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LED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985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功能LED灯管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管体,设于管体内含LED模组的灯条,与LED模组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管体内还有充电电池组,升压电路及采集驱动装置输出信号并实施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池组之间连接、断开的控制电路,充电电池组及控制电路与驱动装置输出端相连,充电电池组还通过控制电路可与升压电路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出端接LED模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多功能LED灯管,在电网有电时能发光照明,在停电时能自动转为应急照明,并且可同日光灯一样安装在任何室内作照明,不影响场地的整齐、协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装在室内照明线路上的多功能LED灯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LED灯管主要由管体、管体两端的灯盖、置于管体内腔的灯条、连接在灯盖的灯脚与灯条之间的驱动装置所构成,其中管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壳体及固定在壳体上的PC罩组成,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121615A说明书2011年7月13日对上述结构的LED灯管作了披露。这类LED灯管在电网有电时做照明使用,而在电网中断电力供应时,失去发光照明功能。因而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还需配备有利于安全的应急照明灯。而这类应急灯体积较大,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尺寸,给房间、走廊、会场、娱乐场所的整齐、协调带来影响,而且也不可能在每个有人的场所均设置应急灯,从而在电网突然停电后,将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电网有电时能发光照明,在停电时能自动转换为应急照明的一种多功能LED灯管。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LED灯管,包括一个管体、设于管体内包含LED模组的一个灯条及一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第一直流输出端与LED模组连接,驱动装置还具有第二直流输出端,所述管体内含有一个应急装置,该应急装置具有一个充电电池组,一个升压电路及采集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端输出信号并实施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池组之间的连接,断开的一个控制电路,所述充电电池组及控制电路与驱动装置的第二直流输出端相连,充电电池组还通过控制电路可与升压电路相连,升压电路的输出端接LED模组。工作时,当有市电时,驱动装置工作,给LED模组供电,发光照明,同时,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端的输出,不仅给充电电池组充电,而且控制电路根据从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端上采集到驱动装置有输出的信号时,即实施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池组之间的断开,升压电路无电不工作;当电网停电或者切断市电时,驱动装置失电无输出,控制电路因采集到驱动装置不工作的零值信号,实施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池组之间的接通,升压电路得电工作,输出稳定的直流电流,驱动LED模组发光照明。所述控制电路具有由电阻Rl和电阻R2串联组成的一个采样电路,它连接在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端B与地端之间,采样电路的分压点A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成为本电路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集电极电阻R3及反接二极管Dl连接在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端B上,在集电极电阻R3和反接二极管Dl的接点与地端之间连接一个电容Cl ;在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上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继电器Jl与充电电池组正极连接,充电电池组的负极接地端,继电器JI动触头接充电电池组正极,常开触点Jl-I与升压电路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l及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端相接,且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稳压管Wl与升压电路输入端连接。当控制端的输入电压信号由O. 7V左右变为零值时,第一三极管Ql不工作,电容Cl上积累的电荷,通过电阻R3、第二三极管Q2的基射级、地放电,第二三极管由截止转为导通,继电器Jl吸合,常开触头Jl-I闭合,充电电池组正极与升压电路输出端连通,同时充电电池组通过继电器Jl闭合的常开触点、稳压管Wl电阻R4为第二三极管Q2的持续导通提供维持电流,从而升压电路得电工作,输出稳定直流电流,LED模组由驱动装置驱动发光转为升压电路驱动发光照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管体内设置了由充电电池组、升压电路及采集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信号并实施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池组连接、 断开的控制电路构成的应急装置,在有市电时,驱动装置不仅给LED模组提供稳定直流电而发光照明,同时又给充电电池充电储能,并且控制电路对采集到驱动装置有输出信号情况实施升压电路与充电电池组之间的断开;在电网停电,或开关切断与市电连接时,通过控制电路,使充电电池与升压电路连通,升压电路工作,给LED模组提供稳定直流电,使LED模组继续发光照明,从而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及安全带来了方便。此外,这种LED灯管,可采用管体两端灯盖上的灯脚分别接市电两端,也可在管体同一端灯盖上的两个灯脚接市电,使用安装甚为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多功能LED灯管结构局剖图。图2是图I沿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原理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具体电路实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多功能LED灯管包括一个管体7,该管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管状壳体11,及固定在壳体上的一个乳白色PC罩12组成,管体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灯盖8,每一灯盖上有两个灯脚9。在管体7的壳体11上卡接有一个灯条10,该灯条10由铝基条13、设在铝基条正面线路上的LED模组I构成,该LED模组为七个元件一串,多串并接集成。铝基条13的背面与壳体8相贴合,便于通过铝基条与壳体贴合面的接触传热,将铝基条上LED产生的热量迅速发散。在壳体8的空腔中有驱动装置2和应急装置,其中应急装置具有一个充电电池组5,一个控制电路3及一个升压电路4。驱动装置2、控制电路3及升压电路4可设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在其外围有一绝缘包覆层6。图3为多功能LED灯管的原理框图。图中,灯条10上的LED模组I与驱动装置2输出端相连,驱动装置2的第二直流输出端分别与充电电池组5及控制电路3连接,充电电池组5通过控制电路3可与升压电路4连通,升压电路4的输出端接在LED模组I上。当驱动装置2得电工作时,LED模组I获得驱动直流电而发光照明,同时驱动装置2第二直流输出给充电电池组5充电储能,并使控制电路3对从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端采集到有信号输出时,即实施升压电路4与充电电池组之间的连接断开,升压电路4不工作。当驱动装置2因停电不工作时,LED模组I不发光,但这时控制电路3也因采集的信号电压为零位,实施升压电路4与充电电池组5连通,升压电路4得电输出稳定直流电流,驱动LED模组I继续发光照明。图4是本技术按照上述原理设计的一种具体电路实例。图中,图下部框内为应急装置,其中控制电路3具有电阻Rl和电阻2串联组成一个采样电路,它连接在驱动装置的第二直流输出端B与地端之间,采样电路的分压点A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成为本电路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Ql集电极通过集电极电阻R3及反接二极管Dl连接在驱动装置的第二直流输出端B上,在集电极电阻R3和反接二极管Dl的接点与地端之间连接一个电容Cl,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在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上,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继电器Jl与充电电池组5正极连接,充电电池组的负极接地端,继电器Jl动触头接在充电电池组正极上,其常开触点Jl-I与升压电路4的电压输入端input连接,第一三极管Ql及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同接在地端上,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稳压管Wl与升压电路4的输入端input连接。当控制端输入O. 7V左右的电压时,第一三极管Ql饱和导通,集电极电压近于零,电容Cl被充电,两端电压升高,第二三极管Q2 因基、射结电压为零处截止状态,继电器Jl不动作,升压电路4与充电电池5之间不相连接。当驱动装置因停电无输出时,控制电路控制端的输入信号为零,第一、二三极管Ql,Q2均不工作,积累在电容Cl上的电荷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LED灯管,包括一个管体(7),设于管体内包含LED模组(1)的一个灯条(10),一个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的第一直流输出端与LED模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具有第二直流输出端B,所述管体(7)内含有一个应急装置,该应急装置具有一个充电电池组(5),一个升压电路(4)及采集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信号并实施升压电路(4)与充电电池组(5)之间连接、断开的一个控制电路(3),所述充电电池组(5)及控制电路(3)与驱动装置(2)的第二直流输出端B相连,充电电池组(5)还通过控制电路(3)可与升压电路(4)连接,升压电路(4)的输出端接LED模组(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LED灯管,包括一个管体(7),设于管体内包含LED模组(I)的一个灯条(10),一个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的第一直流输出端与LED模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具有第二直流输出端B,所述管体(7)内含有一个应急装置,该应急装置具有一个充电电池组(5),一个升压电路(4)及采集驱动装置第二直流输出信号并实施升压电路(4)与充电电池组(5)之间连接、断开的一个控制电路(3),所述充电电池组(5)及控制电路⑶与驱动装置⑵的第二直流输出端B相连,充电电池组(5)还通过控制电路(3)可与升压电路⑷连接,升压电路⑷的输出端接LED模组(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LED灯管,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3)具有电阻Rl和电阻R2串联组成的采样电路,它连接在驱动装置(2)第二直流输出端B与地端之间,采样电路的分压点A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成为本电路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集电极电阻R3及反接二极管Dl连接在驱动装置(2)第二直流输出端B上,在集电极电阻R3和反接二极管Dl的接点与地端之间连一个电容C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上光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