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手刹用联接器,包括固定于车架上的导向壳体,左制动拉索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左端穿入,右制动拉索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右端穿入,主制动拉索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中部穿入并拉动左制动拉索及右制动拉索,所述导向壳体内设有一动滑轮机构,其中主制动拉索绕在动滑轮机构的动滑轮上且拉线端连接左制动拉索,而右制动拉索则连接在动滑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意在保证左/右制动拉索拉力前提下减少主拉索上的制动力,故借鉴滑轮原理设计,通过主制动拉索的力的增效,以达到拉索拉力最大化,进而减少智能手刹装置内电机负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智能手刹用联接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智能手刹用联接器。
技术介绍
在采用机械手刹传统车型中,驻车制动由手刹拉杆通过制动拉索实施拉力并作用于制动卡钳,在实施驻车过程中需将拉杆作用力放大后再作用于主制动拉索,才能达到制动器所需驻车力,放大系数取决于手刹拉杆机构的放大比。如图I所示为传统手刹整车布局图,手刹及主制动拉索必须布置于车体轴线,从而保证左/右制动拉索拉力相等,主制动拉索拉力为左/右制动拉力之和。如图2所示为传统驻车拉索受力原理图,左/右制动器驻车所需拉力为F,故制动主拉索需克服2F来实施驻车。在智能手刹领域,因智能手刹取代了传统机械手刹,放大系数也受结构局限大大减小,因而需设计一种全新放大机构以达到拉索拉力最大化,进而减少智能手刹装置内电机负荷,因而在该领域中一种拉索放大机构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手刹用联接器,通过主制动拉索的力的增效,以达到拉索拉力最大化,进而减少智能手刹装置内电机负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智能手刹用联接器,包括固定于车架上的导向壳体,左制动拉索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左端穿入,右制动拉索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右端穿入,主制动拉索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中部穿入并拉动左制动拉索及右制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壳体内设有一动滑轮机构,其中主制动拉索绕在动滑轮机构的动滑轮上且拉线端连接左制动拉索,而右制动拉索则连接在动滑轮上。作为优选,所述动滑轮机构包括一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向壳体间设有滑轨结构,所述主制动拉索的拉线端穿过导向块与左制动拉索连接,右制动拉索与导向块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主制动拉索设于主制动拉索皮套内,主制动拉索皮套端头固定于导向块上,主制动拉索及主制动拉索皮套靠近导向块部位设置为圆弧折弯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右制动拉索的拉线端与一调整块连接,所述调整块与导向块间由一调整螺杆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调整螺杆从左至右穿过导向块,调整螺杆左端设有一螺帽,螺帽设于导向块的沉槽内,螺帽左端面上设有供螺丝刀插入的“一”字形或者“十”字形插槽,调整螺杆右端穿入调整块,调整螺杆在调整块内侧及外侧分别设有一调整螺母。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左侧方设有一转接板,所述主制动拉索及左制动拉索的拉线端均连接固定于转接板上。作为优选,所述滑轨结构包括导向壳体前后侧边上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前后端设有滑头,滑头设于导向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右制动拉索的拉线端通过T型接头卡扣于调整块中。作为优选,所述左制动拉索的拉线端通过T型接头卡扣于转接板内。作为优选,所述主制动拉索设有两根且分别穿过导向块前后两侧,调整螺杆从导向块中部穿过,主制动拉索皮套的端头卡扣于导向块的圆柱沉孔内。在传统车型中主拉索拉力等于左/右制动拉索之和,本技术意在保证左/右制动拉索拉力前提下减少主拉索上的制动力,故借鉴滑轮原理设计,其以主制动拉索皮套内圆环面为导向曲面(主制动拉索及主制动拉索皮套靠近导向块部位设置为圆弧折弯结构以形成导向曲面),引导主制动拉索滑动;同时主制动拉索推动主制动拉索皮套前进,进而推动导向块以拉动右制动拉索,在此过程中主制动拉索的制动力分别与左/右制动拉索力相等,主制动拉索的行程为左/右拉索2倍。另外本技术制动拉索长度可以调整。在车辆长久使用后必然出现制动拉索因·拉力伸长,制动片因长久使用磨损使其制动间隙增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将导致驻车响应时间变慢,驻车力不足等情况。为避免上述情况,本技术增加拉索长度调整模块,在车辆使用额定年限或额定公里后,可在指定单位调整调整螺杆长度以保证制动拉索保持合理长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传统手刹整车布局图;图2为传统手刹驻车拉索受力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手刹整车布局图;图4为本技术手刹驻车拉索受力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联接器机构总成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的联接器总成装配图I ;图7为本技术的联接器总成装配图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3至图7具体说明本技术一种汽车智能手刹用联接器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固定于车架上的导向壳体2,左制动拉索3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左端穿入,右制动拉索10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右端穿入,主制动拉索7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中部穿入并拉动左制动拉索及右制动拉索,所述导向壳体内设有一动滑轮机构,其中主制动拉索绕在动滑轮机构的动滑轮上且拉线端连接左制动拉索,而右制动拉索则连接在动滑轮上。所述动滑轮机构包括一导向块6,所述导向块与导向壳体间设有滑轨结构,所述主制动拉索7的拉线端穿过导向块与左制动拉索3连接,右制动拉索10与导向块连接。所述主制动拉索7设于主制动拉索皮套内,主制动拉索皮套端头固定于导向块6上,主制动拉索及主制动拉索皮套靠近导向块部位设置为圆弧折弯结构。所述右制动拉索10的拉线端与一调整块9连接,所述调整块与导向块间由一调整螺杆5连接。所述调整螺杆5从左至右穿过导向块6,调整螺杆左端设有一螺帽,螺帽设于导向块的沉槽内,螺帽左端面上设有供螺丝刀插入的“一”字形或者“十”字形插槽,调整螺杆右端穿入调整块9,调整螺杆在调整块内侧及外侧分别设有一调整螺母8。所述导向块6左侧方设有一转接板4,所述主制动拉索及左制动拉索的拉线端均连接固定于转接板上。所述滑轨结构包括导向壳体前 后侧边上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6前后端设有滑头,滑头设于导向槽内。所述右制动拉索的拉线端通过T型接头卡扣于调整块中。所述左制动拉索的拉线端通过T型接头卡扣于转接板内。所述主制动拉索设有两根且分别穿过导向块前后两侧,调整螺杆从导向块中部穿过,主制动拉索皮套的端头卡扣于导向块的圆柱沉孔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导向壳体内的动滑轮机构也可以这样设置,设置一动滑轮,动滑轮轴设于导向壳体前后侧边上的导向槽内,这样动滑轮即可以沿导向槽在导向壳体上左右滑动,同时动滑轮轴连接复位弹簧以使动滑轮在滑动后复位。如图3所示,智能手刹整车布局图,智能手刹安装于车辆底盘,主制动拉索的联接器端保证弯曲,且出线端保证与车桥平行。智能手刹联接器平行车桥布置。如图4所示,该模型为本专利驻车拉索受力原理图,根据动滑轮原理可以推出如下结论主制动拉索拉力、左/右制动器拉索拉力分别为F ;主制动拉索行程为左/右拉索行程2倍。该机构运动时由主制动拉索实施F拉力,左制动器因而得到F拉力;进而滑轮受合力作用带动右制动拉索作向左运动,右制动拉索所受拉力为F。如图5至图7,焊装支架I带有V型槽孔,并与导向壳体2点焊固定,焊装支架I 通过螺栓紧固与车架上,左制动拉索3接头卡扣于焊装支架的V型槽孔内,左制动拉索3拉线端T型接头卡扣于转接板4内,两根主制动拉索7拉线端铸铝接头卡扣于转接板4内,主制动拉索7皮套端部卡扣于导向块6圆柱沉孔内,导向块6通过导向块在导向壳体2导向槽内滑动,调整螺杆5螺纹端穿过导向块6通孔与调整块9通过两颗调整螺母8固定,右制动拉索10拉线端T型接头卡扣于调整块9中,右制动拉索10接头卡扣于焊装支架IV型槽内。其中主制动拉索7末端连接智能手刹装置,且通过卡箍卡紧拉索皮套并紧固于车架,并保证主拉索靠近导向块端保持合理折弯角度。在实施过程中,两根主制动拉索7拉线端受智能手刹驱动向下运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智能手刹用联接器,包括固定于车架上的导向壳体(2),左制动拉索(3)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左端穿入,右制动拉索(10)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右端穿入,主制动拉索(7)的拉线端从导向壳体中部穿入并拉动左制动拉索及右制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壳体内设有一动滑轮机构,其中主制动拉索绕在动滑轮机构的动滑轮上且拉线端连接左制动拉索,而右制动拉索则连接在动滑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攀,苑庆泽,钟焕祥,王显会,王洪亮,皮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