凹槽的分布状况;图4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半剖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该钻夹头的另一种内部结构;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该实施例中前套与丝母套的凸键与凹槽配合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图6A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丝母套的半剖视图;图6B为图6A的仰视图,图中示出了丝母套上凹槽的分布状况;图7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的再一种实施例的半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该钻夹头的再一种内部结构;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图9A为图7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丝母套的半剖视图;图9B为图9A为的仰视图,图中示出了丝母上凹槽的分布状况;图10A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的丝母套的半剖视,图中示出又一种凹槽结构;图10B为图10A的仰视图,图中示出了该实施例中丝母套上凹槽的分布状况。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说明本技术之前,先定义相关术语本技术所称的“前端”系指手紧钻夹头中,各夹爪夹持钻头的一端,即图1、4、7中的下端;本技术所称的“后端”系指手紧钻夹头中,与加工机床,例如钻床连接的一端,即图1、4、7中的上端。参见图1,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改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1,所述钻体1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2;所述钻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3,该丝母3与每一所述夹爪2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1的前端设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丝母3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31,所述丝母套31与所述丝母3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在本技术给出的各实施例中,所述丝母套31与丝母3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二者之间扭矩的传递。所述丝母套31为一环状体,其由一周壁构成,所述周壁上成形有至少一凹槽311,所述前套4上对应地成形有能与所述凹槽311配合的凸键41。在本技术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丝母套31的周壁上成形有四个凹槽311,所述前套4上对应地也成形有四个凸键41。参见图2和图3A、3B,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如各图中所示,所述凹槽311为一沿径向方向向内凹陷的凹槽,其具有一向外的开口;如图3B中所示,所述凹槽311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当然也可以是三角形,其宽度沿径向方向从外到内逐渐减小,从而更便于丝母套31与前套2的装配。参见图4、5和6A、6B,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凹槽311为一沿轴向方向向上凹陷的凹槽,其具有一向下的开口,所述凹槽311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等腰梯形,其宽度沿径向方向从外到内逐渐减小,其作用同上。参见图7、8和9A、9B,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凹槽311为一沿径向方向向内凹陷的斜槽,其具有一向外向下的开口,所述凹槽311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等腰梯形,其宽度沿径向方向从外到内逐渐减小,其作用同上。参见图10A和10B,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凹槽311为一沿径向方向向内和沿轴向方向向上凹陷的凹槽,其具有一向外向下的开口,如图10B中所示,所述凹槽31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给出的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三鸥钻夹头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