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宝钿专利>正文

旋转式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60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涉及压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旋转式压机。由机座装置、主机装置、立柱装置、加料装置构成,电动机上的小皮带盘带动三角皮带和大皮带轮转动,电磁离合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由蜗轮(012)、工作盘(044)、上转盘组成的三位一体一起转动,安装在三位一体中的上压棒组合与下压棒组合,按照他们各自的运动轨迹工作,安装在上压棒上面的上凸模,与安装在下压棒上面的下凸模,进入凹模,并且将凹模中的粉状物体压制成块状物,上凸模退出,下凸模将块状物成品顶出凹模,成品通过下料板滑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消除了安全隐患,加油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压机本技术创造涉及压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旋转式压机。众所周知,现有的应用在冶金粉末的压机主要由机座上设有立柱和 主机结构及加料部件组成,由于立柱和主机结构中的上压轮的内孔与偏 心轮之间需加润滑油,偏心轮的内孔与上压轮轴之间也需要加润滑油, 原加油孔的位置及油路设置在压轮的颈部,由于上压轮是转动的,所以 压机在工作时,加油不安全,压制范围小,设计不合理,存在着安全隐 患。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旋转式压机,改变了凹模型 腔和压轮直径扩大了压制范围和压轮直径,将原来偏心轮的偏心距固定 调节改为任意调节,对产品成型后更均匀。上下压轮组合装置中的加油 孔的位置移到上下压轮轴的端头,润滑油的油路通过上下压轮轴的中心 孔,经过偏心轮,达到上下压轮内孔,由于压轮轴是静止的,不转动的,所 以压机在工作时,加油安全,使用方便。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是 一种旋转式压机,包括机座装置、主机 装置、立柱装置、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座装置上设有机座(022 )、电机架组合部件、门(099 )、电器控制箱(023 ) (089)、油泵组合部件构成,所述的的机座(022)上部中间的孔采6用大螺母(051)连接主机部件的立轴(050) —端。主机装置由中间盘(044)上面设有上转盘(058),工作盘(044)下面设有蜗轮 (012)组成三位一体装置,所述的装置上转盘(058) —端与上压棒 (054)和(055)连接在一起,蜗轮(012) —端与下压棒(031)和 (032)连接在一起,支撑三位一体的支撑体是支持座(021)和立轴 (50)。立柱装置由上压轮组合装置(S-0)、下压轮组合装置(X-O) 及主蜗杆组合装置构成,所述的上压轮组合装置(S-0)设在立柱 (104)和立轴(050)上部相应的上导轨(067)上,由手轮(17)连 接接杆(15)与上蜗杆(12),带动偏心轮(3)转动,使压轮(1) 对上压棒产生压力,所述的下压轮组合装置设在立柱(104)和立轴 (050)下部相应支持座(021)上,由手轮(17)连接接杆(15)与 下蜗杆(22),带动偏心轮(3)转动,使压轮(1)对下压棒产生压 力,所述的主蜗杆组合装置由电动机(024)上的小皮带盘(070)带 动三角皮带(079)和大皮带轮(078),经电磁离合器(080)吸合工 作,带动蜗杆(082)转动,蜗杆(082)与蜗轮(012)啮合。加料部 件装置由料斗架(003)上设有料斗(002),料斗(002)上设有盖 (001),料斗(002)底部设有粉料开关(004),粉料开关(004) 下部连接塑料管(005) —端,塑料管另一端连接进料架(006),进 料架(006)放至工作盘(044)的凹模(040)上方。电动机(024)上 的小皮带盘(070)带动三角皮带(079)和大皮带轮(078)转动,电 磁离合器(080)带动蜗杆(082)转动,蜗杆(082)与蜗轮(012) 啮合,由蜗轮(012)、工作盘(044)、上转盘(058)组成的三位一 体一起转动,安装在三位一体中的上压棒组合与下压棒组合,按照他们各自的运动轨迹工作,安装在上压棒上面的上凸模(061),与安装在下压棒上面的下凸模(039),进入凹模(040 ),并且将凹模 (040)中的粉状物体压制成块状物,上凸模(061)退出,下凸模 (039)将块状物成品顶出凹模(040),成品通过下料板(009)滑 出。所述的电机架组合由电动机(024)、固定板(026)、摇板 (025)三部分组成,电动机(024)被固定在摇板(025)上,摇板 (025)由固定板(026)支撑着,调节摇板(025)和固定板(026) 的角度,可以使电机(024)上的小带轮(070)与蜗杆(082)的大带 轮(078)的距离得到改变,达到涨紧三角皮带(079)之目的。所述 的油泵组合件由油泵(100)上设有阀门(102)和输油管(101)构成 对蜗轮(012)蜗杆(082)加油,加油位置在蜗杆(082)的中部。所 述的上转盘(058)、工作盘(044)、蜗轮(012)三位一体装置上面 装有上压棒,下面装有下压棒,上压棒上面装有上凸模(061)。下压 棒上面装有下凸模(039),凹模(040)安装在三位一体中的工作盘 (044)上,上凸模(061)与下凸模(039)伸入凹模(040)内,将 凹模型腔中的粉状物,压制成块状物。所述的主机部件中的上导轨 (067)决定了上压棒的运动轨迹,上压轮将压力作用于上压棒上,上 压棒受力后向下运动。所述的主机部件中的下导轨(105),决定了下 压棒的运动轨迹,下压轮将压力作用于下压棒上,下压棒受力后向上 运动。所述的加料装置中的料斗(002)中盛有粉料,经粉料开关 (004)、塑料管(005)进入进料架(006)至凹模(040)型腔,所 述的凹模型腔的最大盛粉量为45毫米。所述的压轮(1)直径为180 毫米。所述的偏心轮(3)的偏心距为12毫米。所述的电器控制箱8(023) 、 (089)采用电脑型电器控制。本技术创造同现有的技术相比结构合理,加油口的位置由原 来的压轮颈部改为上压轮轴端部,因为压轮是转动的,而压轮轴是静 止的,结构改变后,消除了安全隐患,加油安全方便,压轮直径由原 来的138毫米改为180毫米,扩大了压轮直径,减少了对上压头的磨损 与变形,偏心轮的偏心距由原来固定调节7毫米改为12毫米,可以任意 调节上凸模在凹模型腔中的工作位置,使凹模型腔中的块状粉体产品 成型后更均匀。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旋转式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本技术旋转式压机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图1的本技术旋转式压机的结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上压轮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上压轮组合装置的结构侧视图。图6是图4的上压轮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的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的下压轮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下压轮组合装置的结构侧视图。图10是图8中的下压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8中的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指定图l为摘要附图。参见图1、图2、图3: 001为盖,002为料斗,003为料斗架, 004为粉料开关,005为塑料管,006为进料架,007为开槽盘,008为连接板,009为下料板,OIO为柱子,Oll为托板,012为蜗轮,013为 蜗轮罩,014为接油盘,015为支架,016为长圆柱销,017为轴承间 隙调节环,018为长螺钉,019为轴承,020为键,021为支持座,022 为机座,023为主电控箱,024为电动机,025为摇板,026为固定 板,027为小环,028为螺杆,029为固定滑块,030为移动滑块,031 为下压头,032为下压柱,033为视镜,034为接油槽,035为下导向 法兰,036为弹簧,037为上导向法兰,038为下螺帽,039为下凸 模,040为凹模,041为螺钉,042为凹模螺母,043为衬套,044为工 作盘,045为面板,046为螺钉,047为三角架,048为羊毛毡,049为 润滑装置,050为立轴,051为大螺母,052为垫片,053为螺钉,054 为上压头,05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压机,包括机座装置、主机装置、立柱装置、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a)机座装置上设有机座(022)、电机架组合部件、门(099)、电器控制箱(023)(089)、油泵组合部件构成,所述的的机座(022)上部中间的孔采用大螺母 (051)连接主机部件的立轴(050)一端; (b)主机装置由中间盘(044)上面设有上转盘(058),工作盘(044)下面设有蜗轮(012)组成三位一体装置,所述的装置上转盘(058)一端与上压棒(054)和(055)连接在一起,蜗 轮(012)一端与下压棒(031)和(032)连接在一起,支撑三位一体的支撑体是支持座(021)和立轴(50); c)立柱装置由上压轮组合装置(S-0)、下压轮组合装置(X-0)及主蜗杆组合装置构成,所述的上压轮组合装置(S-0)设在 立柱(104)和立轴(050)上部相应的上导轨(067)上,由手轮(17)连接接杆(15)与上蜗杆(12),带动偏心轮(3)转动,使压轮(1)对上压棒产生压力,所述的下压轮组合装置设在立柱(104)和立轴(050)下部相应支持座(021)上,由手轮(17)连接接杆(15)与下蜗杆(22),带动偏心轮(3)转动,使压轮(1)对下压棒产生压力,所述的主蜗杆组合装置由电动机(024)上的小皮带盘(070)带动三角皮带(079)和大皮带轮(078),经电磁离合器(080)吸合工作,带动蜗杆(082)转动,蜗杆(082)与蜗轮(012)啮合; (d)加料部件装置由料斗架(003)上设有料斗(002),料斗(002)上设有盖(001),料斗(002)底部设有粉料开关(004),粉料开关(004)下部连接塑料管(005 )一端,塑料管另一端连接进料架(006),进料架(006)放至工作盘(044)的凹模(040)上方; (e)电动机(024)上的小皮带盘(070)带动三角皮带(079)和大皮带轮(078)转动,电磁离合器(080)带动蜗杆(082)转 动,蜗杆(082)与蜗轮(012)啮合,由蜗轮(012)、工作盘(044)、上转盘(058)组成的三位一体一起转动,安装在三位一体中的上压棒组合与下压棒组合,按照他们各自的运动轨迹工作,安装在上压棒上面的上凸模(061),与安装在下压棒上面的下凸模(039),进入凹模(040),并且将凹模(040)中的粉状物体压制成块状物,上凸模(061)退出,下凸模(039)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宝钿
申请(专利权)人:金宝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