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B柱结构,它包括从车身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侧围外板、外加强板,及里板,其特征是:在外加强板与里板间的上部设有B柱中部上加强板,在外加强板与里板间的底部设有B柱中部下加强板,B柱中部上加强板的厚度大于B柱中部下加强板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不同厚度的B柱中部上加强板和B柱中部下加强板,有效提高了B柱侧碰性能,减少了乘用汽车在侧碰过程侵入量和侵入速递,并实现有针对性地保护车内乘员的人体重要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功能可靠、实用性强等优点,已在DFM7200G1车型上实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乘用车B柱结构。
技术介绍
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起步较晚,要取得长足发展,首先需要关注乘用车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乘用车被动安全性。在一些交通事故中,造成乘员伤亡的大多是被车身形变挤压所致,其中,在侧面碰撞过程中,乘用车侧围B柱能吸收侧碰能量,提高车身抗撞强度,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目前,乘用车B柱一般采用外板,内板,内板加强板的三层钣金结构,因钣金件的 强度有限,对侧碰的吸能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乘用车B柱吸能均匀,容易对人体的各个部 位,如头部、胸部、腹部及髋部均造成挤压伤害,人体重要部位严重挤压时危及生命。目前也有一些改进的结构通过在B柱内部上方增设加强板,下方留空的方式来解决吸能均匀的弊端,但仍存在底部结构强度过小致变形过大,导致局部侵入量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乘用车B柱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侧碰性能,在保证高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满足不同部位的不同性能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人体的重要部位以尽可能地保护乘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B柱结构,它包括从车身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侧围外板、外加强板,及里板,其特征是在外加强板与里板间的上部设有B柱中部上加强板,在外加强板与里板间的底部设有B柱中部下加强板,B柱中部上加强板的厚度大于B柱中部下加强板的厚度。本技术通过增设B柱中部上加强板和B柱中部下加强板来增强B柱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了 B柱结构的整体侧碰性能,减少了乘用汽车在侧碰过程中B柱结构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同时B柱中部上加强板有针对性地减少了B柱结构上部入侵量,从而达到了保护车内乘员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头部、胸部,和腹部等人体重要部位;另外,增设B柱中部下加强板来增强B柱底部的强度,但因其厚度比B柱中部上加强板小,使得B柱底部抗撞能力比上部要弱,从而给B柱底部形变留出了余地,但又可很好地将形变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底部侵入量不至于过大,避免了 B柱结构吸能均匀,在保护乘员重要部位的同时又不易造成其它部位的损伤;由于B柱外加强板尺寸过大,且使用高强度钢板,若改变材料强度等级或增加材料厚度,虽然可以提升侧面碰撞性能,但必然造成零件成本大幅度增力口,而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大幅节约了成本。进一步地,所述里板包括上里板和下里板,上里板的厚度大于下里板的厚度。将里板分开设置,有利于根据B柱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材料、成型工艺及连接方式,以满足不同性能要求。所述B柱中部上加强板和B柱中部下加强板的两侧沿分别设有折边,折边与里板两侧嵌合。折边能增大B柱中部加强板与里板的焊接面积,使得连接更加劳固,从而增强B柱整体结构的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B柱加强结构总成示意图。图2为B柱加强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图2所示,B柱加强结构包括从车身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外加强板4和里板1,在外加强板4与里板I间的上部设有B柱中部上加强板2,在外加强板4与里板I间的底部设有B柱中部下加强板3,B柱中部上加强板2和B柱中部下加强板3的两侧沿分别设有折边8,7,折边8,7与里板I两侧嵌合。本技术由B柱加强结构与侧围外板合焊而成。其中,B柱中部上加强板2和B柱中部下加强板3拼焊连接,将B柱外加强板4与B柱中部上加强板2和B柱中部下加强板3焊接后,再与B柱里板I和门槛加强梁焊接,最后再与侧围外板合焊柱外加强板4采用整体成型方式;B柱中部上加强板2和B柱中部下加强板3的材料均可采用D590TR钢板,B柱中部上加强板2的厚度大于B柱中部下加强板3的厚度,B柱中部上加强板2的厚度优选l_4mm,尤其优选2mm,B柱中部下加强板3的厚度优选O. 5-3mm,尤其优选I. 2mm ;里板I为上里板5和下里板6构成的激光拼焊板,其中上里板5的厚度大于下里板6的厚度,材料均可采用D340DP钢板,上里板5的厚度优选尤其优选I. 6mm,下里板6的厚度优选l_3mm,尤其优选I. 2mm。采用激光拼焊板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性能的要求,合理使用不同厚度的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并满足性能要求。经过验证,在乘用车侧面碰撞过程中,B柱结构受到强烈碰撞与挤压,因在外加强板4内侧上部设有高强度的B柱结构中部上加强板2,而使得B柱结构的上半段侵入量及侵入速度较小;同时,因在外加强板4内侧底部设有B柱中部下加强板3,且B柱中部下加强板3的厚度较B柱中部上加强板2的厚度小,而使得B柱底部侵入量及侵入速度比上半段稍大而又不至于太大,侧面碰撞后,B柱结构整体侵入量都偏小。因此,本技术根据B柱结构冲压件不同部位的不同性能要求,分层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板材、成型工艺以及焊接方式,有的放矢地增加了 B柱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了车身侧碰性能,解决了 B柱侵入量过大,侵入速度过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保护人体的重要部位并尽可能地保护乘员安全,使车身符合整车碰撞C-NCAP五星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B柱结构,它包括从车身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侧围外板、外加强板(4),及里板(1),其特征是:在外加强板(4)与里板(1)间的上部设有B柱中部上加强板(2),在外加强板(4)与里板(1)间的底部设有B柱中部下加强板(3),B柱中部上加强板(2)的厚度大于B柱中部下加强板(3)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B柱结构,它包括从车身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侧围外板、外加强板(4),及里板(1),其特征是在外加强板(4)与里板(I)间的上部设有B柱中部上加强板(2),在外加强板(4)与里板(I)间的底部设有B柱中部下加强板(3),B柱中部上加强板(2)的厚度大于B柱中部下加强板(3)的厚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全,韩杨,秦信武,宫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