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该地下水库群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且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通过在多个地下水库之间建立引水管道,对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进行转移和调控,集中抽采,有效利用地下水。同时对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在开采时转移地下矿井水,避免了开采时对矿井水的外排,减少了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业开采中水资源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构成了威胁。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矿井水,矿井水的外排,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对周边环境极易构成污染。因此,通常会通过建立地下水库的方式来实现保水。但是,有时在进行开采时,不得不对采区内的地下水库进行抽采,仍然会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采煤过程中无须将矿井水抽出,均匀调配水资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所述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如上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地下水库分布在不同的煤层。如上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水库群包括第一水库、第二水库和第三水库;所述第一水库和第二水库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所述第三水库位于低于第一煤层的第二煤层,且所述第三水库位于第一水库的斜下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之间分别建立引水管道;步骤b、将所述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同一个地下水库进行矿井水的汇集;步骤C、对汇集后的矿井水进行抽采。如上所述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bl、当对第二煤层进行开采时,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第一水库;步骤b2、当对第二煤层开采至第一水库的正下方区域时,将第一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弓丨水管道引入至第三水库。如上所述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bl具体包括通过水泵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泵入至第一水库。如上所述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b2具体包括将引水管道的两端分别斜插在第一水库和第三水库内,使矿井水通过自然引流流入至第三水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及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通过在多个地下水库之间建立弓I水管道,对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进行转移和调控,集中抽采,有效利用地下水。同时对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在开采时转移地下矿井水,避免了开采时对矿井水的外排,减少了浪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该地下水库可以位于同一煤层,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煤层;不同的煤层位于不同的高度,各个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流程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之间分别建立引水管道。本实施例以两个地下水库且两个水库位于同一煤层为例,在本实施例中,地下水库包括第一水库I和第二水库2,该第一水库I和第二水库2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5,由于褶曲等地质构造的因素,两个地下水库的储水量存在差异,在两个水库之间建立引水管道4,可以在水库的底部、顶部或侧壁上钻孔,钻孔后放入钢管,在钢管的周围用泥浆密封, 形成封闭的引水管道4,以对矿井水进行汇集,有利于矿井水的统筹利用。步骤b、将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上述引水管道4引入至同一个地下水库进行矿井水的汇集。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水库I内的矿井水引入至第二水库2内,也可以将第二水库2内的矿井水引入至第一水库I内,根据各个水库的储水量来具体选择引水方式。针对位于同一煤层的两个地下水库,即使位于同一煤层,也是存在一定的高度差, 因此两个地下水库之间的引水主要靠自然渗流。位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可采用水泵,水泵设置在位于较低煤层的地下水库的引水管道4附近,与引水管道4连为一体。依靠自然渗流的方式引水时,对地下水库的水位要求是被导入的地下水库的水位不高于导出的地下水库水位,同时不超过该水库的临界水位,临界水位根据安全和储水空间的不同数值来确定,例如可以设定临界水位来保证地下水库内的水压力不超过3Mpa, 以保证水库的安全,不至于发生渗漏事故。步骤c、对汇集后的矿井水进行抽采。汇集后的矿井水能够统筹利用,当矿区缺水时,即可以对汇集后的矿井水进行抽米后加以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通过在多个地下水库之间建立引水管道,对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进行转移和调控,集中抽采,有效利用地下水。实施例二在进行矿井开采时,通常会形成多层的煤层,每个煤层都可能会形成多个地下水库。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二以两层煤层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地下水库群包括第一水库I和第二水库2,还包括第三水库 3,其中,第一水库I和第二水库2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5,第三水库3位于第二煤层6, 第二煤层6位于第一煤层5的下方,且该第三水库3位于第一水库I的斜下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相比,实施例一中的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bl、当对第二煤层进行开采时,将第三水库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引水管道引入至第一水库;该引水方式是由低处向高处的引水,可以通过水泵将第三水库3形成前的矿井水经过引水管道4泵入至第一水库I。实际上,在刚开始对第二煤层6开采时,第三水库3并没有完全形成,但是第三水库3所处的区域仍然存有部分矿井水。因此,将该部分矿井水引入第一水库1,便于对第二煤层6进行开采。此时矿井水仍保有在地下,无须排放,减少了浪费。步骤b2、当对第二煤层6开采至第一水库I的正下方区域时,将第一水库I内的矿井水经过引水管道4引入至第三水库3。当开采到第一水库I的正下方区域时,第三水库3已经形成,此时将第一水库I内的矿井水引入第三水库3,能够避免第一水库I的渗漏,影响第一水库I正下方的开采工作, 避免了安全隐患。由于第一水库I向第三水库3的引水是由高处向低处的引流,因此,可以将引水管道4的两端分别斜插在第一水库I和第三水库3内,使矿井水通过自然引流流入至第三水库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和地下水库群内的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对于不同煤层的地下水库,在开采时转移地下矿井水,避免了开采时对矿井水的外排,减少了浪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所述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所述地下水库之间分别通过引水管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库分布在不同的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地下水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群包括第一水库、 第二水库和第三水库;所述第一水库和第二水库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煤层;所述第三水库位于低于第一煤层的第二煤层,且所述第三水库位于第一水库的斜下方。4.一种地下水库群内矿井水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之间分别建立引水管道;步骤b、将所述两个以上的地下水库内的矿井水经过所述引水管道引入至同一个地下水库进行矿井水的汇集;步骤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大钊,李全生,赵永峰,张凯,贺安民,魏文玉,孟召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