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晃涵专利>正文

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443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7 15:48
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多个相贴的第一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及一个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设有一第一本体及水平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散热槽单元。第二散热片具有一第二本体及分别设于该第二本体两侧的通道,第三散热片为无开孔的平板材炓。第一散热片的散热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第一散热片的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第一散热片的散热槽单元的另一端与另一散热片的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与由该第一散片的热槽单元相重叠的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之间,置入第二散热片作为区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特别涉及一种能有效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的运作速度不断地提高,连带地计算机主机内的电子元件(Electronic Element)的发热功率(Heat Generation Rate)也不断地攀升,温升倍增而其散热更为不易。为了预防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过热,而导致电子元件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失效,如何对计算机内部的电子元件提供足够的散热效能益形重要。举例来说,在计算机系统中,例如是中央处理器(Center Process Unit, CPU)、北桥芯片(North Bridge Chip)、南桥芯片(South Bridge Chip)或是其他发热源会配设于一主机板(Mother Board)上,而现有技术为了能移除主机板上的在高速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通常会在这些发热源上配置散热模块,以对发热源进行散热。又如,专利公告第1292863号专利技术专利液冷散热装置,是利用多层上下堆叠的热交换器,每一散热交换器设有多穿孔,堆叠时各热交换器上的穿孔可以连通令冷却液得以在内流通。惟如该
技术实现思路
所揭示者该散热器是为上下堆叠,故其底部与热源接触部分仅只整体底面积的二分之一不到,尤以为使液体流道加大以便将热源带走达到冷却的目的, 故其穿孔面积设计比长条部面积大,导致其散热流道因而变小,无法达到迅速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能大幅地提升工作流体的携热效率, 同时能增加散热模块的接触面积,以有效地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本技术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用以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该散热模块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本体、单排的散热槽单元以及通道,该散热槽单元以非对称式排列于该本体,该散热槽单元由奇数个不同形状的穿透孔组成,且沿水平方向排列于该本体;于近本体两侧处设有一对通道,本体中央设有一偏离中心的凹孔;该第一散热片以水平倒置间插排列组合形成区块;一个第二散热片各该第二散热片于近本体两侧处设有一对形状不同的通道以及—个以上的第三散热片,其中,该第二散热片置于由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所形成区块之间互相相邻并彼此相贴合,于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所形成区块的外侧再与该些第三散热片彼此相贴合;各该第一散热片其该散热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水平倒置该第一散热片的该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散热槽单元的另一端与另一水平倒置的该第一散热片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其中于该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形成的区块中央设有入口流道,该区块的下方为热源接触面,以及于置于第二散热片形成的区块另一侧的该第一散热片一角隅设有一出口流道。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两相接的该散热槽单元其端部部分重叠。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些第一散热片与该些水平倒置散热片沿一组装方向彼此相贴合。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入口流道、该些散热槽单元及该出口流道彼此相通,以构成一散热流道。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各该散热槽单元分别与相邻的该散热槽单元交错排列。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各该第一散热片以及各该第二散热片两侧分别具有一导槽,该些导槽构成该出口流道。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还包括一入口接头与一出口接头,而部分的该些第一散热片其本体设有一入口缺槽,该些入口缺槽构成一入口连接空间,该入口连接空间一侧与该入口接头相接,另一侧与该入口流道相接;该第一散热片其本体一角隅另设有一出口缺槽, 该些出口缺槽构成一出口连接空间,该出口连接空间一侧与该出口接头相接,另一侧与该出口流道相接。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各该入口缺槽与对应的该导槽相通,各该出口缺槽与对应的该导槽相通。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些第一散热片与该些第二散热片及该些第三散热片的组合沿该第一方向组装于该发热源,而该入口流道与邻近该发热源的该散热槽单元的端部相通,该出口流道与远离该发热源的该散热槽单元端部相通。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些散热槽单元均布于该发热源的上端。上述的散热模块,其中该第二散热片本体两侧的通道形状相同。本技术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用以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该散热模块包括—个以上的第一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本体、单排的散热槽单元、通道以及止漏容置槽,该散热槽单元由奇数个不同形状的穿透孔组成,以非对称式沿水平方向排列于该本体,且于近本体两侧处各设有一非相同形状的通道以及止漏容置槽,本体中央设有一偏离中心的凹孔;该第一散热片以水平倒置间插排列组合形成区块,该区块的下方为热源接触面;一个以上的第二散热片各该第二散热片于近本体两侧处各设有一非相同形状的通道以及止漏容置槽一个以上的第三散热片,各该第三散热片上设有止漏容置槽;一个罩盖;以及一防漏材料,其中,该第二散热片置于由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形成区块之间互相相邻并彼此相贴合,于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形成区块的外侧再与该些第三散热片彼此相贴合; 各该第一散热片其该散热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水平倒置该第一散热片的该散热槽单元5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散热槽单元的另一端与另一水平倒置的该第一散热片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其中于该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形成的区块中央设有入口流道,以及于置于第二散热片形成的区块另一侧的该第一散热片一角隅设有一出口流道,再于各散热片上所设的止漏槽中置入防漏材料,次将罩盖盖于该些散热片上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分解示意图;图1-1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另一分解示意图;图1-2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再一分解示意图;图1-3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又一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冷却液流向示意图;图2-1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另一冷却液流向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散热模块散热片前视图;图4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另一散热片前视图;图4-1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再一散热片前视图;图5-1 图5-4本技术的散热模块各散热片相邻结合的渠道形成图;图6本技术的另一散热模块分解示意图;图6-1本技术的另一散热模块止漏槽放大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另一散热模块散热片前视图;图7-1本技术的另一散热模块另一分解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散热模块200第二:散热片10 中心区块2000第二:散热片1000入水口2001第二:散热片1001止漏容置槽2010第二:本体1008散热块30第三〔区块11第一区块300第三〔散热片110 ;第一散热片3010第三〔本体1100第一本体50茔卓谎1101凹孔55防漏材料1102叶片形孔90注水套口11020叶片左侧91出水套口1103矩形孔92出水导套11030矩形孔右侧93注水导套11031矩形孔左侧94入水口1104半长圆形孔95出水口11040半长圆侧边H发热源1105通道L中心线1106通道X轴向1109散热槽单元Y轴向111水平片Z轴向1121另一水平片Fl水流1131另一第一散热片F2另一侧水流12另一第一区块U渠道20第二区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所附的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考图I、图2、图2-1、图3、图4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用以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本体、单排的散热槽单元以及通道,该散热槽单元以非对称式排列于该本体,该散热槽单元由奇数个不同形状的穿透孔组成,且沿水平方向排列于该本体;于近本体两侧处设有一对通道,本体中央设有一偏离中心的凹孔;该第一散热片以水平倒置间插排列组合形成区块;一个第二散热片:各该第二散热片于近本体两侧处设有一对形状不同的通道: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三散热片,其中,该第二散热片置于由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所形成区块之间互相相邻并彼此相贴合,于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所形成区块的外侧再与该些第三散热片彼此相贴合;各该第一散热片其该散热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水平倒置该第一散热片的该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散热槽单元的另一端与另一水平倒置的该第一散热片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其中于该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形成的区块中央设有入口流道,该区块的下方为热源接触面,以及于置于第二散热片形成的区块另一侧的该第一散热片一角隅设有一出口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8 TW 1012011581.一种散热模块,用以对一发热源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模块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散热片各该第一散热片具有一本体、单排的散热槽单元以及通道,该散热槽单元以非对称式排列于该本体,该散热槽单元由奇数个不同形状的穿透孔组成,且沿水平方向排列于该本体;于近本体两侧处设有一对通道,本体中央设有一偏离中心的凹孔;该第一散热片以水平倒置间插排列组合形成区块;一个第二散热片各该第二散热片于近本体两侧处设有一对形状不同的通道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三散热片,其中,该第二散热片置于由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所形成区块之间互相相邻并彼此相贴合,于该些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所形成区块的外侧再与该些第三散热片彼此相贴合; 各该第一散热片其该散热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水平倒置该第一散热片的该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散热槽单元的另一端与另一水平倒置的该第一散热片散热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其中于该第一散热片间插排列形成的区块中央设有入口流道,该区块的下方为热源接触面,以及于置于第二散热片形成的区块另一侧的该第一散热片一角隅设有一出口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两相接的该散热槽单元其端部部分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散热片与该些水平倒置散热片沿一组装方向彼此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入口流道、该些散热槽单元及该出口流道彼此相通,以构成一散热流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散热槽单元分别与相邻的该散热槽单元交错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散热片以及各该第二散热片两侧分别具有一导槽,该些导槽构成该出口流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入口接头与一出口接头,而部分的该些第一散热片其本体设有一入口缺槽,该些入口缺槽构成一入口连接空间,该入口连接空间一侧与该入口接头相接,另一侧与该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晃涵
申请(专利权)人:陈晃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