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572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制品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属于防伪技术领域,该安全制品上作为安全识别信息的防伪标记是使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印制形成。两种油墨印制的标记可以在一定观察角度范围内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可视同为一种油墨印制;改变观察角后,光变油墨印制标记的颜色发生变化,金属效果油墨印制标记的颜色则不变,二者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差异。相比于仅利用单一光变油墨的防伪手段,采用金属效果油墨与光变油墨配对使用,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安全制品的公众防伪特征更容易识别,同时也提升了安全制品的防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金属效果油墨与光变油墨配对印制了防伪信息标记的安全制品,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安全制品上作为安全信息的防伪标记的印制方法。
技术介绍
光变油墨(OVI)是一种显示颜色会随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油墨,应用效果表现在利用该油墨印制或涂布的标记(包括文字、图案等)也会随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产生颜色变化,称为“随角异色”或“随角变色”,使用者很容易通过观察颜色的改变实现特征鉴另IJ,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公众防伪手段。由于这种随角异色的特征很难仿造,因此各类光变油墨的使用在公众防伪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光变油墨虽然能够提供较高仿冒难度的防伪功能,但是单独使用时,提供给公众的识别性质就是印刷标记的颜色会随观察角度的改变而变化,当没有参照时,这样的颜色变化往往容易被忽视,不易观察。针对该问题,目前已有文献提出将两种不同的光变颜料制成的油墨配对使用的方法,使得两种油墨印制的标记在一个特定的入射角时显示相同色彩,而在一切其它入射角时显示彼此不同的色彩。但是,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光变油墨只能在一个很窄的观察角度范围内实现颜色的匹配,不便于公众观察识别;而且该方案需要开发专门用于配对的光变颜料,实现成本偏高,限制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另有文献公开了将衍射型光变油墨与普通油墨配对使用的方案,两种油墨在一个入射角下具有相同的匹配颜色,在其它的入射角没有颜色匹配,然而由于衍射型光变油墨自身只能显示出低彩度的彩虹变色效应,对公众的观察能力和方法有一定的要求,而其变色效果的确定还可能受到观察环境(例如光线)的影响,因此防伪效果不佳。以上两种方案只考虑了两种油墨的颜色匹配而没有考虑到两种油墨的其他外观效果,由于光变油墨具有明显的闪烁效果,如果仅实现两种油墨的颜色匹配而不考虑其它外观效果的匹配,观察者仍然能够发现二者不是同一种油墨。另一方面,目前对光变油墨的使用也仅基于提供随角变色特征,随着仿冒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需要更高防伪等级的制品,仍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选择更合适的油墨配对,使光变油墨的变色效果更易于被观察,同时也能增加制品的伪造难度,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公众防伪和专业防伪功效的安全制品,其所具有的安全信息通过光变油墨与金属效果油墨配对使用而印制,不仅使防伪标识的光变特征更便于公众识别,同时增加了仿造难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在安全制品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通过对光变油墨和金属效果油墨的选择与匹配,使防伪标记具有了复合防伪功效,从而使安全制品的公众识别性和仿造难度都得到提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印制防伪标记的配对油墨,该配对油墨由光变油墨与金属效果油墨组成,尤其适用于印制便于公众识别且仿造难度大的防伪标记,以提供复合防伪功效。为表述方便,本专利技术用“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分别说明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在承印面上印制的内容,可以是预先设计的图案、文字、符号等;除非有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油墨“印刷区域”理解为以上使用选定油墨印制的相应标记所位于的区域,可以是指所印制的图案(包括文字或图形等任何印制内容),也可以指用于印制相应标记的设定区域。光变油墨不仅表现出随角变色,其自身具有闪烁效果也是明显的外观特征。金属效果油墨具有独特的金属色泽和闪烁特性,所以其外观特点与光变油墨具有相似性。如果将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配对使用印刷在安全制品的两个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的不同部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观察,两种油墨外观效果能够表现出相近,转换一定角度观察,利 用金属效果油墨印刷部分的颜色不变,而利用光变油墨印刷的另一部分则发生颜色变化。通过两种油墨印刷标记的对比观察,可增强产品的公众防伪功能,便于公众识别,增加伪造难度。所以,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安全制品,该制品的承印面上印制有包含识别信息的标记,所述标记至少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的第一标记和采用光变油墨印制的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所述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可以位于同一个图案的不同部分;或者,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分布于不同图案或区域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和印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制品,在可见光下观察,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同或相近的外观效果,即,二者可视为同一种油墨所印制;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即,二者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公众不仅能方便地观察到防伪标记的颜色变化,同时也提升了制品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制品在较宽的观察角度内实现了两种标记的颜色匹配,易于公众观察识别。并且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相近的闪烁程度,在第一观察角度观察时可视为由一种油墨印制,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更提高了安全制品的公众防伪水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制品,用于印制第一标记的金属效果油墨,可以为在近红外光谱区具有红外特征的油墨,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一标记具有红外吸收或红外反射或红外不吸收不反射特征,上述红外特征是指在750-1100nm的近红外光谱区显示明显的吸收特征、反射特征或不吸收不反射特征。如果印制的标记具有红外吸收或红外反射特征则为该安全制品进一步提供了专业防伪特征,即,将第一和第二标记同时置于近红外区检测,还能够检测到特定的红外特征,例如,在某个波长范围,能够检测到所预设的红外吸收特征,可以是二个标记同时具有吸收特性(红外光下显示灰度值相同),或者具有明显相反的红外特性(红外光下灰度值明显不同),将公众防伪与专业防伪特征相结合,显著提高了仿造难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制品可以包括钞券、有价证券、票据、证件卡、安全线、防伪标签、防伪薄膜或证明文件等各种需要安全验证的制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在安全制品上印制防伪标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作为同色配对油墨,在安全制品的承印面上分别印制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使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根据应用领域和需要,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可以分别选自雕刻凹印油墨、丝印油墨、影写凹印油墨或涂布油墨的配对,且二者相同或不同 ,即,所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可以各自为雕刻凹印标记、丝印标记、影写凹印标记或涂布标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元件可以利用凹印、丝印、柔性版印刷和涂布等常规印刷方式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两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分别印刷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金属效果油墨和光变油墨可以选用具有明显手感的雕刻凹印油墨,使安全制品还同时具备视觉和触觉双重公众防伪特征,更加难以仿造。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具有以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制品同时包含光变油墨印制的变色区域和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的非变色区域,在可见光下,两个区域在一定观察角度范围内观察可视为使用同一种油墨印制并且显示鲜艳的色彩;改变观察角度后,两个区域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安全制品在较宽的观察角度内实现了两种标记的外观匹配并且具有鲜艳的颜色,突出了光变油墨的视觉效果,易于观察而且能够给观察者留下深刻的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制品,该安全制品的承印面上印制有包含识别信息的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至少包括采用金属效果油墨印制的第一标记和采用光变油墨印制的第二标记,可见光下观察,第一标记与第二标记在第一观察角度时显示相近或相同的外观效果,改变为第二观察角度后,第一标记的颜色基本不变,但第二标记的颜色明显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荣高瑞吕建英武建国麻宝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