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372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马达,包括基座、定位件、定子、转子,所述基座内设置轴管,所述轴管内设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至少一扣持片,所述定子设组装孔,所述转子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基座内还设置有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继电器,结构新颖,制作维修简便,连接简单,组装方便,在不需要手动接通或断开设备的电源的前提下,实现对设备的完全开启或关闭,安装更加灵活,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的驱动、起重机械、及电动工具等方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智能马达
技术介绍
现有的高效马达,进行组装时,主要事先依序组装该定子、扣环及套环,并将该转子的轴心穿伸该套环及扣环后,再与该轴承进行结合,其中利用该扣环具有数个切口的设计,使得该轴心能够借助施力而迫入且穿伸该扣环的中心孔,以供该扣环可顺利卡入该扣环槽中,借此,该现有马达于实际运作过程中,即可借助该扣环有效防止该转子脱离该壳体,但是组装起来比较麻烦,制造工序复杂、增加了成本,另外,这些高效马达大多在易燃、易爆连续作业的环境中使用,使用中易发生故障,使连续生产的作业链终断,即便是几分钟,造成的损失将是电机本身售价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因故障引发周围环境爆炸,则后果更不堪设想,而且发生故障后还要人力专门进行检查排除故障,想要关闭设备还必须到设备本体开关进行关闭,跟人们带来很大不便,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制作维修简便,连接简单,组装方便,在不需要手动接通或断开设备的电源的前提下,实现对设备的完全开启或关闭,安装更加灵活,使用方便的新型智能马达。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智能马达,包括基座、定位件、定子、转子,所述基座内设置轴管,所述轴管内设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件设置在轴管内,所述定位件包括限位部、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设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之间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至少一扣持片,所述支撑部设于限位部第二表面,所述支撑部与轴承的第一端面抵触连接,所述定子设组装孔,所述定子通过组装孔套设在轴管外表面,所述转子设置在定子外侧,所述转子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放置于轴承的第一通孔内,所述转动轴与第一通孔的大小相切合,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限位槽,用于通过限位部设置的扣持片扣入限位槽,将各部件卡紧;所述基座内还设置有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继电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在处理器和主控终端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处理器与主控终端的信息交互;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在处理器和电机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处理器与电机的信息交互;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通信单元所转发的数据包携带的信息控制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继电器,串联于电源端和电机接电端之间;所述支撑部由限位部的第二表面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为单一环状体,或由数个凸块排列而成;所述扣持片设有一活动端;所述定位件由扣持片活动端的端缘至轴承的第一通孔内孔壁设有径向距离;所述限位部的第二表面与轴承的第一端面之间设有第一轴向距离;所述径向距离不大于第一轴向距离。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定位件的支撑部撑起该限位部与该轴承之间的第一轴向距离,并配合该径向距离不大于该第一轴向距离的设计,提供扣持片足够的变形空间,不需要增加该轴承的轴向高度,可节省该轴承的用料,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不仅引导该转动轴更容易穿伸于该通孔,也不需要变更该轴承本身的结构,可避免造成该轴承的结构复杂化,以简化该轴承的制造工序;能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的驱动、起重机械、及电动工具等方面,而且基座上设有智能控制装置,在不需要手动接通或断开设备的电源的前提下,实现对设备的完全开启或关闭。同时,主控终端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设置或查询设备的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如图I所示,该新型智能马达结构新颖,制作维修简便,连接简单,组装方便,在不需要手动接通或断开设备的电源的前提下,实现对设备的完全开启或关闭,安装更加灵活,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的驱动、起重机械、及电动工具等方面。该新型智能马达,包括基座3、定位件、定子12、转子14,所述基座3内设置轴管9,所述轴管9内设轴承4,所述轴管9 一端形成封闭端,另一端形成开放端,以供组装该轴承及定位件等相关构件;所述轴承4包括第一端面17、第二端面5,所述第一端面17、第二端面5之间设有第一通孔7,所述轴承4的第一端面17朝向该轴管9的开放端,所述轴承4的第二端面5朝向所述轴管9的封闭端;所述定位件设置在轴管9内,所述定位件包括限位部16、支撑部15,所述限位部16设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之间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至少一扣持片,如,第二通孔的内孔壁设置四个扣持片,各扣持片朝向第二通孔的中央径向延伸,各扣持片均具有一活动端,使各该扣持片的活动端的端缘共同构成一轴孔,且各相邻的扣持片之间均形成有沟槽,所述沟槽朝向限位部的外周缘方向径向延伸,所述定位件由扣持片活动端的端缘至轴承的第一通孔内孔壁形成径向距离;所述支撑部15设于限位部第二表面,所述支撑部15与轴承的第一端面抵触连接,并远离该第二通孔,该支撑部15由第二表面一体形成,且支撑部15可为单一环状体,或是由数个凸块排列而成,且较佳可排列围成环圈状;所述定子12设组装孔13,所述定子12通过组装孔13套设在轴管9外表面,所述转子14设置在定子12外侧,所述转子14设置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放置于轴承4的第一通孔7内,所述转动轴6与第一通孔7的大小相切合,所述转动轴6上设有限位槽18,通过限位部16设置的扣持片扣入限位槽18,将各部件卡紧;所述定位件置于轴管9内时,所述支撑部15抵接该轴承4的第一端面17,借此,使得定位件的限位部不与该轴承4接触,且限位部16的第二表面与轴承4的第一端面17之间具有一第一轴向距离,所述径向距离不大于第一轴向距离,各该沟槽之间所形成的扣持片在受到该转动轴6迫压而向下弯曲变形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以供转动轴6顺利穿伸定位件的轴孔而结合该轴承4的第一通孔,并使各扣持片于弹性复位后可伸入至转动轴的限位槽内,进而达到防止该转子14脱离该基座的功能;所述基座内还设置有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11、处理器I、第二通信单元8、继电器2,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用于在处理器I和主控终端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处理器I与主控终端的信息交互;所述第二通信单元8,用于在处理器I和电机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处理器I与电机的信息交互;所述处理器1,用于根据第一通信单元11所转发的数据包携带的信息控制继电器2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继电器2,串联于电源端和马达电机接电端之间;在使用时,将电源接通即可,在智能控制装置的主控制终端输入运行信号,第一通信单元11立刻将信号输送给处理器1,处理器I在接收到信号后通过第二通信单元8将信号输送给继电器2,并驱动继电器2导通电路,同时主控终端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设置或查询马达电机的工作状态。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智能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定位件、定子、转子,所述基座内设置轴管,所述轴管内设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件设置在轴管内,所述定位件包括限位部、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设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之间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至少一扣持片,所述支撑部设于限位部第二表面,所述支撑部与轴承的第一端面抵触连接,所述定子设组装孔,所述定子通过组装孔套设在轴管外表面,所述转子设置在定子外侧,所述转子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放置于轴承的第一通孔内,所述转动轴与第一通孔的大小相切合,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限位槽,用于通过限位部设置的扣持片扣入限位槽,将各部件卡紧;所述基座内还设置有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处理器、第二通信单元、继电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在处理器和主控终端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处理器与主控终端的信息交互;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在处理器和电机之间转发数据包,实现处理器与电机的信息交互;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通信单元所转发的数据包携带的信息控制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继电器,串联于电源端和电机接电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定位件、定子、转子,所述基座内设置轴管,所述轴管内设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件设置在轴管内,所述定位件包括限位部、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设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之间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设置至少一扣持片,所述支撑部设于限位部第二表面,所述支撑部与轴承的第一端面抵触连接,所述定子设组装孔,所述定子通过组装孔套设在轴管外表面,所述转子设置在定子外侧,所述转子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放置于轴承的第一通孔内,所述转动轴与第一通孔的大小相切合,所述转动轴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富资
申请(专利权)人:澜樱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