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参考层的海面井震速度剪刀差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643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4:09
基于标准参考层的海面井震速度剪刀差校正方法,包括预先采集层速度控制点集和井上VSP平均速度数据点集,还包括如下步骤:层速度控制点转为平均速度控制点,水深校正,按层位抽取各井上VSP数据,按标准参考层抽取控制点平均速度,按标准参考层进行分层校正,逐道校正和反水深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标准参考层的海面井震速度剪刀差校正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对远离井点位置的校正主观性,对地层速度的横向偏差敏感度小。对测量海面区块采用了水深校正和反水深校正,消除了海水层对测量偏差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勘探领域,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准确的地震速度关系到准确的深度构造图,而求取准确的地震速度是精细构造解释、成图的关键。VSP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即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一种地震观测方法。垂直地震剖面方法是在地表附近的一些点上激发地震波,在沿井孔不同深度布置的一些多级多分量的检波点上进行观测。在垂直地震剖面中,因为检波器通过井置于地层内部,所以不仅能接收到自下而上传播的上行纵波和上行转换波,也能接收到自上而下传播的下行纵波 及下行转换波,甚至能接收到横波。这是垂直地震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测井获得的速度和动校速度来源于不同测量方法,有着不同的物理意义和精度标准,因此它们转换成的平均速度之间的剪刀差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井震速度剪刀差校正,就是将VSP测井平均速度作为目标,实现地震平均速度数据体向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测井数据的校正。在有井区,可以利用大量已知井的测井速度来插值建立校正模型,校正地震平均速度,从而获得准确的地震平均速度,进而获得准确的深度构造图。但在地面或海上区块中的少井无井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测井数据进行参考,按照传统的插值法进行校正,将难以保证准确度。因此必须针对少井无井区的特殊情况,深入研究,开发出可靠适用的井震速度差校正方法。传统的校正方法实现过程是利用工区内井的t-ν曲线或者VSP(速度作为标准,以层位为约束,横向进行内插和外推获得标准速度体;再与速度谱各道的t-v曲线进行对比,进行校正。该校正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在远离井点的位置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难以判断校正结果的准确程度;其次该方法只适用于地层倾角较小且横向速度变化较为平缓的区域,在地层倾角大或者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区域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在井间校正量的可信度较低,尤其破坏了原有速度场横向的相对关系。所谓标准参考层,是选择满足地震垂向分辨能力和空间连续追踪能力的层序顶、底和中间界面来构造一系列满足井震之间的等时性和一致性条件的层面。标准参考层在时间和深度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因此正确选择标准参考层,是井震时深转换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现有技术方案着眼点放在基于标准参考层的分层统计规律上,认为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各层的t-V关系有比较明显的规律性;从少数井数据上统计各标准参考层的规律,再基于各层的规律,分层校正地震速度谱,使其各层的趋势与井规律吻合,最后在各道上以校正后的参考层数据为基准,纵向逐道校正其余控制点,实现所有控制点数据的校正。该方法在实现校正的同时,保持了原有速度场的横向相对关系,避开对井震速度差进行分类和预测的困难,是一种简洁可靠的处理方法。但上述现有速度校正方法实质上相当于将少数井的拟合t-v曲线作为速度谱t-v曲线的校正目标;在远离井点的位置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难以判断校正结果的准确程度;只适用于地层倾角较小且横向速度变化较为平缓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对少数井区域对井震速度校正的主观性和只适用于层倾角较小且横向速度变化较为平缓区域的局限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本专利技术所述,包括预先采集层速度控制点集Al和井上VSP平均速度数据点集B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层速度控制点转为平均速度控制点 对工区内的地层中定义若干标准参考层,将层速度控制点集Al中每一道的各控制点层速度按①式进行平均速度转化;权利要求1.,包括预先采集层速度控制点集Al和井上VSP平均速度数据点集B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层速度控制点转为平均速度 控制点 对工区内的地层中定义若干标准参考层,将层速度控制点集Al中每一道的各控制点层速度按①式进行平均速度转化;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②式和/或③式中Α = V0 Xi0,其中V。为工区海水速度。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搬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取被搬移点集中任意两点,确定直线方程t=av+b,其中a、b为系数,t、V为变量; 步骤32.对步骤31中取得的被搬移点集中的两个确定点坐标,利用速度搬移方程 vl,=vl_----------④ 其中vl,tl为上述两个确定点中任意一点的坐标,vl’为该点搬移后的速度坐标,④式中A、B为搬移目标方程的系数,所述搬移目标方程为t=Av+B,其中A、B为系数,t、v为变量; 利用④式得到的vl’为搬移后的速度坐标; 对被搬移点集中所有点两两分组进行上述操作; 所述整体搬移方法中,被搬移点的时间坐标保持不变。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拟合方法为最小二乘法。全文摘要,包括预先采集层速度控制点集和井上VSP平均速度数据点集,还包括如下步骤层速度控制点转为平均速度控制点,水深校正,按层位抽取各井上VSP数据,按标准参考层抽取控制点平均速度,按标准参考层进行分层校正,逐道校正和反水深校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克服了现有技术对远离井点位置的校正主观性,对地层速度的横向偏差敏感度小。对测量海面区块采用了水深校正和反水深校正,消除了海水层对测量偏差的影响。文档编号G01V1/36GK102944897SQ20121046830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刘力辉 申请人:成都晶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标准参考层的海面井震速度剪刀差校正方法,包括预先采集层速度控制点集A1和井上VSP平均速度数据点集B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层速度控制点转为平均速度控制点对工区内的地层中定义若干标准参考层,将层速度控制点集A1中每一道的各控制点层速度按①式进行平均速度转化;??????????①①中为每一控制点在第i个标准参考层的层速度,为该标准参考层到海平面的双程旅行时间,对层速度控制点集A1的每一控制点数据做上述平均速度转化后,得到平均速度控制点集A2;步骤2.水深校正对预先采集的井上VSP平均速度数据点集B1和步骤1中得到的平均速度控制点集A2按照②式进行水深校正???????②②中V’和T’分别为校正后的平均速度和双程旅行时间,V和T分别为校正前的平均速度和地震波双程旅行时,Z0和t0分别为海底的深度和地震波双程旅行时。对井上VSP平均速度数据点集和步骤1中得到的平均速度控制点集进行上述水深校正后得到VSP平均速度校正数据点集B2和平均速度校正控制点集A3;步骤3.?按层位抽取各井上VSP数据按照标准参考层在井位的时间,在步骤2中得到的VSP平均速度校正数据点集B2中抽取标准参考层在各个井的数据点,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拟合出该标准参考层的VSP平均速度趋势方程F1,对每一标准参考层进行上述操作;步骤4.?按标准参考层抽取控制点平均速度按照标准参考层在道上的时间,在步骤2中得到的平均速度校正控制点集A3中抽取标准参考层在各个控制点道的数据点,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拟合出该标准参考层的控制点平均速度趋势方程F2,对每一标准参考层进行上述操作;步骤5.?按标准参考层进行分层校正在各标准参考层上,将步骤2中得到的平均速度校正控制点集A3中属于该层位的各控制点采用整体搬移方法搬移到步骤3中得到的VSP平均速度趋势方程F1,将搬移后的点利用线性拟合方法,得到该层的分层校正控制点平均速度趋势方程F3;对每一标准参考层进行上述操作;从上述搬移后的点中按道抽取该道在每一标准参考层上的点,利用线性拟合方法得到该道的道分层校正平均速度趋势方程F4;对每一道完成上述操作;步骤6.?逐道校正将步骤2中得到的平均速度控制校正点集A3中不属于该标准参考层上的控制点采用整体搬移方法搬移到步骤5中得到的道分层校正平均速度趋势方程F4;步骤7.?反水深校正对步骤6中得到的速度校正后的平均速度控制点,按照③式进行反水深校正;?????????③③式中V’和T’分别为校正后的平均速度和双程旅行时间,V和T分别为校正前的平均速度和地震波双程旅行时,Z0和t0分别为海底的深度和地震波双程旅行时。2012104683075100001dest_path_image001.jpg,1211dest_path_image002.jpg,2012104683075100001dest_path_image003.jpg,229061dest_path_image004.jpg,2012104683075100001dest_path_image005.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晶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