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5574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旨在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的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内滚筒传动轴与内滚筒固定联接,内滚筒传动轴的左侧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滚筒的右侧幅板上,内滚筒传动轴的右侧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套筒的中心孔内,传动套筒与驱动马达的转动部件固定联接,内滚筒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锁紧缸的运动部件固定联接,锁紧缸的右端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离合器的机壳固定部分与箱体的左侧壁内部侧面固定联接,离合器的从动旋转运动部件与内滚筒传动轴固定联接,离合器的主动旋转运动部件与传动套筒固定联接,锁紧缸通过流体管路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可以把锁紧缸的两腔连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自动调整的用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机械,具体地说,本技术是一种关于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动幅度调整的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振动压路机采用手动 控制变幅的操作方式比较多,自动调整振幅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改变振动压路机振动轴的旋转方向,只可能可实现两级振幅的调整。在道路及场地压实施工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施工场所的土质、基础层及底基层所用的材料不同,压路机的工作情况较为复杂,在高速公路和高等级、高质量场所施工中,要求施工设备有更高的性能。现有普遍使用的双振幅压路机,适应不了多种不同工作情况的要求,为此出现了多振幅振动压路机,即便是多达8级振幅,依然不能满足现代路面施工的苛刻要求,无级调幅振动压路机在双振幅和多振幅振动压路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智能振动压路机可以实现无级调幅,可以根据被压实材料压实状况的变化,自动对振动压路机的振幅、频率及行走速度等进行调节,使压实作业获得最佳效果。相对于分级调幅机构,无级调幅机构要复杂得多、实现比较困难,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级调幅系统中有两根偏心轴,一根振动轴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另一根振动轴通过两偏心轴上的齿轮组带动,这两根偏心轴的位置关系可通过液压油缸驱动调节,液压油缸通过电液比例伺服阀控制,控制系统根据压实度计给出的振幅值指令进行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电液比例伺服阀通断的时间,控制通过液压油缸中液压油的流量,调节液压油缸位置,进而调整两偏心轴的相对位置,达到调整振幅的目的,但使用的电液比例伺服阀成本比较高,进而造成智能压路机的工程造价比较高,影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成本的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主要组成包括左减震器、振动马达、激振传动轴、外滚筒、内滚筒、第一激振传动齿轮、第二激振传动齿轮、第三激振传动齿轮、第四激振传动齿轮、第一激振轴、第二激振轴、第一偏心块、第二偏心块、驱动马达、内滚筒传动轴及右减震器,驱动马达的转动部件与外滚筒的右侧幅板固定联接,左侧幅板和右侧幅板与外滚筒固定联接,振动马达通过联轴器与激振传动轴固定联接,激振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内滚筒的支撑轴的中心孔内,内滚筒的支撑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滚筒的左侧幅板上,外滚筒的左侧幅板的轴颈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上,激振传动轴的右端通过第一激振传动齿轮及第二激振传动齿轮与第二激振轴驱动联接,第一激振传动齿轮与激振传动轴的右端固定联接,第二激振传动齿轮与第二激振轴的左端固定联接,第二激振轴通过第四激振传动齿轮及第三激振传动齿轮与第一激振轴驱动联接,第四激振传动齿轮与第二激振轴的右端固定联接,第三激振传动齿轮与第一激振轴的右端固定联接,第一偏心块与第一激振轴固定联接,第二偏心块与第二激振轴固定联接,所述第一激振轴和第二激振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内滚筒的两侧幅板上,所述内滚筒传动轴的左端与内滚筒的右端固定联接,所述内滚筒传动轴穿过传动套筒的中心孔,所述内滚筒传动轴的左侧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滚筒的右侧幅板上,所述内滚筒传动轴的右侧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套筒的中心孔内,所述传动套筒与驱动马达的转动部件固定联接,所述内滚筒传动轴的右端通过联轴器与锁紧缸的运动部件固定联接,所述锁紧缸的右端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的机壳与锁紧缸的固定部分固定联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输入轴与锁紧缸的运动部件固定联接;离合器的机壳固定部分与箱体的左侧壁内部侧面固定联接,所述离合器的从动旋转运动部件与内滚筒传动轴固定联接,所述离合器的主动旋转运动部件与传动套筒固定联接,所述锁紧缸通过流体管路与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可以把锁紧缸的两腔连通或断开,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联接在箱体上。所述传动套筒为T形法兰盘结构;所述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相对于内滚筒的轴心线对称分布安装;所述锁紧缸为液压摆动油缸,锁紧缸的一腔通过单向阀与油箱连接,另一腔通过另一单向阀与油箱连接,两个单向阀导通的方向为从油箱到锁紧缸的工作腔、起到向锁紧缸工作腔补油的作用;所述锁紧缸为气动摆动缸,两个单向阀与气动摆动缸 连接之外的另两端均与大气环境连接;所述离合器为电磁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为液压离合器。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即可以用驱动马达带动内滚筒旋转运动调整振幅,省掉一个电液比例伺服阀,降低智能振动压路机的造价,有益于推广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的锁紧缸与电磁阀的油路连接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的锁紧缸与电磁阀的气路连接图。图中左减震器I振动马达2支撑轴3左侧幅板4支架5激振传动轴6外滚筒7第二激振传动齿轮8第一激振传动齿轮9内滚筒10第一激振轴11第二激振轴12第一偏心块13第二偏心块14第三激振传动齿轮15第四激振传动齿轮16右侧幅板17内滚筒传动轴18传动套筒19离合器20右减震器21锁紧缸22角位移传感器23驱动马达24箱体25加速度传感器26单向阀27、28电磁阀29具体实施方式在图I和图2中,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主要组成包括左减震器I、振动马达2、激振传动轴6、外滚筒7、内滚筒10、第一激振传动齿轮9、第二激振传动齿轮8、第三激振传动齿轮15、第四激振传动齿轮16、第一激振轴11、第二激振轴12、第一偏心块13、第二偏心块14、驱动马达24、内滚筒传动轴18及右减震器21,驱动马达24的转动部件与外滚筒7的右侧幅板17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左侧幅板4和右侧幅板17与外滚筒7固定联接,振动马达2通过花键套联轴器与激振传动轴6固定联接,激振传动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内滚筒10的支撑轴3的中心孔内,内滚筒10的支撑轴3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滚筒7的左侧幅板4上,外滚筒7的左侧幅板4的轴颈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5上,激振传动轴6的右端通过第一激振传动齿轮9及第二激振传动齿轮8与第二激振轴12驱动联接,第一激振传动齿轮9与激振传动轴6的右端通过键固定联接,第二激振传动齿轮8与第二激振轴12的左端通过键固定联接,第二激振轴12通过第四激振传动齿轮16及第三激振传动齿轮15与第一激振轴11驱动联接,第四激振传动齿轮16与第二激振轴12的右端通过键固定联接,第三激振传动齿轮15与第一激振轴11的右端通过键固定联接,第一偏心块13与第一激振轴11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联接,第二偏心块14与第二激振轴12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联接,第一激振轴11和第二激振轴12的两端各安装一个轴承、通过轴承安装在内滚筒10的两侧幅板上,左减震器I与支架5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右减震器21与箱体25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左减震器I和右减震器21与压路机的机架通过螺栓固定联接,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的左端与内滚筒10的右端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内滚筒传动轴18穿过传动套筒19的中心孔,内滚筒传动轴18的左侧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滚筒7的右侧幅板17上,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的右侧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套筒19中心孔内,所述传动套筒19与驱动马达24的转动部件通过螺栓固定联接,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的右端通过花键套联轴器与锁紧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振动压路机振幅调整装置,主要包括左减震器(1)、振动马达(2)、激振传动轴(6)、外滚筒(7)、内滚筒(10)、第一激振传动齿轮(9)、第二激振传动齿轮(8)、第三激振传动齿轮(15)、第四激振传动齿轮(16)、第一激振轴(11)、第二激振轴(12)、第一偏心块(13)、第二偏心块(14)、驱动马达(24)、内滚筒传动轴(18)及右减震器(21),驱动马达(24)的转动部件与外滚筒(7)的右侧幅板(17)固定联接,左侧幅板(4)和右侧幅板(17)与外滚筒(7)固定联接,振动马达(2)通过联轴器与激振传动轴(6)固定联接,激振传动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内滚筒(10)的支撑轴(3)的中心孔内,内滚筒(10)的支撑轴(3)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滚筒(7)的左侧幅板(4)上,外滚筒(7)的左侧幅板(4)的轴颈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5)上,激振传动轴(6)的右端通过第一激振传动齿轮(9)及第二激振传动齿轮(8)与第二激振轴(12)驱动联接,第一激振传动齿轮(9)与激振传动轴(6)的右端固定联接,第二激振传动齿轮(8)与第二激振轴(12)的左端固定联接,第二激振轴(12)通过第四激振传动齿轮(16)及第三激振传动齿轮(15)与第一激振轴(11)驱动联接,第四激振传动齿轮(16)与第二激振轴(12)的右端固定联接,第三激振传动齿轮(15)与第一激振轴(11)的右端固定联接,第一偏心块(13)与第一激振轴(11)固定联接,第二偏心块(14)与第二激振轴(12)固定联接,所述第一激振轴(11)和第二激振轴(1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内滚筒(10)的两侧幅板上,其特征是: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的左端与内滚筒(10)的右端固定联接,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穿过传动套筒(19)的中心孔,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的左侧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滚筒(7)的右侧幅板(17)上,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的右侧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套筒(19)的中心孔内,所述传动套筒(19)与驱动马达(24)的转动部件固定联接,所述内滚筒传动轴(18)的右端通过联轴器与锁紧缸(22)的运动部件固定联接,所述锁紧缸(22)的右端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23),所述角位移传感器(23)的机壳与锁紧缸(22)的固定部分固定联接,所述角位移传感器(23)输入轴与锁紧缸(22)的运动部件固定联接;离合器(20)的机壳固定部分与箱体(25)的左侧壁内部侧面固定联接,所述离合器(20)的从动旋转运动部件与内滚筒传动轴(18)固定联接,所述离合器(20)的主动旋转运动部件与传动套筒(19)固定联接,所述锁紧缸(22)通过流体管路与电磁阀(29)连接,所述电磁阀(29)可以把锁紧缸(22)的两腔连通或断开,加速度传感器(26)固定联接在箱体(2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敏朱建鑫孙伟张长晓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