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运输负载重量调整的离地高度补偿接口的运输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700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负载的运输车厢(1),包括一个连接结构(2)以及两个铁路端部总成(3)和(4),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端部总成(3)和(4)之间的车厢的最低部分的高度的接口(32),调节主要是根据所运输的负载的重量以及车厢的情况而进行的,这种调节是为了使每一个负载获得一个存在于端部总成之间的处于几乎恒定的低水平线上的低部分,并且,尤其是,根据道尺的最低可接受水平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有利于用于一般货物运输的车厢的制造还有利于用于混合运输的车厢的制造,例如铁轨/道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货载车厢,特别是,但不仅限于运输陆上机械化设备或非机械化陆上设备的车厢,如公路汽车、挂车、集装箱半挂车和平车等。为减轻陆上交通负担,开发了可快速即位接收陆上机械化设备或非机械化设备或陆上货物的车厢。涉及各种从机械化陆上车辆和实用车辆上转移至挂车、集装箱、移动货箱和其它车辆或可移动运载工具或可在公路或高速公路上运输的运载工具上的陆上设备。在这些专用车厢中,一般都包含一个铁路承重结构,它可横向移动或旋转,在借助于外部工具或不借助于外部工具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装货或卸货,一般多用于陆上货物或设备的转装:车辆、挂车、半挂车或其它。还有一些车厢,借助于吊装工具从车厢的顶部装载货物,吊装工具提起陆上设备,将其吊至车厢上方,再通过垂直移动将其置于车厢之中。此外,还了解到一种被称为铁道高速公路的运输系统,通过此系统,机械陆上设备或由机械牵引的陆上设备在形成的轨道上行驶至其运输位置,再通过运输平台进入挂接的车厢。这些用于运输的车厢被称为轨道公路运输车厢,是典型的双态运输。本专利技术涉及所有的货运车厢,所述货运车厢可在其铁路承重结构中或形成的储存或存放结构中装载任何负载,涉及的负载可包括货物的重量。车厢的特征在于由车轮和车轴支撑的端部铁路总成。所述端部铁路总成通过一个承受运输负载力的承重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承重连接结构与所述端部铁路总成构成了一个运输车厢。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承重连接结构以及用于铁路运输范围内(特别是轨道/公路双态运输)的承重连接结构。法律法规规定的尺寸限制对所有的车厢都有约束力。所述限制主要来源于铁路结构、码头边界、铁路装置以及铁路附近的永久或临时的障碍物,由于这些限制,在行驶运转时,车厢不应对铁轨造成干扰。这些约束在尺寸大小上限制了车厢的下部以及其横向截面的形状,尤其是两端部总成之间距地面最低部分的位置。同样,隧道、桥梁、构造物、信号装置、支柱、吊线悬挂和所有的铁路结构或铁路附近码头的所有结构都对车厢的高度或车厢承载物的高度有限制。所有这些限制都体现为铁路限界,铁路限界是一个视野检查图形,它划定了一个内部封闭区域,车辆的横向轮廓线处于其中。要求车厢无论装载货物与否,都不得超出垂直界限和侧面界限。此限界的下限足够低,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在所有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利用端部总成之间距地面最低部分的最低下限,所谓所有的情况,即所有负载以及车厢的所有老化状况和磨损状况。由此在顶部至铁路限界之内得到一个较大的空间。所述负载,例如:陆上设备,其类型、尺寸大小,特别是重量,都是不同的,因此车厢的悬挂沉降和结构变形也明显不同。底部增加了各种变形量,显示出负载状态,纵向挠度和横向挠度也随着负载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行驶导致的应力和动态轮轴游间行程,以及磨损导致的铁路车轮的直径变化,这些变量也逐一介入。实际上,为确保车厢的平稳,铁轨车轮之上的轴承需要轴承盘的型面非常精确。铁轨之上的轴承使用这些轴承盘,需要时时对其进行精整机加工,加工减小了车轮半径并降低了车厢的水平线。对于铁路承重结构的底部来说,这些变量导致了下水平线的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此下水平线都不应低于铁路限界下限规定的界限。由于差异性,很少的装载能尽可能地利用限界的下水平线。实际上,只有完全按照车厢设计的装载才能满足此条件,这是由于车厢,特别是其悬挂,其设计和制造都以装载最大量的运输货物后仍不达到此最大下水平线为目的。对于连接结构就是路上设备本身的车厢,如半挂车,也是一样,任何负载载体都应符合铁路整体规格,特别是铁路运输的规定。实际上,为最大量的装载考虑了铁路承重结构端部之间的接口或其底部(包括负载载体和车厢的其它构件)的技术特性,即为此考虑了最大程度的悬挂压缩,以及与负载重量相关的最大弯曲挠度。较轻的负载量或负载较小的承重结构或负载载体不能达到此最大下水平线,这是由于此时铁路承重结构或负载载体的底部下水平线高于其能够达到的下水平线。同时装载也失去了可接受的可用高度。对于给定高度的装载,正好超过铁路限界的上限。目前的铁路承重结构或负载载体在空载或少量装载时都受到了高度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确保最佳间距甚至最小间距的同时,纠正这些缺点,保证在地面和两端部总成之间的车厢最低部分之间的间距几乎恒定不变,摆脱所有可影响此间距的变量带来的麻烦。考虑到此下部的形状和铁路限界带来的限制,使所述间距尽可能地最小。为此,在结构和端部总成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或优选多个加高接口或高度补偿接口,这将根据负载差异和车厢状况相关的变量值进行设置。主要根据装载重量和铁路车轮的磨损情况进行此高度的适配。 在任何情况下,本专利技术都能为所有的运输负载量更好地利用铁路限界,特别是使用对运输有利的额外补充的上部空间。当负载载体结构构成了一个铁路载重结构时,即载体结构确保了两端部总成之间的连接,本专利技术同样有效。从下面的描述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给出,在附图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8是透视图,显示的是不同铁路承重结构的两个车厢,一个配备加高接口,一个未配备加高接口,并且每张图都配有加高位置周围区域的放大图。图9-12加高和铁路限界的整体示意图,对上述铁路承重结构的两种类型进行了比较,显示出对空载(左图)和最大负载(右图)的区别以及对高度的补偿。图13是一张外观总体示意图,显示了一个由两个铁路端部总成构成的车厢,一个连接结构将两个所述铁路端部总成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陆上负载载体,或一个集装箱或一辆平车或其它任何结构。图14-29是总体略图,以简单的方式每次显示两个侧面视图,显示了两个可能的安装位置,以及多个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构成了承重结构中的高度补偿接口,其中: 图14和15 -  一个垫块装置,位于挂钩杆之中和挂钩支撑头之上图16和17 – 一个接受应力的杠杆装置 图18和19 – 一个不接受应力的杠杆装置 图20和21 – 一个由定位销固定的固定件装置 图22和23 – 一个螺旋千斤顶装置图24和25 – 一个固定楔装置 图26和27 – 一个导轨装置 图28和29 – 一个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装置。本专利技术来自整体创造性构思,它在于在铁路端部总成和连接结构之间设置一个或优选多个高度补偿接口,所述连接结构直接或间接地承受负载重量。所述高度补偿接口可补偿铁路端部总成支撑部分的垂直轮轴游间行程,以保证在所有的条件下且无论车厢状况如何,任何承载负重的连接结构都能在铁路限界规定的范围内。所述高度补充接口可在装载前或装载后将连接结构调整至合适的高度,以更好地利用铁路限界的下限,且不超出限界的上限。铁路端部总成之间的车厢最低部分可处于铁路限界允许的最低水平线上,这在铁路限界的上限之内提供了最大有效容积。 主要根据总重量或负载总量将高度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以在铁路限界下限之内最大程度地利用铁路限界。在实际运用中,各货物装载之前或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0/201180027620.html" title="根据运输负载重量调整的离地高度补偿接口的运输车厢原文来自X技术">根据运输负载重量调整的离地高度补偿接口的运输车厢</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4 FR 10023741.一种由两个铁路车辆端部总成(3)和(4)和一个在所述端部总成(3)和(4)之间的用于至少承受普通运载货物或陆上运输负载的连接结构(2)组成的运输车厢,以铰接或可分开或不可分开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将所述连接结构(2)安装到所述铁路端部总成(3)和(4)上,可由与所述铁路车辆端部总成连接的纵向部件形成所述连接结构(2),连接结构支撑接受负载力的一个受力体(14),或者由一个承重负载载体或货物容器或一个或多个负载来形成所述连接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厢至少包括一个高度补偿接口(32),所述高度补偿接口(32)组成了其预定高度初始调节装置,在每次至少负载运输之前和在运输过程中可根据车厢空载负载的相关变量将前述连接结构(2)或受力体(14)调整至预定高度,使铁路车厢端部总成(3)和(4)之间的最低部分每处都处于接近铁路限界下限的下水平线上,而不超过该限界下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平线是考虑到铁路限界和车厢下部形状之后得到的可接受的最低水平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两个或四个高度补偿接口(32),连接结构(2)的各个端部至少有一个所述高度补偿接口(32)。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车厢端部总成(3)和(4)通过一个中间支撑、连接或联接装置以其两端来支撑连接结构(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由连接承重侧架(19)和(20)以及一个受力体(14)组成,所述受力体(14)由所述侧架(19)和(20)支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体(14)为口袋型,且通过其纵向边缘基于连接承重侧架(19)和(20)的上侧面。
7.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运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为负载载体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可为:机械化或非机械化陆上运输工具,包括一辆挂车、一辆半挂车或一个集装箱,一个可移动的货箱,一个可移动的承重平车。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通过一个传递牵引应力的结构进行加固。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通过一个不传递牵引应力的简单结构进行加固。
11.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或四个补偿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让卢克·安德烈塞巴斯蒂安·兰格
申请(专利权)人:罗尔工业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