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02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它包括钎杆、刀片、卡套、螺栓、半瓦套和套管。刀片嵌入卡套和钎杆轴向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刀片与卡套固定。在卡套和套管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套,该定位套由两个半瓦套组成,在半瓦套端面法兰上用螺栓将两半瓦套与卡套连接而形成一体。钎杆尾部与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连接,且钎杆尾部与液压冲击器连接后的过渡段设计为方轴,该段方轴与焊接在液压冲击器上的方孔套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转炉出钢口镗孔头,结构设计合理,增大了其钎杆和刀片强度,镗孔效果好,刀片更换方便且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炼钢转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转炉出钢口镗孔头
技术介绍
在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出钢口耐材砖套被流动的高温钢水逐渐浸蚀,出钢口残缺变形,使出钢口球形挡渣装置不能有效地挡渣,大量钢渣随着残缺出钢口套缝隙随钢水流入钢包中,对后续工艺浇钢质量造成影响,故在出钢口套被钢水浸蚀变形后,都采用对残缺变形的出钢口套耐材砖进行镗孔,再重新更换新出钢口耐材砖套。国内部分钢厂目前使用的2210型拆炉镗孔机,是美国格瑞道(GRADALL)公司引进,主要用于对转炉出钢口镗孔和拆炉。该拆炉镗孔机的镗孔头在结构上采用了4个可更换活动刀片,利用刀片刃口在出钢口耐材砖表面划圆切割镗孔,当刀片损坏后,可进行更换。目前使用的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存在如下的缺陷1、刀片与钎杆之间受力结构设计不合理,钎杆表面轴向槽虽长,但长度约360mm的刀片被卡在钎杆轴向槽中的长度仅为刀片总长度的1/3,刀尖刃口受力作用点距固定支点(钎杆槽和卡套缺口定位槽)距离相对大,刀刃太尖,应力相对大,刀片在高温下(800~950℃)镗孔时间相对较长(8~10分钟),红硬性降低,刀片容易产生弯曲变形。2、钎杆在同一截面圆轴表面加工4个对称轴向槽后,截面积减小,钎杆强度降低,在高温和外力作用下,钎杆前端容易变形。3、卡套与钎杆之间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卡套背面焊有一个防止卡套后退的套管,卡套只能在取出刀片后向钎杆前端移动,刀片被卡在槽中,无法对刀片更换,造成镗孔头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使用的转炉出钢口镗孔头的结构进行改进,克服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包括钎杆、刀片、卡套、螺栓、半瓦套和套管。所述的刀片嵌入卡套和钎杆轴向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刀片与卡套固定。在卡套和套管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套,该定位套由两个半瓦套组成,在半瓦套端面法兰上用螺栓将两半瓦套与卡套连接而形成一体。所说的钎杆尾部与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连接,且钎杆尾部与液压冲击器连接后的过渡段设计为方轴,该段方轴与焊接在液压冲击器上的方孔套匹配。进一步的是,所述刀片在钎杆嵌入处的轴向槽段直径为φ95~100mm,轴向槽深度为18~20mm。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刀片刃口角度为35~40°,且刀尖是厚度为5~6mm的钝刃口。设计半瓦套目的是当刀片变形不能拆卸时,先拆卸卡套后联接螺栓,将半瓦套从钎杆中取出,再将卡套沿轴向后退,退出被卡套缺口夹住的刀片背面,使刀片能方便从钎杆轴向槽中卸出,再从新安装新刀片。增大钎杆表面轴向槽段直径,由原φ89mm增大到φ95~100mm,该段截面积比原增大,以利于提高钎杆抗变形强度;轴向槽深度由原14.5mm增大到18~20mm,增大刀片与钎杆之间装配定位长度。刀片刃口角度由原32.5°增大到35~40°,将刀尖锋利刃口改为厚5~6mm钝刃口,提高刀片在高温作用下强度。钎杆尾部形状,将原扁轴改为圆轴,原定位销只起将镗孔头固定在冲击头孔内作用,定位销不再受扭矩;在原扁轴前端,将圆形轴设计为方轴,同时在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前,配套焊接一个方孔套,利用对应的方孔套承受镗孔产生的转矩,以防止镗孔头定位销在液压冲击器孔内变形。本技术所说的转炉出钢口镗孔头,结构设计合理,增大了其钎杆和刀片强度,镗孔效果好,刀片更换方便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转炉出钢口镗孔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炉出钢口镗孔头的刀片嵌入处的A-A剖视图。图3是转炉出钢口镗孔头的钎杆尾部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包括钎杆1、刀片2、卡套3、螺栓4和5、半瓦套6和套管7。刀片2嵌入卡套3和钎杆1轴向槽之间,通过螺栓4连接使刀片2与卡套3固定,刀片2在钎杆1嵌入处的轴向槽段直径为φ100mm,轴向槽深度为20mm,刀片2刃口角度为40°,且刀尖的厚度为5mm。在卡套3和套管7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套,该定位套由两个半瓦套6组成,在半瓦套6端面法兰上用螺栓5将两半瓦套6与卡套3连接而形成一体。钎杆1尾部与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连接,且钎杆1尾部与液压冲击器连接后的过渡段8设计为方轴,该段方轴与焊接在液压冲击器上的方孔套(图中未画出)匹配。实施例2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包括钎杆1、刀片2、卡套3、螺栓4和5、半瓦套6和套管7。刀片2嵌入卡套3和钎杆1轴向槽之间,通过螺栓4连接使刀片2与卡套3固定,刀片2在钎杆1嵌入处的轴向槽段直径为φ98mm,轴向槽深度为18mm,刀片2刃口角度为39°,且刀尖的厚度为6mm。在卡套3和套管7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套,该定位套由两个半瓦套6组成,在半瓦套6端面法兰上用螺栓5将两半瓦套6与卡套3连接而形成一体。钎杆1尾部与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连接,且钎杆1尾部与液压冲击器连接后的过渡段8设计为方轴,该段方轴与焊接在液压冲击器上的方孔套(图中未画出)匹配。权利要求1.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包括钎杆、刀片、卡套、螺栓、半瓦套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嵌入卡套和钎杆轴向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刀片与卡套固定;在卡套和套管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套,该定位套由两个半瓦套组成,在半瓦套端面法兰上用螺栓将两半瓦套与卡套连接而形成一体;所说的钎杆尾部与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连接,且钎杆尾部与液压冲击器连接后的过渡段设计为方轴,该段方轴与焊接在液压冲击器上的方孔套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在钎杆嵌入处的轴向槽段直径为φ95~100mm,轴向槽深度为18~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刃口角度为35~40°,且刀尖是厚度为5~6mm的钝刃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它包括钎杆、刀片、卡套、螺栓、半瓦套和套管。刀片嵌入卡套和钎杆轴向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刀片与卡套固定。在卡套和套管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套,该定位套由两个半瓦套组成,在半瓦套端面法兰上用螺栓将两半瓦套与卡套连接而形成一体。钎杆尾部与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连接,且钎杆尾部与液压冲击器连接后的过渡段设计为方轴,该段方轴与焊接在液压冲击器上的方孔套匹配。本技术所提供的转炉出钢口镗孔头,结构设计合理,增大了其钎杆和刀片强度,镗孔效果好,刀片更换方便且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23B29/00GK2707406SQ20042006013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陈小平, 肖笙, 胡泽斌, 徐瑜, 解明科, 刘茂军, 罗在祥 申请人: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炉出钢口镗孔头,包括钎杆、刀片、卡套、螺栓、半瓦套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嵌入卡套和钎杆轴向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刀片与卡套固定;在卡套和套管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套,该定位套由两个半瓦套组成,在半瓦套端面法兰上用螺栓将两半瓦套与卡套连接而形成一体;所说的钎杆尾部与安装镗孔头的液压冲击器连接,且钎杆尾部与液压冲击器连接后的过渡段设计为方轴,该段方轴与焊接在液压冲击器上的方孔套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肖笙胡泽斌徐瑜解明科刘茂军罗在祥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