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28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19
一种电动三轮车,由新设计零部件与其它通用件构成。后减震转轴端部接侧梁外侧面,其后面接后轮架;后轮架的后端接减震器下支架,其后部内侧下面接稳定杆外架;后减震器下端铰接后减震下架,其上端铰接后减震上架;后减震上梁下面接后减震上架,其上面接后座椅;稳定杆内架在主梁后下面;横向稳定杆左右两端铰接内支架与外支架;后轮架可绕后减震转轴中心上下转动。前减震器上端铰接前减震支架,其下端铰接前减震轴架后上端铰轴,前减震轴架前端铰接前叉臂下端铰轴,其可绕前叉臂下端铰轴中心上下转动,前减震轴架的后下部是前接片,前减震支架在前叉臂中部后面,前叉臂下部为前移的折线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尤其是采用新型减震结构与车架的电动三轮车。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电动三轮车品种、类型已经有很多,这些产品各自都有许多优点,但也各自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大部分产品减震效果不佳,还有一些车架结构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三轮车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新型减震结构与新型车 架的电动三轮车。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动三轮车主要由车把组件、前灯组件、前叉臂、电机前轮、前减震轴架、前减震器、前减震支架、踏板、前座椅、电池箱、车架、后座椅、载物箱、后轮组件、后减震上梁、后减震器、后灯组件、后减震上架、横向稳定杆等及其他一些标准件、通用件构成。车架主要由头管、前管、主梁、侧梁、横梁、翼梁、后减震转轴、后接片、后轮架、稳定杆外架、稳定杆内架、后减震下架、后端梁等构成。前减震器上端铰接前减震支架,其下端铰接前减震轴架后上端铰轴;前减震轴架前端铰接前叉臂下端铰轴,其可绕前叉臂下端铰轴中心上下转动;前减震轴架的后下部是前接片,用于安装电机前轮;前减震支架在前叉臂中部后面;前叉臂下部为前移的折线形。车把组件、前灯组件、前叉臂、电机前轮、前减震轴架、前减震器、前减震支架等在车架的如部;踏板在车架的上面;如座椅在电池箱的上部;电池箱在车架的中上部;后座椅在后减震上梁上部;载物箱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下部,车架的上部;后轮组件装在后轮架上;后灯组件在车架的后端。后减震器上端铰接后减震上架;减震器上支架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右后端下面;后减震器下端绞接后减震下架;减震器下支架在后轮架的后端;横向稳定杆内端绞接稳定杆内架,其外端铰接稳定杆外架。车架头管接前管上端;前管下端接主梁;侧梁前部为侧弯弧形,其前端接主梁前端侧面,其后端接后端梁;横梁在主梁与侧梁之间,其两端接主梁与侧梁的侧面;翼梁在侧梁的外侧,后减震转轴的前面;后减震转轴接侧梁外侧面;后轮架前面接后减震转轴,后轮架可绕后减震转轴中心上下转动;后接片接后轮架中部的下面;稳定杆内架在主梁后下面;稳定杆外架在后轮架后部内侧下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产品前后减震阻力小、减震顺畅,产品刚性大、强度高,使用安全、可靠、舒适、方便,产品寿命长,造型美观、明快、流畅,产品具有鲜明的新颖性、显著的实用性、突出的创造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整车立体图I。图2是整车立体图2。 图3是车架立体图I。图4是车架立体图2。图中I车把组件、2前灯组件、3前叉臂、4电机前轮、5前减震轴架、6前减震器、7前减震支架、8踏板、9前座椅、10电池箱、11车架、11-1头管、11-2前管、11_3主梁、11_4侧梁、11-5横梁、11-6翼梁、11-7后减震转轴、11-8后接片、11-9后轮架、11-10稳定杆外架、11-11稳定杆内架、11-12后减震下架、11-13后端梁、12后座椅、13载物箱、14后轮组件、15后减震上梁、16后减震器、17后灯组件、18后减震上架、19横向稳定杆。具体实施方式图I、图2表明电动三轮车主要由车把组件I、前灯组件2、前叉臂3、电机前轮4、前减震轴架5、前减震器6、前减震支架7、踏板8、前座椅9、电池箱10、车架11、后座椅12、载物箱13、后轮组件14、后减震上梁15、后减震器16、后灯组件17、后减震上架18、横向稳定杆19等及其他一些标准件、通用件构成。图3、图4表明车架11主要由头管11-1、前管11-2、主梁11-3、侧梁11-4、横梁11-5、翼梁11-6、后减震转轴11-7、后接片11-8、后轮架11_9、稳定杆外架11_10、稳定杆内架11-11、后减震下架11-12、后端梁11-13等构成。图I表明前减震器6上端铰接前减震支架7,其下端铰接前减震轴架5后上端铰轴;前减震轴架5前端铰接前叉臂3下端铰轴,其可绕前叉臂3下端铰轴中心上下转动;前减震轴架5的后下部是前接片,用于安装电机前轮4 ;前减震支架7在前叉臂3中部后面;前叉臂3下部为前移的折线形。图I表明车把组件I、前灯组件2、前叉臂3、电机前轮4、前减震轴架5、前减震器6、前减震支架7等在车架11的前部;8踏板在车架11的上面;前座椅9在电池箱10的上部;电池箱10在车架11的中上部;后座椅12在后减震上梁15上部;载物箱13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15下部,车架11的上部;后轮组件14装在后轮架11-9上;后灯组件17在车架11的后端。图I、图2图3、图4表明后减震器16上端铰接后减震上架18 ;减震器上支架18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15右后端下面;后减震器16下端铰接后减震下架11-12 ;减震器下支架11-12在后轮架11-9的后端;横向稳定杆19内端铰接稳定杆内架11-11,其外端铰接稳定杆外架11-10。图3、图4表明车架11 :头管11-1接前管11-2上端;前管11_2下端接主梁11_3 ;侧梁11-4前部为侧弯弧形,其前端接主梁11-3前端侧面,其后端接后端梁11-13 ;横梁11-5在主梁11-3与侧梁11-4之间,其两端接主梁11-3与侧梁11_4的侧面;翼梁11_5在侧梁11-4的外侧,后减震转轴11-7的前面;后减震转轴11-7接侧梁11-4外侧面;后轮架11-9前面接后减震转轴11-7,后轮架11-9可绕后减震转轴11-7中心上下转动;后接片11-8接后轮架11-9中部的下面;稳定杆内架11-11在主梁后下面;稳定杆外架11-10在后轮架11-9后部内侧下面。 图I、图2、图3、图4表明广品如后减震阻力小、减震顺畅,广品刚性大、强度闻,使用安全、可靠、舒适、方便,产品寿命长,造型美观、明快、流畅,产品具有鲜明的新颖性、显著的实用性、突出的创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三轮车,主要由车把组件、前灯组件、前叉臂、电机前轮、前减震轴架、前减震器、前减震支架、踏板、前座椅、电池箱、车架、后座椅、载物箱、后轮组件、后减震上梁、后减震器、后灯组件、后减震上架、横向稳定杆构成;后座椅在后减震上梁上部;载物箱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下部,车架的上部;后轮组件装在后轮架上;前减震器上端铰接前减震支架,其下端铰接前减震轴架后上端铰轴;前减震轴架前端铰接前叉臂下端铰轴,其绕前叉臂下端铰轴中心上下转动;前减震轴架的后下部是前接片;前减震支架在前叉臂中部后面;前叉臂下部为前移的折线形;后减震器上端铰接后减震上架;减震器上支架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右后端下面;后减震器下端铰接后减震下架;减震器下支架在后轮架的后端;横向稳定杆内端铰接稳定杆内架,其外端铰接稳定杆外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三轮车,主要由车把组件、前灯组件、前叉臂、电机前轮、前减震轴架、前减震器、前减震支架、踏板、前座椅、电池箱、车架、后座椅、载物箱、后轮组件、后减震上梁、后减震器、后灯组件、后减震上架、横向稳定杆构成;后座椅在后减震上梁上部;载物箱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下部,车架的上部;后轮组件装在后轮架上;前减震器上端铰接前减震支架,其下端铰接前减震轴架后上端铰轴;前减震轴架前端铰接前叉臂下端铰轴,其绕前叉臂下端铰轴中心上下转动;前减震轴架的后下部是前接片;前减震支架在前叉臂中部后面;前叉臂下部为前移的折线形;后减震器上端铰接后减震上架;减震器上支架在减震器上支架承载梁右后端下面;后减震器下端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宝岛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