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切割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560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纵切割刀,其特征在于:为经过热处理形成的圆盘状的纵切割刀,由以第一钢和比第一钢结晶粒径小的第二钢所组成的金属包层钢构成,包括由第一钢构成的中间层,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两侧的一对外层,所述外层由第二钢构成,中间层与两外层对齐,至少一个所述外层处设有切刃。本发明专利技术纵切割刀中间层的第一钢比外层的第二钢要廉价,而第二钢则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因此,从整体来看的话既廉价又能延长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纵切割刀有关的刀具。
技术介绍
纵切割刀通常被用来切割较薄材料的边缘,例如带状长钢板的边缘,而实际上纵切割刀也被广泛用于连续切割材料。公报号为2983118的日本特许文献公开了一种边缘废料切割装置,上下为一对纵切割刀,在圆盘状本体的周围处被配置成相对的切刃进行旋转。材料放在两纵切割刀之间,根据上下的切刃对材料进行剪断。纵切割刀伴随着材料的切割切刃会有所磨损,渐渐地刀锋也就会变得不锋利。因此,需要选用一些耐磨性比较好的高速工具钢种。但是,耐磨性较好的钢种,价格也会比较高,如果对纵切割刀的全部或者大部使用这种高耐磨钢种材料,就会提高纵切割刀的成本。特开平10-14671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纵切割刀,在圆盘状本体的圆周处覆盖了一层金刚石状主要由碳元素构成的硬质层。现有研究表明该硬质层能抑制切刃的磨损,且相对于使用高耐磨的钢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纵切割刀的用材成本。但是被覆盖硬质层的纵切割刀,当发生磨损时是不可能通过研磨来再次形成切刃的。所以就不得不对刀具整体进行更换,如此又会导致费用上升,并增加刀具使用的麻烦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的纵切割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纵切割刀,其特征在于为经过热处理形成的圆盘状的纵切割刀,由以第一钢和比第一钢结晶粒径小的第二钢所组成的金属包层钢构成,包括由第一钢构成的中间层,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两侧的一对外层,所述外层由第二钢构成,中间层与两外层对齐,至少一个所述外层处设有切刃。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一对外层,是夹住所述中间层的对称形状,两个所述外层处分别设有切刃。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钢为粉末高速工具钢。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钢为熔铸高速工具钢或者机械构造用合金钢。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钢的韧性好于第二钢的韧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比第二钢廉价的第一钢构成中间层,比第一钢耐磨性好的第二钢构成外层,外层处设置切刃,从整体来看的话既廉价又能延长寿命。(2)—对外层挤压着中间层形成对称的形状,有利于应力分布的平衡,能抑制歪曲等不良现象的发生。(3)第二钢采用具备高韧性,高强度以及强耐磨性的优质特性的材料,能够提高切刃的加工性以及耐久性。(4)第一钢采用熔铸高速工具钢或者机械构造用合金钢,能够在廉价的基础上确保纵切割刀整体的必要强度。(5)第一钢比第二钢的韧性高,伴随着热处理的膨胀、收缩,外层能够灵活地控制住中间层,也能够缓和内部的应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的正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侧视图3是实施例I在图I中的A-A断面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图5是实施例2在图I中的A-A断面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区别于实施例1、2的纵切割刀的正视图7是图6纵切割刀的侧视图8是切断试验的模式图中10、纵切割刀,12、轴孔,14、中间层,16、外层,18、切刃,20、纵切割刀,30、纵切割刀,21、材料,22、顺向毛刺、逆向毛刺,24、缺欠部。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I :如图1-3所示,实施例I的纵切割刀10,在圆盘状处形成,同时中心贯通于厚度方向形成圆形的轴孔12。在这个轴孔12处嵌入支持轴配设切断装置。纵切割刀10以轴孔12为中心进行旋转驱动或者被带动旋转,在周边缘处设计的切刃18,被压在板状加工材上进行切割,这种板状加工材可以是薄板,例如纸质薄板,树脂薄板,金属薄板。纵切割刀10,由金属包层钢构成,再经过淬火等热处理和包括必要研磨在内的其他处理进行制造。所述金属包层钢由多种金属相贴合而成,形成3层结构,其中,中间为第一钢,第一钢两侧分别配置第二钢。相对而言,第一钢采用的是比第二钢结晶粒径大、品质比较低的钢种,强度和耐磨性较差,第二钢采用的是品质比较高的钢种,强度和耐磨性较好,第二钢的结晶粒径通过奥氏体结晶粒度试验法(JISG05501)达到10以上也能被利用。上述第一钢可以选择机械构造用合金钢,或者熔铸高速钢,例如铬钢(SCr)、锰钢(SMn)、锰铬钢(SMnC)、铬钥钢(SCM)、镍铬钥钢(SNCM)或铝铬钥钢(SACM),与第二钢相比运用了廉价的物质。第一钢的碳元素含量在O. 4%-1. 0%之间,其碳元素不足O. 4%时,热处理的时候不能得到必要的强度,超过1.0%时会导致韧性不足且会发生内部应力残留问题,因此,第一钢中适当的碳元素含量,恰能使其在热处理的时候得到必要的强度和很高的韧性,特别是与第二钢相比,第一钢的韧性要高。上述第二钢也采用高速工具钢,通常为熔铸高速工具钢或粉末高速工具钢,优选使用粉末高速工具钢。粉末高速工具钢是根据粉末冶金法得到的,拥有均一微细化组织的钢种。熔铸高速工具钢是通过粉末冶金以外的方法获得的,也就是比粉末高速工具钢组织粗的一般的高速工具钢。当第二钢选用熔铸高速工具钢时,第一钢需选用比第二钢的熔铸高速工具钢结晶粒径更大的钢种,以保证第二钢在强度和耐磨性上比第一钢优越。第二钢选用的高速工具钢的碳元素含量在1.0% 2. 2%范围内,能得到必要的韧性,强度以及耐磨性。当第二钢含有的碳元素未满I. 0%时,耐磨性就会降低;当超过2. 2%时韧性就会不足,还有可能发生刃缺口的问题。纵切割刀10,包括由第一钢构成的中间层14,在此中间层14的两侧配置的由第二钢构成的一对外层16。至少在中间层14单侧的外层16处设置切刃18,切刃18与外层16相对齐。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外层16处分别设置了切刃18。如图2-3所示,纵切割刀10中,由第二钢构成的外层16位于外侧位置处,在厚度方向上第一钢和第二钢相互错开重叠形成3层构造。纵切割刀10还是由一对外层16,夹住中间层14而形成的对称形状。两外层16的中间配置有中间层14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度。更加具体说的话,纵切割刀10,通过夹住其厚度方向的中央中间层14,其外形以及厚度就会形成同一个对称图形。同时,一对外层16,通过夹住厚度方向的中央,外形和厚度就会形成同一对称形状。如图2-3所示,纵切割刀10的中间层14的厚度被设计的比外层16大。中间层14以及外层16的厚度具体值,根据切割材料和加工条件而设定。比如中间层14的厚度被设定在2mm-30mm范围内时,夕卜层16的厚度就要设定在O. lmm-1. 5mm,这样就能确保纵切割刀10的一般性的用途性能。上述纵切割刀10的一般性的用途是指至少能切断由纸、树脂或者金属构成的厚度为O. Imm以下的薄板状加工物,至多能切断厚度为3. 2mm的金属制的板状加工物。外层16的厚度未满O. Imm时,面对面设置一对纵切割刀10,两个纵切割刀10的切刃18 —边相互接触一边进行切割,此时,即使切割对象是比较软的树脂制的薄板状加工物,纵切割刀10也不能得到实用的耐久性。在切割3. 2mm厚度的金属制板状加工材时,外层16的厚度优选大于I. 1mm。外层16的厚度可以大于I. 5_,但构成中间层14的第一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切割刀,其特征在于:为经过热处理形成的圆盘状的纵切割刀,由以第一钢和比第一钢结晶粒径小的第二钢所组成的金属包层钢构成,包括由第一钢构成的中间层,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层两侧的一对外层,所述外层由第二钢构成,中间层与两外层对齐,至少一个所述外层处设有切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尾悟渡部友朗井上义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兼房高科技刀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