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少岩专利>正文

臭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1123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装置,除臭塔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通过进气道与出气口相通,活性碳装置位于进气道中;第二进气口与进气道相通,第二进气口与进气道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进气口与活性碳装置所在位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相配合,利用其中一个进气口向进气道中通入臭气,同时利用另一个进气口向进气道中通入空气,以使得通入的空气与臭气混合,从而实现对臭气进行曝气、稀释;稀释后的形成的低浓度的臭气通过进气道中的活性碳装置,活性碳装置能够对低浓度的臭气进行过滤,即对臭气中的承臭物质进行吸附,进而有效地改善对高浓度的臭气的处理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臭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废弃物的处理日益成为各大城市的困扰。为了将城市中的垃圾、污水以及人类排泄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大多数城市都已建成成套的废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以及粪便处理厂等,但在上述处理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臭气,对处理厂周边的空气环境以及处理厂的工作人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对臭气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目前,臭气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吸收、吸附法和燃烧法两种。其中,燃烧法其运行成本过高,且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因此在臭气处理领域很少采用;吸收法主要分为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是通过化学药剂对臭气中的承臭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从而实现对臭气的处理;生物法是通过生物降解方式对臭气中的承臭物质进行生物分解,从而实现对臭气的处理;但这两种方法,其设备结构过于复杂、除臭效率较低并且运行成本较高,因此不利于推广使用。吸附法主要为活性碳过滤法,其利用活性碳对臭气中的承臭物质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对臭气的处理,其除臭效果好,且运行成本较低,已被大量使用;但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即采用的除臭物质活性碳,其对臭气中的承臭物质的吸附量有限,如果臭气浓度较高(即臭气中的承臭物质密度较大),其除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如何改善臭气吸附法的除臭效果是当前臭气处理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其有效改善了臭气吸附法的对高浓度的臭气的处理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装置,所述除臭塔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进气道与出气口相通,所述活性碳装置位于所述进气道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活性碳装置所在位置之间;所述第一进气口与臭气产生装置相连,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空气源相通;或者,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空气源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臭气产生装置相通。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引风机的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引风机的出气口相通。可选的,还包括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节流器和蒸发吸热器;其中,通过管道依次将所述压缩机、所述散热器、所述节流器和所述蒸发吸热器相连,并形成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吸热器设置在所述除臭塔内。可选的,所述蒸发吸热器中的冷凝管在所述除臭塔内螺旋延伸。可选的,还包括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节流器、蒸发吸热器、冷却剂储藏罐和制冷管;其中,通过第一管道依次将所述压缩机、所述散热器、所述节流器和所述蒸发吸热器相连,并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吸热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剂储藏罐内;通过第二管道依次将所述制冷管与所述冷却剂储藏罐相连,并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并在所述第二管道中串联循环泵;所述制冷管设置在所述除臭塔内。可选的,所述制冷管在所述除臭塔内螺旋延伸。可选的,所述除臭塔底部形成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阀门。可选的,所述排水口与储水罐相通。可选的,所述储水罐内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储水罐上设置有安全阀。可选的,所述储水罐上设置有液位显示器和报警器,所述液位显示器与所述报警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臭气处理装置,其通过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相配合,利用其中一个进气口向进气道中通入臭气,同时利用另一个进气口向进气道中通入空气,以使得通入的空气与臭气混合,降低臭气的浓度(即减小臭气中承臭物质的密度),从而实现对臭气进行曝气、稀释;稀释后的形成的低浓度的臭气通过进气道中的活性碳装置,活性碳装置能够对低浓度的臭气进行过滤,即对臭气中的承臭物质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对低浓度的臭气进行处理;进而有效地改善对高浓度的臭气的处理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引风机向第一进气口内送入臭气或空气中的一种,同时通过第二引风机想第二进气口内送入臭气或空气中的另一种,从而使得臭气和空气在引风机的抽吸作用下,更好的在进气道中进行混合,其混合更加均匀、效率更高,并在臭气到达活性碳装置之前完成对其浓度的降低。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制冷循环系统,可对进气道中的气体进行冷却,并实现冷凝除湿的作用,有效的将臭气和空气混合后的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去除,从而避免了活性碳对混合气体中的水分的吸附,可将活性碳更多的用于除臭吸附,从而有效提高了臭气处理装置对臭气的处理效果。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除臭塔的底部形成集水槽,可有效的对冷凝除湿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回收、储存,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更加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臭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臭气处理装置中采用双循环回路的制冷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33-安全阀;34-液位显示器;35-报警器;36-制冷循环系统,3601-压缩机,3602-散热器,3603-节流器,3604-蒸发吸热器,3605-冷却剂储藏罐,3606-制冷管,3607-第一管道,3608-第二管道,3609-循环泵;41-除臭塔,411-第一进气口,412-第二进气口,413-出气口,414-进气道,415-臭气引风机,416-空气引风机,417-集水槽,418-排水口,419-排水阀门;42-活性碳装置;43-储水罐,431-加热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臭气处理装置包括除臭塔41和活性碳装置42,除臭塔41上设有第一进气口411、第二进气口412和出气口413。第一进气口411通过进气道414与出气口413相通,活性碳装置42位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装置,所述除臭塔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进气道与出气口相通,所述活性碳装置位于所述进气道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活性碳装置所在位置之间;所述第一进气口与臭气产生装置相连,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空气源相通;或者,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空气源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臭气产生装置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臭塔和活性碳装置,所述除臭
塔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进气道与出气口相通,所述活性碳装置位于所述进气
道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的连
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活性碳装置所在位置之间;
所述第一进气口与臭气产生装置相连,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空气源相通;
或者,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空气源相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臭气产生装置相
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引风机
和第二引风机;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引风机的出气口相通,所述第二进
气口与所述第二引风机的出气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循环系
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节流器和蒸发吸热器;
其中,通过管道依次将所述压缩机、所述散热器、所述节流器和所述蒸发
吸热器相连,并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蒸发吸热器设置在所述除臭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吸热器中
的冷凝管在所述除臭塔内螺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岩
申请(专利权)人:张少岩聂文江张红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