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电池连接,以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充电电路为USB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电压高于第一充电电路的直流充电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设置有两个充电电路,可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进而提供多种充电/供电模式的组合,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设备适用性。进一步,第二充电电路可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经过近几年电子技术和无线网络的高速发展,平板电脑、大屏幕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扩展,用户群体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必需品。轻薄便携、功能丰富已经成为用户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基本要求。目前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应用处理器已经发展到多核高主频阶段,屏幕分辨率正逐渐向“视网膜屏”靠拢,因此设备的耗电量也在飞速攀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内置电池容量的不断扩充,平板电脑产品内置电池已经突破IOOOOmAh,智能手机产品也已经突破2500mAh。更多更频繁的应用带来的问题就是反复的长时间的充电。传统的充电模式充满一台平板电脑可能需要超过6个小时,标准USB手机充电器充满一台2500mAh的智能手机也需要4小时以上。长时间的充电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在使用中忽然遇到电量不足的情况,往往需要用户边充电边使用,移动设备也由此失去了移动的能力。如何能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设备补电,尽快摆脱充电造成的移动受限状态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一般仅包括一个充电接口,当该接口被占用或无法使用时,则无法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以提供多种充电模式组合,并进一步提高充电速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电池连接,以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充电电路为USB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电压高于第一充电电路的直流充电电路。其中,第一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接口以及第一充电控制芯片,第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第一充电接口与电池之间,第二充电电路包括第二充电接口以及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第二充电接口与电池之间,其中第一充电接口为USB接口,第二充电接口为充电电压高于USB接口的直流接口。其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相互独立。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应用处理器,第一充电控制芯片和第二充电控制芯片分别与应用处理器连接,以分别上报各自的充电进程及状态至应用处理器,并分别从应用处理器接收控制信号。其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其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包括在电池充电与系统供电之间进行动态电流分配的电流分配单元。。其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大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并与电池同时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受控开关,电池经受控开关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其中受控开关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大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导通,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耗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的供电能力的情况下断开。其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对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系统供电,或者仅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充电控制芯片进一步利用电池对第一充电接口所连接的USB外接设备进行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设置有两个充电电路,可分别或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进而提供多种充电/供电模式的组合,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设备适用性。进一步,第二充电电路可加快电池的充电速度,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图I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充电电路110、第二充电电路120以及电池130。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 —端分别与电池130连接,另一端可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可分别或同时为电池130进行充电,进而提供多种充电模式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10为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120为充电电压高于第一充电电路110的直流充电电路。例如,第一充电电路110为5V、1A的USB充电电路,而第二充电电路120为12V、1. 5A的直流充电电路,则这两种充电电路组合的充电功率为23W,在2小时内即可充满IOOOOmAh的电池。此种充电方式则比常用的5V、IA的充电功率为5W的USB充电电路快4倍左右。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仅凭第一充电电路110或第二充电电路120进行充电,进而避免了某个充电电路无法使用而造成无法充电问题。请参照图2,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除包括第一充电电路210、第二充电电路220以及电池U之外,还进一步包括应用处理器2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210包括第一充电接口 211与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第一充电接口 211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接口 211为USB接口。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则连接于第一充电接口 211与电池U之间,并包括三个端口。其中,第一端口 21与第一充电接口 211连接,第二端口 22与电池U连接,第三端口 23与应用处理器240连接。第一充电接口 211成功连接外部电源后,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通过第一端口 21与第二端口 22将第一充电接口 211输入的电流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传输至电池U,为电池U进行充电。第一充电控制芯片212通过第三端口 23上报充电进程及状态至应用处理器240,并从应用处理器240接收控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电路220包括第二充电接口 221与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第二充电接口 221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接口 221为充电电压高于USB接口的直流接口。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则连接于第二充电接口 221与电池U之间,并包括四个端口。其中第四端口 24连接第二充电接口 221,第五端口 25连接电池U,第六端口 26和第七端口 27则连接应用处理器240。第二充电接口 221成功连接外部电源后,若便携式电子设备未处于运行状态,例如处于关机状态,则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通过第四端口 24与第五端口 25将第二充电接口 221输入的电流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传输至电池U,为电池U进行充电。若便携式电子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则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除了为电池U进行充电外,还通过第六端口 26为应用处理器240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他元件(例如屏幕、显卡)进行系统供电。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通过第七端口 27上报充电进程及状态至应用处理器240,并从应用处理器240接收控制信号。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控制芯片222包括电流分配单元,其可进一步在电池充电与系统供电之间进行动态地电流分配。例如,当系统供电的需求量较小的时候,第二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池连接,以分别或同时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USB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电压高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直流充电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第一充电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池连接,以分别或同时为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USB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为充电电压高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直流充电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接口以及第一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之间,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第二充电接口以及第二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USB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为充电电压高于所述USB接口的直流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相互独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应用处理器,所述第一充电控制芯片和所述第二充电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以分别上报各自的充电进程及状态至所述应用处理器,并分别从所述应用处理器接收控制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国,毛海跃,宋太威,吕金鉴,杜国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