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式负跟鞋底,它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部的厚度,所述鞋底本体的前部向上弯曲,所述负跟鞋底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连接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鞋底本体的前部向上弯曲,使负跟鞋底的前部自下表面至上表面形成一个过渡面,便于穿着者行走时较高的前鞋掌不影响其迈步,实用性强,还可减少负跟鞋底笨重的视觉感,外形更美观;防滑层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可使穿着走行走更平稳,避免其初次穿着不适应而易滑倒。(*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底
,尤其涉及一种防滑式负跟鞋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而人们由于长期姿势不当,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坐于电脑前面工作的人们,身体长期前倾,造成人体脊柱负担过重,从而易于引发脊椎病。众所周知,脚是人体穴位的集合地,自古以来就有通过刺激脚部穴位达到调节人体脏器的做法,由于它作用于足底,可直接影响人的姿势和力学平衡。现代医学界有一种医疗脊椎病的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人体脚着地的姿势从而改变人体的重心来达到矫正人体脊柱骨骼的目的,而此种医疗方法主要通过负跟鞋实现,负跟鞋为一种鞋底呈前高后低的鞋子,人们穿着后可强制人体的重心后移,迫使腰背肌肉张力重新调整,进而达到矫正脊椎的目的。申请号为86206880. O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鞋底,它由上层和下层组成,上层呈前薄后厚,下层呈前高后低,且下底从前至后为下坡形,整个鞋底受人体重量的压力变形后为前高后低。由于鞋底呈前高后低,鞋底的前掌较高,使鞋底整体外观较为厚实笨重,鞋底的前掌直接接触地面与地面缺乏过渡,较为影响穿着者迈步,且鞋底整体外观缺乏美感,难以满足消费者爱美的需求,另外,鞋底缺乏防滑结构,穿着者初次穿着若不适应鞋底高后低的特征而容易打滑,较为影响穿着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外形美观的防滑式负跟鞋底。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一种防滑式负跟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部的厚度,所述鞋底本体的前部向上弯曲,所述负跟鞋底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其中,所述防滑层呈锯齿状,所述锯齿状防滑层由若干防滑锯齿连接构成。其中,所述防滑锯齿包括第一防滑锯齿和第二防滑锯齿,所述第一防滑锯齿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部,所述第二防滑锯齿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部,所述第一防滑锯齿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防滑锯齿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其中,所述负跟鞋底包括气垫结构,该气垫结构镶嵌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部。其中,所述鞋底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鞋底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加强板。其中,所述鞋底本体和所述防滑层围设构成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填充层。其中,所述鞋底本体和所述防滑层一体成型,所述鞋底本体开设有若干盲孔,所述盲孔均布于所述鞋底本体。其中,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向内倾斜延伸。其中,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与人体脚底的曲度匹配。其中,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对足底进行按摩的第二凸起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合理,鞋底本体的前部向上弯曲,使负跟鞋底的前部自下表面至上表面形成一个过渡面,便于穿着者行走时较高的前鞋掌不影响其迈步,实用性强,还可减少负跟鞋底笨重的视觉感,外形更美观;防滑层可使本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可使穿着者行走更平稳,避免其初次穿着不适应而易滑倒。其中,鞋底本体的前部向上弯曲的具体弧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以脚直立时足部能承受的弧度为限,只要弧度范围的设计符合人体力学,使穿着者穿着行走时较为舒适,且迈步方便自如即可。附图说明321—第构。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水平放置时第一防滑锯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水平放置时第二防滑锯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I一鞋底本体,2一防滑层,3一防滑锯齿,311 一第一侧面,312一第-Ξ侧面,322—第四侧面,4一第一凸起结构,5—加强板,6—盲孔,7—第二二侧面,凸起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滑式负跟鞋底,包括鞋底本体I,所述鞋底本体I的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I的后部的厚度,所述鞋底本体I的前部向上弯曲,所述负跟鞋底还包括防滑层2,所述防滑层2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I的底面。本技术设计合理,鞋底本体I的前部向上弯曲,使负跟鞋底的前部自下表面至上表面形成一个过渡面,便于穿着者行走时较高的前鞋掌不影响其迈步,实用性强,还可减少负跟鞋底笨重的视觉感,外形更美观;防滑层2可使本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可使穿着者行走更平稳,避免其初次穿着不适应而易滑倒。其中,鞋底本体I的前部向上弯曲的具体弧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以脚直立时足部能承受的弧度为限,只要弧度范围的设计符合人体力学,使穿着者穿着行走时较为舒适,且迈步方便自如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层2呈锯齿状,所述锯齿状防滑层2由若干防滑锯齿3连接构成。锯齿状防滑层2可增强负跟鞋底与地面的摩擦,防滑效果更好,且锯齿状防滑层2不4易被磨平,使本技术的穿着期限更长。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跟鞋底包括气垫结构,该气垫结构镶嵌于所述鞋底本体I的内部。气垫结构可增强负跟鞋底的弹性,使穿着者穿着更舒适,另外还可减轻负跟鞋底的重量,使穿着者行走更轻便。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本体I的上表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4,所述第一凸起结构4向内倾斜延伸。本技术与鞋面粘接即可组成负跟鞋,第一凸起结构4为本技术与鞋面的粘接处,其向内倾斜延伸,既可有效保护穿着者的脚部,也可使鞋面与本技术的粘接更加平滑美观。实施例二。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防滑锯齿 3包括第一防滑锯齿和第二防滑锯齿,所述第一防滑锯齿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I的前部,所述第二防滑锯齿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I的后部,所述第一防滑锯齿包括第一侧面311和第二侧面312,所述第一侧面3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侧面3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防滑锯齿包括第三侧面321和第四侧面322,所述第三侧面3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侧面3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一侧面311与水平面构成夹角 a工,第二侧面312与水平面构成夹角β !,夹角α ι小于夹角β ι ;第二防滑锯齿包括第三侧面321和第四侧面322,第三侧面321与水平面构成夹角α2,第四侧面322与水平面构成夹角β2,夹角。2大于夹角β2,第一防滑锯齿和第二防滑锯齿连接构成双向防滑层,取代传统的单向防滑层,双向防滑层可使穿着者不易于向前或向后倾倒,防滑效果更可靠。本实施例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鞋底本体I 为中空结构,所述鞋底本体I的表面设置有加强板5。将鞋底本体I设置为中空结构,不仅减轻本技术的重量,还可节省原材料,大批量生产可显著降低成本,增设加强板5可保证负跟鞋底的强度,使其不易于往下凹陷。本实施例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鞋底本体I和所述防滑层2 —体成型,所述鞋底本体I开设有若干盲孔6,所述盲孔6均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式负跟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部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部向上弯曲,所述负跟鞋底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能胜,
申请(专利权)人:王能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