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具有线形材料的导电电极、电子器件以及制备该电子器件的方法。其中该导电电极包括:分离设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功能层,该功能层连接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所述功能层包括线形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电电极通过设置分离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并进一步通过包含线形材料的功能层连接该正电极和负电极,使得采用该导电电极的电子器件的电学性能的均一性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器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线形材料的导电电极,采用该导电电极的电子器件,以及该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利用印刷方法生产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中,电子油墨的成膜性能是最关键的技术难点。为克服溶液型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成膜难题,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线形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由于这类线形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电学特性,印刷所组成的网络比较容易获得比普通油墨更理想的性能,因此被大量的科研机构、企业用于制备电子产品的半导体或导体部分,例如晶体管、传感器、透明导电薄膜等。然而,这类由线形材料所组成的电子油墨也有自身的不足,突出表现在该类材料 在印刷过程中所组成的网络具有随机性,大面积印刷产品上不同部位的电学性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基于印刷线形材料的电子器件性能也因此具有比较大的不均匀性,在特定条件下甚至会有超过10倍的差距。虽然现在有很多针对印刷线形材料不均匀性的学术和工艺研究,但该难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具有线形材料的导电电极,其可以使采用其的电子器件的性能均一性得到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导电电极的电子器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又在于提供一种制备该电子器件的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线形材料的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包括 分离设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 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连接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所述功能层包括线形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功能层通过喷墨打印、气流喷印、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胶印、网版印刷、平版印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连接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形材料选自碳纳米管、无机半导体纳米线、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有机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为实现上述另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器件,包括 基底; 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分别包括 分离设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 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连接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所述功能层包括线形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正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正电极间连接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的负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电极的负电极间连接有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分别连接有引线电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第三导电电极和第四导电电极,所述第三导电电极和第四导电电极分别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第三导电电极的正电极和所述第四导电电极的正电极间连接有第三引线,所述第三导电电极的负电极和所述第四导电电极的负电极间连接有第四引线,所述第三引线与所述连接于第一引线的引线电极相连,所述第四引线与所述连接于第二引线的引线电极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三引线、第四引线中的至少两根引线具有交叉处,所述交叉处的至少两根引线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线电极通过印刷、真空沉积、溅射、刻蚀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制得。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选自玻璃、硅片、陶瓷、高分子薄膜、金属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或第二导电电极上的第五导电电极,所述第五导电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或第二导电电极间设置有绝缘层。为实现上述又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电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若干个具有分离设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导电电极; 用包括有线形材料的功能层连接所述导电电极的正电极和负电极; 将属于同一电子器件的若干导电电极的正电极用引线连接,并将负电极也用引线连接; 设置引线电极将所述连接导电电极的正电极的引线互联,设置引线电极将所述连接导电电极的负电极的引线互联,得到电子器件阵列; 切割所述电子器件阵列得到分离的电子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导电电极通过设置分离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并进一步通过包含线形材料的功能层连接该正电极和负电极,使得采用该导电电极的电子器件的电学性能的均一性得到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器件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备电子器件的方法的流程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中电子器件阵列的结构示意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器件阵列中单个电子器件的结构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电子器件阵列的结构示意 图6是图5所示的电子器件阵列中单个电子器件的结构示意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电子器件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电子器件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图1,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线形材料的导电电极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图I所示的电子器件100中包括四个的本专利技术的导电电极,故在此仅针对其中的一个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阐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导电电极11包括正电极111、负电极112、以及功能层113。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彼此分离设置,功能层113连接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该功能层113包括线形材料。这里所说的“分离设置”是指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电性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电极和负电极可以分别由多根并列的导电迹线组成,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也可以仅仅设置为单个的导电块,将正电极和负电极设置成多根并列的导电迹线的好处是,包括有线形材料的功能层113可以较佳的将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相连,提高均一性。上述的功能层113可以例如通过喷墨打印、气流喷印、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胶印、网版印刷、平版印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连接于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之间。组成该功能层113的线形材料可以例如选自碳纳米管、无机半导体纳米线、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有机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继续参照图1,介绍本专利技术的采用上述导电电极11的电子器件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子器件100包括基底17、第一导电电极11、以及第二导电电极12。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可能会采用“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等的方式进行描述,但是这里所说的“第一”、“第二”并不代表任何功能或者结构上的区另IJ,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第一导电电极11和第二导电电极12设置于基底上,该第一导电电极11和第二导电电极12的结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已作详尽描述,在此不做赘述。另,虽然在图I中对第二导电电极12的功能层未作标注,但并不代表第二导电电极12仅仅包括正电极121和负电极122,这里所作的省略只是为了描述的方便。基底17具有绝缘面(未标注),上述的第一导电电极11和第二导电电极12设置在该绝缘面上。需要理解的是,基底17可以是选择本身绝缘的材质,也可以是选择本身并不绝缘,但通过例如在不绝缘的基底上涂覆绝缘胶等方式制作绝缘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底的材质可以例如选自玻璃、硅片、陶瓷、高分子薄膜、金属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线形材料的导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包括:分离设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功能层,所述功能层连接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所述功能层包括线形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铮,林剑,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