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楸长专利>正文

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707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其包括混凝土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内的由环筋和纵筋制成的圆筒形骨架,所述圆筒形骨架包括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外层骨架上设置有环向筒管,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纵向筒管,在环向筒管和纵向筒管内分别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由锚具固定的钢绞线,在管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梁,在连接梁内设置有体内排水管,在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彻底的改变传统引水、调水工程的结构方式,可以形成输水、储水、供水工程的多项功能,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可以明显地提高工程标准,可以合理的建立集“节水、治污、环保”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技术背景 在过去几十年内,我国有过几次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治水高潮。建造了几十座特大型水库和几百座中、小型水库,开挖了几十条大河和几百条小河,配套建设了几千个大、中、小型灌区,还用钻机打成了几十万口深水井和几百万口浅水井,完成了最基本的农田建设,使大部分旱地变成了水田,为农业连年增产、增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不良现象”特别明显,各个区域的降水相对减少,极端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以及地质事件特别频繁,高温、干旱、大雾、大雪、暴雨、洪水、地裂、地陷等时有发生,受损害程度都在连年上升和加重。由此可见传统的水利设计方案已满足不了当代水利建设的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质、地况特别复杂,受山川、河流、湖泊、草原、沙漠、高原、丘陵、洼地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各个区域的水资源占有量相对悬殊很大。全国人均水资源的保有量已明显低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标准。有的严重缺水的省市还达不到以上标准的1/3。在华北平原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已形成了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也很难摆脱连年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困境。如何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何保护和改变生态环境,如何进行防洪、用洪、储洪工程,如何合理设计引水、输水、调水工程,如何建立节水、节能、节资的供水管理体系,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又非常复杂,非常规范、又非常专业的系统工程。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更进一步的明确了重点任务。一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要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三要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四要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治理。五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六要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为此依据中央有关水利以及其他方面的方针政策,依据我国各个区域的地质条件,依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结合混凝土有关的工艺、技术、性能、标准进行“结构、功能、效应”等方面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研制一种“能沿江河自流输水,能用管道净化清水,能建体系控制供水,能多储存应急用水,能跨区域大量调水,能进沙漠配置海水”的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是特别适时的,也是特别有创新价值、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可以彻底的改变传统引水、调水工程的结构方式,可以形成输水、储水、供水工程的多项功能,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可以明显地提高工程标准,可以合理的建立集“节水、治污、环保”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其包括混凝土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内的由环筋和纵筋制成的圆筒形骨架,所述圆筒形骨架包括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外层骨架上设置有环向筒管,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纵向筒管,在环向筒管和纵向筒管内分别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由锚具固定的钢绞线,在管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梁,在连接梁内设置有体内排水管,在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本技术的环向筒管通过呈均匀分布的加强筋与外层骨架相连接,在管体的上、下或两侧设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钢绞线的锚具,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预留连接孔,在预留连接孔内设置有一根以上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的钢绞线。本技术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截面为梯面形、弧面形或方面形在管体内壁下部设置有和体内排水管相连通的排水孔。 本技术在管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在连接箱内设置有自动放水阀、体外放水管,在连接箱的上部设置有功能房,功能房设置在地平面的上部。本技术两个以上的并连管体构成储水舱,在并连管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架,在连接架内设置有加力孔,在加力孔内设置有一根以上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的钢绞线,在储水舱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箱,在连接箱的中部和储水舱的端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闸,在储水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和体内排水管,在连接箱的下部设置有体外放水管和自动放水盖。本技术在连接箱的上部设置有功能房,在功能房内设置有减压阀、水质检测装置和高程上水泵,在连接箱的侧部设置有自动放水阀和体外放水管,在连接箱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孔和体内排水管。本技术在管体和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梁,连接梁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墩,在支撑板、连接梁和限位墩之间设置有隔振板,在支撑板、连接梁和限位墩的下部设置有垫层,在连接梁和垫层之间设置有隔振板。本技术在管体的端部和另一段管体的端部设置有对口连接缝,在对口连接缝两端管体内或管体外端面设置有高压止水带。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环向预应力网状结构和重加预应力结构的新模式,可以制成内径I.5-16米以上,长30-500米以上的预应力混凝土管体。还可以制成横向3-5根管体并连,长100-5000米以上的储水舱。采用“渐进张拉”和分段助拉的新工艺、新技术,在管体承受外荷载前先对混凝土管体预加压力,还通过利用管体预留连接孔和加力孔进行重加压力,能起到平衡管体载面受力的作用,保证已形成向心应力和并连应力的管体不出现压应力和拉应力作用下的开裂。采用纵向连接的新工艺、新技术,能把分段施工的管体连接成为几公里或几百公里以及几千公里长的专用管道。本技术采用体内排水、体外放水的新方式,解决了管内淤积的技术难题。在管体的底部设置连接梁,在连接梁内设置排水管,利用内水压力在输水过程中把管体内壁底部沉积的泥沙通过大小孔径不等、孔距不等的排水孔排到体内排水管,通过体内排水管排到连接箱内,通过体外放水管排到指定的坑塘内,可以改造成小面积的湿地,能起到保护生态和改变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技术采用一箱多用的新构造,巧妙的利用变体式连接箱的结构优势,设置方形或多角形的连接箱,能把管体设计成为纵向直流管道和横向分流以及斜向分流管道。利用变体方式,设置隔层空间,通过连接梁体内排水管,把管体底部的泥沙排干净。利用通体方式能把三孔并连的管体连在一起。利用扩体方式,在连接箱的上部设置功能房,在功能房内设置减压阀,水质检测装置、高程深水泵等配套体系。本技术采用三孔并连管体的新结构,利用坑塘和低洼地建设储水舱,不但不占用农田地而且还能利用工程开挖的弃土再造大面积的平地,如能因地制宜在黄河、长江、湘江以及其他大江、大河的两岸利用地面落差,在行洪期把多余的洪水输到若干个储水舱内,不但能减少洪水压力而且还能储存几亿或几十亿立方的应急用水,能达到摆脱干旱灾害的目的。还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大目标。除此以外还能利用管道建设跨区域的调水工程。本技术采用整体连接、分段限位的基础方式,利用连接梁增加管体的承载力, 能保证管体达到抗变形、抗剪切、抗扭曲的标准。在管体的端部或中部分段设置限位墩,在限位墩和连接梁之间以及连接梁和垫层之间设置隔振板,能达到抗沉降、抗位移、抗地震的高标准要求。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管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管体和连接梁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管体和限位墩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管体和连接箱连接侧立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并连管体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管体和储水舱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储水舱和连接箱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混凝土管体(1)和设置在管体(1)内的由环筋和纵筋制成的圆筒形骨架,所述圆筒形骨架包括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4),外层骨架(2)上设置有环向筒管(3),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4)之间设置有纵向筒管(5),在环向筒管(3)和纵向筒管(5)内分别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由锚具(7)固定的钢绞线(6),在管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梁(16),在连接梁(16)内设置有体内排水管(15),在管体(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混凝土管体(I)和设置在管体(I)内的由环筋和纵筋制成的圆筒形骨架,所述圆筒形骨架包括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4),外层骨架(2)上设置有环向筒管(3),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4)之间设置有纵向筒管(5),在环向筒管(3)和纵向筒管(5)内分别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由锚具(7)固定的钢绞线(6),在管体(I)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梁(16),在连接梁(16)内设置有体内排水管(15 ),在管体(I)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2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向筒管(3)通过呈均匀分布的加强筋(10)与外层骨架(2)相连接,在管体(I)的上、下或两侧设置有支撑板(13),在支撑板(1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钢绞线(6)的锚具(7),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4)之间设置有预留连接孔(18),在预留连接孔(18)内设置有一根以上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的钢绞线(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3)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梁(16),连接梁(16)截面为梯面形、弧面形或方面形,在管体(I)内壁下部设置有和体内排水管(15)相连通的排水孔(14)。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输储式多功能预应力内排治污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I)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23),在连接箱(23)内设置有自动放水阀(25)、体外放水管(26 ),在连接箱(23 )的上部设置有功能房(24 ),功能房(24 )设置在地平面(27 )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输储式多功能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楸长
申请(专利权)人:张楸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