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汽车前轴主削底孔的专机,包括有底座、卧式移动滑台、卧式液压缸、立柱、悬装升降平衡机构、数控机械滑台、镗削头及U钻切削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改变了原前轴主削孔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操作更方便、生产效率高,可有效保证主削孔的加工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大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加工汽车前轴主削孔的专用机床。
技术介绍
汽车前轴是汽车前桥总成的重要零件之一,而加工前轴两端拳部上的主削预钻孔则是前轴产品加工的关键工序。前轴产品一般为锻压成形件,根据前轴产品的要求,加工后的拳部上的预钻孔中心与拳部毛坯外形锻件中心相重合。拳部壁厚最大与最小处相差不得大于5mm。毛坯件两端的两拳部之间的距离公差要求±3mm。以往加工前轴两端拳部的两个主削预钻孔的方法是选用设备为大摇臂钻床,在其工作台面上装有一部可转位的夹具,将待加工的前轴定位(板簧面+两定位削孔)并夹紧 在夹具上,之后用钻头加工前轴一端的拳部第一个预钻孔,然后再将夹具转位180°定位夹紧,加工第二个预钻孔。按此方法加工,则完全是靠毛坯长度方向的尺寸精度来保证主削孔在拳部的相对位置,如果一旦前轴毛坯件两端拳部距离尺寸达到公差要求的上限,但由于每个拳部预钻孔的“主削孔壁厚最大与最小处相差不得大于5mm”的要求难以保证,以致于常常使整件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前轴主削底孔的专用机床,可以有效地确保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加工汽车前轴主削底孔的机床,包括底座(I)、卧式移动滑台(9)、卧式液压缸(10)和镗削头(5),还包括有立柱(2)、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数控机械滑台(4)、U钻切削头(6)及夹具(8);所述底座(I)的上平面呈“L”形;卧式移动滑台(9)设在底座(I)上平面前部,卧式移动滑台(9)底部设有双矩横向水平导轨,其横断面呈“U”形状,在双矩导轨中间设有卧式液压缸(10),双矩横向水平导轨的上平面平行于底座(I)的上平面;所述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为部分斜面部分平面,所述斜面部分倾斜角度的设置为保证待加工件汽车前轴的拳部的圆柱形轴心垂直于底座;所述夹具(8)设置于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所述夹具能够以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法向为轴进行至少180度转动;所述底座上平面立柱的前方及卧式移动滑台(9)的左侧设置有侧定位支座(14),在侧定位支座(14)右侧上下分别设有上侧定位钉(13)和下侧限位钉(15),上侧定位钉(13)作为前轴加工件侧定位之用,下侧限位钉(15)作为卧式移动滑台(9)左限位之用;所述上侧定位钉(13)及镗削头(5)的轴线为同一平面;所述镗削头(5)的轴心线同待加工件的拳部的圆柱形轴心相重合;所述侧定位钉(13)轴心线从侧定位钉(13)最顶端到镗削头(5)的轴心线的距离为待加工件的拳部的圆柱形的半径。所述立柱(2)设在底座(I)上平面后部,立柱(2)前部的上方设有凸起的立式导轨,立式导轨垂直于底座(I)的上平面;数控机械滑台(4)设在立柱(2)的立式导轨上;立柱(2)顶部前方设有两组导轮机构,立柱(2)后部设有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设有两条长滚子链条,两条长滚子链条的前端头连接在数控机械滑台(4)顶边框上,长滚子链条通过导轮机构将数控机械滑台(4)与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连接成为一连动体;立柱(2)顶部的顶盖前端固定连接着立式数控传动机构(11),立式数控传动机构(11)通过电机带动滚珠丝杆旋转,通过涡轮蜗杆机构驱动数控机械滑台(4)上下移动;所述数控机械滑台(4)内设有主电机及皮带传动系统;镗削头(5)通过螺栓连接在数控机械滑台(4)的底端,镗削头(5)上装有U钻切削头(6);镗削头(5)轴心线垂直于底座(I)的上平面。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包括有两条长滚子链条、底座及叠放在底座上的平衡块,其中底座上设有两个铰链座。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的底座与长滚子链条后端头为铰链连接;长滚子链条的前端头与数控机械滑台(4)顶边框为铰链连接。所述U钻切削头(6 )头部安装有可转位不重磨刀片。所述夹具能够以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为轴进行180度的往复转动。所述夹具为液压机械式转动或手工转动。所述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为自左侧定位支座(14)方向向右侧下降。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可有效保证主削孔的加工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大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报废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支撑夹紧定位局部放大图。图中,底座I、立柱2、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数控机械滑台4、镗削头5、U钻切削头6、辅助夹紧装置7、液压夹具8、卧式移动滑台9、卧式液压缸10、立式液压缸11、支架12、上侧定位钉13、侧定位支座14、下侧限位钉1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加工汽车前轴主削底孔的机床,包括底座I其上平面呈“L”形;卧式移动滑台9、卧式液压缸10、动力装置、夹具、立柱2、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数控机械滑台4、镗削头5及U钻切削头6。卧式移动滑台9设置在底座台I上平面前部,液压夹具8通过螺栓安装在卧式移动滑台9的台面上。侧定位支座14设置在底座I的上平面前部位于卧式移动滑9左侧,在侧定位支座14右侧上下分别设有上侧定位钉13和下侧限位钉15,上侧定位钉13作为前轴加工件侧定位之用,下侧限位钉15作为卧式移动滑台9左限位之用。辅助夹紧装置7设置在侧定位支座14右侧前方腰部。 卧式移动滑台9底部设有双矩横向水平导轨,其横断面呈“U”形状,在双矩导轨中间设有卧式液压缸10,双矩横向水平导轨的上平面平行于底座I的上平面;所述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为部分斜面部分平面形式,所述斜面部分倾斜角度的设置为保证待加工件汽车前轴的拳部的圆柱形轴心垂直于底座;所述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为自侧定位支座14方向向右侧下降。所述夹具8设置于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所述夹具能够以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为轴进行180度往复转动,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180度-360度转动;在本申请中仅使用旋转180度才能实现生产需要;所述夹具为液压机械式转动或手工转动。立柱2立设在底座I上平面后部,立柱2前部的上方向前悬伸面设有凸起的立式导轨。数控机械滑台4配装在立柱2的立式导轨上。立柱2顶部前方设有两组导轮机构,立柱2后部悬装有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包括有两条长滚子链条、底座及叠放在底座上的若干个平衡块,其中底座上设有两个铰链座。两条长滚子链条通过两组导轮机构将数控机械滑台4与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连接成为一连动体,其前端头铰链连接在数控机械滑台4顶边框上,其后端头铰链连在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底座上的两个铰链座上。立柱2顶部设有顶盖,顶盖前端固定连接着立式液压缸11,立式液压缸11的活塞杆颈部通过支架12连接在数控机械滑台4上。数控机械滑台4内设有主电机及皮带传动系统。镗削头5通过螺栓连接在数控机械滑台4的底端,镗削头5上装有U钻切削头6 ;其镗削头轴心线垂直于底座I的上平面。镗削头5可分别通过变换主电机及皮带传动系统的三组不同直径的皮带轮获得三种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汽车前轴主削底孔的机床,包括底座(1)、卧式移动滑台(9)、卧式液压缸(10)和镗削头(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立柱(2)、悬装升降平衡机构(3)、数控机械滑台(4)、U钻切削头(6)及夹具(8);所述底座(1)的上平面呈“L”形;卧式移动滑台(9)设在底座(1)上平面前部,卧式移动滑台(9)底部设有双矩横向水平导轨,其横断面呈“U”形状,在双矩导轨中间设有卧式液压缸(10),双矩横向水平导轨的上平面平行于底座(1)的上平面;所述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为部分斜面部分平面,所述斜面部分倾斜角度的设置为保证待加工件汽车前轴的拳部的圆柱形轴心垂直于底座;所述夹具(8)设置于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所述夹具能够以卧式移动滑台(9)上表面的斜面部分法向为轴进行至少180度转动;所述底座上平面立柱的前方及卧式移动滑台(9)的左侧设置有侧定位支座(14),在侧定位支座(14)右侧上下分别设有上侧定位钉(13)和下侧限位钉(15),上侧定位钉(13)作为前轴加工件侧定位之用,下侧限位钉(15)作为卧式移动滑台(9)左限位之用;所述上侧定位钉(13)及镗削头(5)的轴线为同一平面;所述镗削头(5)的轴心线同待加工件的拳部的圆柱形轴心相重合;所述侧定位钉(13)轴心线从侧定位钉(13)最顶端到镗削头(5)的轴心线的距离为待加工件的拳部的圆柱形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伯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