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0258 阅读:4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折叠床,包括面料、拉手塑件,连接在拉手塑件两端的边框管,连接在边框管外端的前、后交叉管和前、后管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折叠床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美观大方,依靠拉手塑件与组合形成的两个四边形实现了快速折叠的目的;而且各管件之间相互连接支撑,提高了床架的承重能力,同时保证了床架的稳定性,特别是中间交叉管的设置和中间下连接管的斜向支撑,不仅可以保证并带动床两侧边框管的同时收起,还可最大程度的提高床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折叠床子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大,使用寿命长,且可快速折叠,并可收折成束状结构,携带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旅游、休闲用品,具体为一种可快速折叠的床,其适用于家庭、旅游、庭院、户外、沙滩等场合。
技术介绍
在户外休闲与私人花园场所中,折叠床得到广阔的使用,但随着旅游、休闲用品的蓬勃发展,对于折叠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市场上折叠床床架的主要结构为如图I所示,包括链接铰,连接在链接铰两端的边框管,连接在边框管外端的前、后交叉管,位于中间的中间交叉管和前、后管脚,此类折叠床结构由于交叉管之间没有相互的连接,支撑时相互独立,并需要一些辅助连接件达到目的,故其在收折与打开过程较为繁琐,携带、储藏不方便;而且结构的稳定性较差,支架易变形,床的使用寿命短,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快速折叠床,其床架结构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大,使用寿命长,且折叠快速,可收折成束状结构,携带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折叠床,包括面料、拉手塑件,连接在拉手塑件两端的边框管,连接在边框管外端的前、后交叉管和前、后管脚,其特征在于设有四组边框管连接件和管脚连接件,所述每组的边框管连接件与管脚连接件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边框管、管脚上,而其另一端相互铰接并由此组成一个小四边形的活动结构;设有中间下连接管、中间上连接管和中间脚盘,所述中间下连接管和中间上连接管每侧至少有两根,所述中间上连接管上端分别与拉手塑件铰接,下端分别与中间下连接管铰接,所述同侧的中间下连接管下端分别铰接在中间脚盘上,并由此组合形成一个大四边形的活动结构;所述中间下连接管的上端分别与边框管连接件连接;还包括中间交叉管,所述中间交叉管一端铰接在拉手塑件上或者中间上连接管上,另一端铰接在另一侧的中间下连接管上或者中间脚盘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同时也为了提高折叠床的承重能力,保证床架结构的稳定性,还设有支撑管和铰接在支撑管一端的滑动塑件,所述支撑管一端铰接在中间上连接管上,另一端通过滑动塑件与中间下连接管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设有的支撑管和铰接在支撑管一端的滑动塑件,其一端铰接在中间下连接管上,另一端通过滑动塑件与中间上连接管滑动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折叠床的承重能力,所述边框管连接件和管脚连接件为管状结构。为了防止管脚直接地面产生磨损,前、后脚管上分别套有脚套。本技术涉及的折叠床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美观大方,依靠拉手塑件与组合形成的两个四边形实现了快速折叠的目的;而且各管件之间相互连接支撑,提高了床架的承重能力,同时保证了床架的稳定性,特别是中间交叉管的设置和中间下连接管的斜向支撑,不仅可以保证并带动床两侧边框管的同时收起,还可最大程度的提高床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本技术涉及的折叠床子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大,使用寿命长,且可快速折叠,并可收折成束状结构,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原折叠床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床架的装配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床侧支架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床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折叠床床架折叠时的中间状态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折叠床架的折叠后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至图6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折叠床,包括面料、支撑在面料下的两个侧支架,所述两个侧支架之间通过前、后交叉管5和两组中间交叉管I I连接;所述侧支架包括拉手塑件2,分别连接在拉手塑件两端的边框管I,前后管脚I 4,两组边框管连接件8和管脚连接件7,两根支撑管I 2,两根中间下连接管9和两根中间上连接管3 ,而每组边框管连接件8与管脚连接件7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边框管I、管脚上,而其另一端相互铰接并由此组成一个小四边形的活动结构;所述中间上连接管3上端分别与拉手塑件2铰接,下端分别与中间下连接管9铰接,所述两根中间下连接管9下端分别铰接在中间脚盘10上,并在床架展开后支撑于地面,并由此组合形成一个大四边形的活动结构;所述中间下连接管9的上端分别与边框管连接件8连接;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I 2的上端与中间上连接管3铰接,下端与一滑动塑件13铰接,所述塑件铰接13与中间下连接管9滑动连接。如图2、图3所示所述每组的中间交叉管I I为两根,本实施例中,中间交叉管一端铰接在拉手塑件2上,另一端铰接在另一侧的中间下连接管9上。所述边框管连接件8和管脚连接件7可为扁状结构、管状结构等,本实施例优选管状结构。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运动原理为折叠床打开时,双手分别握住一侧的两根边框管向两侧转动打开,待该两根边框管成一定夹角时,下压拉手塑件,此时由中间上连接管和中间下连接管所组成的四边形结构将伴随着同侧两根中间上连接管的夹角不断增大而展开,由边框管,前后脚管和边框管连接件、管脚连接件组成的四边形结构将在中间交叉管和边框管的转动带动下而展开并向外侧运动,折叠床的另一侧将在中间交叉管的带动下作同向平行运动展开,待边框管打开至水平状态时,产品完全打开到位,可正常使用。收折时,用脚踩住固定一侧的中间脚盘,用手上拉拉手塑件,此时由中间上连接管和中间下连接管所组成的四边形结构将伴随着同侧两根中间上连接管的夹角不断减小而合拢,由边框管,前后脚管和边框管连接件 、管脚连接件组成的四边形结构将在中间交叉管和边框管的转动带动下而合拢并向内侧运动,折叠床的另一侧将在中间交叉管的带动下作同向平行运动合拢,待边框管收折至竖直状态时,产品完全收拢。本实施例中的床架结构仅为基于本技术结构原理的一种形式,其还有其它类似的连接结构形式,例如中间交叉管的连接,其结构还可以一端铰接在中间上连接管上,而另一端铰接在另一侧的中间下连接管上,故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折叠床,包括面料、拉手塑件,连接在拉手塑件两端的边框管,连接在边框管外端的前、后交叉管和前、后管脚,其特征在于:设有四组边框管连接件和管脚连接件,?所述每组的边框管连接件与管脚连接件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边框管、管脚上,而其另一端相互铰接并由此组成一个小四边形的活动结构;设有中间下连接管、中间上连接管和中间脚盘,所述中间下连接管和中间上连接管每侧至少有两根,所述中间上连接管上端分别与拉手塑件铰接,下端分别与中间下连接管铰接,所述同侧的中间下连接管下端分别铰接在中间脚盘上,并由此组合形成一个大四边形的活动结构;所述中间下连接管的上端分别与边框管连接件连接;还包括中间交叉管,所述中间交叉管一端铰接在拉手塑件上或者中间上连接管上,而另一端铰接在另一侧的中间下连接管上或者中间脚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折叠床,包括面料、拉手塑件,连接在拉手塑件两端的边框管,连接在边框管外端的前、后交叉管和前、后管脚,其特征在于 设有四组边框管连接件和管脚连接件,所述每组的边框管连接件与管脚连接件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边框管、管脚上,而其另一端相互铰接并由此组成一个小四边形的活动结构; 设有中间下连接管、中间上连接管和中间脚盘,所述中间下连接管和中间上连接管每侧至少有两根,所述中间上连接管上端分别与拉手塑件铰接,下端分别与中间下连接管铰接,所述同侧的中间下连接管下端分别铰接在中间脚盘上,并由此组合形成一个大四边形的活动结构; 所述中间下连接管的上端分别与边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斌孔庆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侨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