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506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与管形母线电连接的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具有内衬管的外导管。其中,具有内衬管的外导管的至少一端插入到管形母线中,并在管形母线的外周面上以多点压接的方式将管形母线与外导管的插入端压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零件少、容易制造、成本低廉、现场安装便捷、操作简单。另外,通过液压点压的方式将管形母线和电连接组件压接在一起,达到电连接组件外壁与管形母线内壁紧密接触,并且接触表面压力大,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与管形母线电连接的连接装置,尤其适用于与大截面管形母线电连接。
技术介绍
在电厂,配变电站、大型工矿场等多种高压场所,需要输送工频大电流的管形母线,这种高压管形母线具有较大横截面。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大截面的高压管形母线的连接操作,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传统的连接方式I)抱箍连接方式抱箍连接方式从外抱住管形母线,机械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形状不规则,外部包覆屏蔽层不牢固,不易做屏蔽,防尘防锈防碰撞等差,存在安全隐患。2)焊接包覆管连接方式包覆铜管/包扎钢管和管形母线焊接,其质量受现场操作工人的个人技术影响,质量难于控制。焊接终端一旦焊上,便难于拆卸,检修困难。即使发现焊接缺陷,也难以弥补。而且焊接设备和夹具搬运和操作都费时费人力。长期使用后,焊接部位容易被氧化,尤其是使用钢材做辅助抱紧材料时,造成内部电阻值增大,影响传输效率。3)螺丝连接方式螺丝连接方式需要在现场在管形母线上打孔,需安装定位销,操作麻烦,费时费力。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操作方便、快速、且成本低廉的与管形母线电连接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管形母线;和具有内衬管的外导管。其中具有内衬管的外导管的至少一端插接在管形母线中,所述管形母线与外导管之间通过在管形母线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压接点相互压接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导管具有插入到第一管形母线中并与之压接在一起的第一端和插入到第二管形母线中并与之压接在一起的第二端,从而使第一管形母线和第二管形母线相互电连接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导管还具有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圆柱形凸起部,所述圆柱形凸起部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管形母线和第二管形母线的待连接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圆柱形凸起部的外径大致等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的外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导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外径分别大致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的内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还包括非管形母线型外接导体,所述外导管具有插入到一个管形母线中并与之压接在一起的圆柱形第一端;并且所述外导管具有与第一端相对的的板状第二端,所述板状第二端与所述非管形母线型外接导体电连接,从而使所述管形母线和所述非管形母线型外接导体相互电连接在一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导管还具有圆柱形凸起部,所述圆柱形凸起部用于定位所述管形母线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圆柱形凸起部的外径大致等于所述管形母线的外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导管的第一端的外径大致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管形母线的内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内衬管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容纳在所述外导管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内衬管的硬度大于所述外导管的硬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采用液压点压钳在管形母线的外周面上执行多点压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压接点在管形母线的圆周方向上和/或轴向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一个优点(I)结构简单、零件少、容易制造、成本低廉;(2)现场安装便捷,操作简单;(3)通过液压点压的方式将管形母线和电连接组件压接在一起,达到电连接组件外壁与管形母线内壁紧密接触,并且接触表面压力大,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4)由于电连接组件的限位凸起部分的外径与管形母线的外径大致相等,因此,电场分布均匀,利于管形母线的绝缘恢复。附图说明图I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套接在一起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横截面剖视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示意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7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一个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8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一个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横截面剖视图;和图9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第一实施例]图I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如图I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中,电连接组件主要包括管形母线10、20,外导管30和容纳在外导管30的内腔中的内衬管40。为了能够导电,外导管30和内衬管40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内衬管40的硬度远大于外导管30的硬度。这样,内衬管40就能够为外导管30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防止外导管30在外部压接力(稍后将予以说明)的作用下发生过大变形或损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内衬管40可以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容纳在外导管30中。在图I所示的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外导管30具有圆柱形的第一端30a,圆柱形的第二端30b,和位于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之间的圆柱形的凸起部30c。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套接在一起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外导管30的第一端30a插入到第一管形母线10中,外导管30的第二端30b插入到第二管形母线20中。第一管形母线10的端部被圆柱形的凸起部30c的一端定位和限位,第二管形母线20的端部被圆柱形的凸起部30c的另一端定位和限位。请继续参见图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圆柱形凸起部30c的外径大致等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10、20的外径。由于具有该结构特征,因此,电场分布均匀,利于管形母线的绝缘恢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外导管30的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的外径分别大致等于或稍小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10、20的内径。这样,外导管30的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能够容易地插入到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10、20中,便于现场操作。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横截面剖视图。和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与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压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在第一管形母线10的外周面上以多点50a压接的方式将第一管形母线10与外导管30的第一端30a压接在一起,从而使外导管30的第一端30a的外壁与第一管形母线10的内壁紧密接触和接合,并且接触表面压力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管形母线(10);和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其中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的至少一端(30a、30b)插接在管形母线(10、20)中,所述管形母线(10、20)与外导管(30)之间通过在管形母线(10、2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压接点(50a、50b)相互压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 管形母线(10);和 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 其中具有内衬管(40)的外导管(30)的至少一端(30a、30b)插接在管形母线(10、20)中,所述管形母线(10、20)与外导管(30)之间通过在管形母线(10、2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压接点(50a、50b)相互压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管(30)具有插入到第一管形母线(10)中并与之压接在一起的第一端(30a)和插入到第二管形母线(20)中并与之压接在一起的第二端(30b),从而使第一管形母线(10)和第二管形母线(20)相互电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管(30)还具有位于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之间的圆柱形凸起部(30c),所述圆柱形凸起部(30c)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管形母线(10)和第二管形母线(20)的待连接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形凸起部(30c)的外径大致等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10、20)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导管(30)的第一端(30a)和第二端(30b)的外径分别大致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母线(10、20)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非管形母线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忠谈跃中杨立章李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