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5363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其包括一支架、设置于支架上并可沿其上下移动的操作台和设置于支架上的可相对于操作台移动的喷头组件,以及控制终端;喷头组件位于操作台的上方,其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喷口朝向操作台的喷头,喷头可向操作台上喷射用于生成三维模型的颜料;控制终端控制操作台和喷头组件协同移动,并同时控制喷头组件逐层向操作台上喷射颜料,生成三维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使三维模型的制作更加简单;并且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尤其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地图信息并可自动生成沙盘,使沙盘的制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使沙盘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维模型的制作,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三维模型的自动生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已存在多种可自动生成立体实物的快速成型装置,这类装置比较适用于生成单体的立体实物,而并不普遍适用于基于平面建立的三维立体实物模型,这主要是由于其在同一平面上会包含很多独立的三维实体。例如,沙盘是在普通地图的二维信息基础上全面展示三维地理信息的有效载体;由于三维信息的采集以及使用人工制作都很费时间,因此以前只应用于军事领域,但近年来也在城市规划,教学等领域广泛采用。随着数字地球的时代到来,特别是卫星技术的发展,三维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低成本打开谷歌地图,其卫星图就会用灰度信息叠加在二维基础上来显示三维地理信息,关键是如何用堆积物比例还原这些三维信息。现有的技术方案,大多是用声、光、幻影手段,利用人的视觉暂留效应来模拟三维地理信息;而不是直接输出堆积物,不是通过在堆积基本地形来制作的实体沙盘,直观性较差;而且这种使用模拟技术的实现三维信息的方式在解决通用性方面不理想,成本造价较高,制作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可以根据互联网中的卫星地图信息自动生成选定区域的三维地理信息,通过自动堆积、三维打印,自动生成实体的沙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可沿其上下移动的操作台,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可相对于所述操作台移动的喷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喷头组件和操作台的控制终端;所述喷头组件位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其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喷口朝向所述操作台的喷头,所述喷头可向所述操作台上喷射用于生成三维模型的颜料;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操作台和所述喷头组件协同移动,并同时控制所述喷头组件逐层向所述操作台上喷射所述颜料,生成所述三维模型。较佳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操作台上方的至少两条在一平面内相交的导轨;两条所述导轨所处平面与所述操作台相对;至少一条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可沿其往复移动的所述喷头组件;设置有所述喷头组件的所述导轨还可沿与其相交的所述导轨往复移动。较佳地,所述支架为一立方体框架,其四周设置有多个竖立的支柱,其顶部为一平面矩形框;所述操作台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支柱上设置有Z向导轨,所述操作台设置于所述Z向导轨上,并可沿其上下移动;所述矩形框上设置有一横架,所述横架平行于所述矩形框的其中一组对边,所述横架上设置有X向导轨;所述矩形框的另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条Y向导轨,所述横架可沿所述Y向导轨往复滑动;所述X向导轨的长度大于两条所述Y向导轨之间的距离;所述喷头组件设置于所述X向导轨上,并可沿其往复滑动。较佳地,所述X向导轨和Y向导轨所处平面与所述操作台平行相对。较佳地,所述X向导轨和Y向导轨所处的平面,以及所述操作台均与所述支柱相垂直。较佳地,所述横架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喷头组件沿所述X向导轨往复滑动的X向驱动电机和X向丝杠;所述矩形框的另一组对边的其中一边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横架沿所述Y向导轨往复滑动Y向驱动电机和Y向丝杠;所述操作台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操作台沿所述Z向导轨上下移动的Z向驱动电机和Z向丝杠。较佳地,所述立方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喷头组件中的每个喷头一一对应的多个压力颜料盒;所述压力颜料盒通过输料管向其对应的所述喷头输入颜料;每个所述压力颜料盒上设置有可控制颜料输出量的比例控制阀。较佳地,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可与互联网相通信链接的上位机和与所述上位机相连的协处理器;所述协处理器分别与每个所述压力颜料盒的比例控制阀的控制器相连,并且还分别与所述X向、Y向、Z向步进电机的控制器相连。本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使三维模型的制作更加简单;并且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尤其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地图信息并可自动生成沙盘,使沙盘的制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使沙盘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大大降低。附图说明为本技术的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图I所示的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支架结构示意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横架及X向导轨示意图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Y向导轨及组件示意图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Z向导轨及组件示意图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喷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为图I所示的」为图I所示的」为图I所示的」为图I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当说明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三维模型的自动生成系统,其包括支架100、设置于所述支架100上并可沿其上下移动的操作台200、设置于所述支架100上的可相对于所述操作台移动的喷头组件300,所述喷头组件300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喷口朝向所述操作台的喷头301 ;所述喷头组件300位于所述操作台200的上方,并可逐层向所述操作台200上喷射用于生成所述三维模型的颜料;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架100为一立方体框架,其四周设置有多个竖立的支柱110,其顶部为一矩形框120 ;所述矩形框上设置有一横架400,所述横架400平行于所述矩形框120的其中一组对边,所述横架400上设置有X向导轨430 ;所述矩形框120的另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条Y向导轨510、520,所述横架400可沿所述Y向导轨510、520往复滑动;所述喷头组件300设置于所述X向导轨430上,并可沿其往复滑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喷头组件300可以在所述X向导轨430和Y向导轨510、520组成XY轴的二维坐标系平面内移动,并且进一步地,所述X向导轨430和Y向导轨510、520所处平面与所述操作台200平行相对,保证所述喷头组件300在移动中喷射的颜料可在所述操作台200上逐层堆积形成沙盘模型;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所述X向导轨430的长度大于两条所述Y向导轨510、520之间的距离,使所述X向导轨430和Y向导轨510、520组成XY轴的二维坐标系平面完全覆盖所述操作台200所处的平面,使所述喷头组件300沿所述X向导轨430横向运动时,所述喷头组件300内的所有喷头都可运动到所述Y向导轨510、520的外侧边界;进而保证所述喷头组件300上的每个喷头301都能覆盖所述操作台200上的所有位置;进步一步地,所述操作台200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支柱110上设置有Z向导轨600,所述操作台200设置于所述Z向导轨600上,并可沿其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支柱110与所述X向导轨430和Y向导轨510、520所处平面,以及与所述操作台200相垂直,所述Z向导轨600与所述X向导轨430以及所述Y向导轨510、520组成X、Y、Z三轴的三维立体坐标系空间;以保证所述操作台200和所述喷头组件300在所述X、Y、Z三轴的三维立体坐标系内协同移动,使所述喷头组件300喷射的颜料在所述操作台200上逐层形成三维模型。作为另一些实施方式,至少包括在所述支架上设置的位于所述操作台上方的至少两条在一平面内相交的导轨;所述相交的导轨可组成一个二维平面,并且至少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可沿其上下移动的操作台,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可相对于所述操作台移动的喷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喷头组件和操作台的控制终端;所述喷头组件位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其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喷口朝向所述操作台的喷头,所述喷头可向所述操作台上喷射用于生成三维模型的颜料;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操作台和所述喷头组件协同移动,并同时控制所述喷头组件逐层向所述操作台上喷射所述颜料,生成所述三维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继友谢庆旭姚恩东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英华湖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