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拉紧调节装置和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368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拉紧调节装置和起重机。后拉紧调节装置包括:导向件;滑动件,滑动件与导向件滑动连接,滑动件包括本体以及与本体连接的后拉紧装置连接部;调节油缸,调节油缸的第一端与导向件连接,调节油缸的第二端与滑动件的本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滑动件在导向件内的滑移运动,调节拉板连接点在起重臂尾部的位置,进而改后拉紧装置、超起桅杆与起重臂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几何形状,从而可实时调节后拉紧装置的预紧力,保持了拉板预紧力的一致性,实现了带超起装置的起重臂结构刚度的可调节性,提升了起重臂的整体稳定性和起重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后拉紧调节装置和起重机
技术介绍
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及其超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力学原理图。如图I至图2所示,起重机包括起重臂60和超起桅杆70,其中,超起桅杆70可枢转地安装在起重臂60上。起重机还包括前拉紧装置100,特别地,该前拉紧装置100包括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超起桅杆70的棘轮卷扬连接,另一端绕过安装在起重臂60端部的动滑轮110后,与超起桅杆70固定连接。起重机还包括后拉紧装置80,后拉紧装置80的一端与超起桅杆70连接,另一端与起重臂60的尾部连接,二者之间具有拉板连接点120。如图2所示,超起桅杆70、钢丝绳和后拉紧装置80各有两组,分别左、右对称布置在起重臂60上,组成固定的双三角形结构,以增加起重臂60的稳定性,提高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后拉紧装置80与前拉紧装置100 (即钢丝绳)形成力的平衡。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预紧时,首先起重臂60举臂到初始预紧仰角(例如75° ),然后对钢丝绳进行预紧直至达到初始预紧力,且初始预紧力为固定值,使得钢丝绳和后拉紧装置80均处于初始预紧状态。由于后拉紧装置80的下端固定布置在起重臂60的尾部,因此超起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然而,当钢丝绳预紧后,起重臂60变幅达到其他工况开展吊装工作时,不同工况下的起重臂60的仰角不同。在起重臂60自重的作用下,钢丝绳的预紧力将随着仰角的改变而产生变化,由于后拉紧装置80的拉板连接点120固定布置在起重臂60的尾部,使得后拉紧装置80的预紧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在起重臂60从初始预紧仰角变幅到其他工况仰角过程中,后拉紧装置80的预紧力在起重臂60不同仰角下会变得过大或者过小,从而导致后拉紧装置80过紧或松弛,难以达到初始预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后拉紧调节装置和起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拉紧装置的预紧力在起重臂不同仰角下会变得过大或者过小,从而导致后拉紧装置过紧或松弛,难以达到初始预紧效果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拉紧调节装置,包括导向件;滑动件,滑动件与导向件滑动连接,滑动件包括本体以及与本体连接的后拉紧装置连接部;调节油缸,调节油缸的第一端与导向件连接,调节油缸的第二端与滑动件的本体连接。进一步地,导向件具有U形的凹槽,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滑动件滑动地设置在凹槽内,滑动件包括由本体向外突出的第一导向突起,第一导向突起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进一步地,导向件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滑动件包括由本体向外突出的第二导向突起,第二导向突起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进一步地,调节油缸设置在凹槽内。进一步地,后拉紧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导向件的凹槽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挡板与导向件的凹槽的第二端连接,调节油缸的第一端与第一挡板连接,调节油缸的第二端与滑动件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臂、超起桅杆和后拉紧装置,超起桅杆与起重臂可枢转地连接,该起重机还包括上述的后拉紧调节装置,后拉紧调节装置与起重臂连接,后拉紧装置的第一端与超起桅杆连接,后拉紧装置的第二端与后拉紧调节装置的滑动件的后拉紧装置连接部连接。进一步地,起重机还包括过渡架,后拉紧装置的第二端通过过渡架与后拉紧装置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过渡架包括第一套、第二套和连接件,第一套的第一端与后拉紧装置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套的第二端套在第二套的第二端内且通过固定销与第二套连接,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后拉紧装置的端部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套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且连接件能沿第二套的轴向转动。进一步地,起重机包括两个后拉紧调节装置,两个后拉紧调节装置分左、右对称且独立的安装在起重臂的尾部。本专利技术通过滑动件在导向件内的滑移运动,调节拉板连接点在起重臂尾部的位置,进而改后拉紧装置、超起桅杆与起重臂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几何形状,从而可实时调节后拉紧装置的预紧力,保持了拉板预紧力的一致性,实现了带超起装置的起重臂结构刚度的可调节性,提升了起重臂的整体稳定性和起重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及其超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I的力学原理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后拉紧调节装置的一个安装示意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后拉紧调节装置的另一个安装示意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导向件与滑动件的安装示意图;以及图6示意性示出了后拉紧调节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0、导向件;11、第一导向槽;12、第二导向槽;13、凹槽;20、滑动件;21、本体;22、后拉紧装置连接部;23、第一导向突起;24、第二导向突起;30、调节油缸;40、第一挡板;50、第二挡板;60、起重臂;70、超起桅杆;80、后拉紧装置;90、过渡架;91、第一套;92、第二套;93、连接件;94、固定销;100、前拉紧装置;110、动滑轮;120、拉板连接点;130、后拉紧调节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拉紧调节装置。如图3至图6所示,该后拉紧调节装置包括导向件10 ;滑动件20,滑动件20与导向件10滑动连接,滑动件20包括本体21以及与本体21连接的后拉紧装置连接部22 ;调节油缸30,调节油缸30的第一端与导向件10连接,调节油缸30的第二端与滑动件20的本体21连接。当前拉紧装置预紧后,起重臂60变幅达到其他工况开展吊装工作时,不同工况下的起重臂60的仰角不同。在起重臂60自重的作用下,前拉紧装置的预紧力将随着仰角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当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后拉紧调节装置后,后拉紧装置80下端与滑动件20的后拉紧装置连接部22连接,从而形成拉板连接点120。在起重臂60从初始预紧仰角变幅到其他工况仰角过程中,后拉紧装置80的预紧力在起重臂60不同仰角下会变得过大或者过小。此时,可以使调节油缸30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滑动件20向上或向下运动,即使拉板连接点120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可调节后拉紧装置80的张紧度,防止其过紧或松弛,使其始终保持初始的预紧效果。·优选地,请参考图4至图6,导向件10具有U形的凹槽13,凹槽13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1,滑动件20滑动地设置在凹槽13内,滑动件20包括由本体21向外突出的第一导向突起23,第一导向突起23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1内。两个第一导向突起23分别设置在本体21的两侧,起到导向的作用。优选地,导向件10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2,滑动件20包括由本体21向外突出的第二导向突起24,第二导向突起24设置在第二导向槽12内。这样,滑动件20具有基本上呈十字形的截面,从而使滑动件20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都能够被正确的导向。优选地,调节油缸30设置在凹槽13内。优选地,调节油缸30的一端与滑动件20的中心处连接,且与凹槽13平行地设置。这样,调节油缸30的推力或拉力可以作用到滑动件20的中心位置处,使滑动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拉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件(10);滑动件(20),所述滑动件(20)与所述导向件(10)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20)包括本体(21)以及与所述本体(21)连接的后拉紧装置连接部(22);调节油缸(30),所述调节油缸(30)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件(10)连接,所述调节油缸(30)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动件(20)的本体(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颜世军周磊覃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