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涛专利>正文

河豚毒素灭鼠毒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2846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豚毒素灭鼠毒饵,该灭鼠毒饵药剂由河豚毒素、河豚毒素细菌培养液、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或河豚卵巢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饵料由陈化粮、地沟油、榨油后的花生饼或豆饼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河豚毒素灭鼠毒饵毒力可靠、毒性确切、灭鼠效果良好,且易降解、无毒性污染、无残留、无二次中毒;其各组成物质均为可再利用资源,简单、易得;灭鼠毒饵制备过程中无需再掺杂任何水质液体,毒饵溶解性、适口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灭鼠毒饵,尤其涉及生物毒素在灭鼠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鼠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对鼠害的防控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几种方式。目前对鼠害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中的施放灭鼠剂为主。灭鼠剂的功能是能有效杀死鼠类或使鼠类的生殖能力遭受破坏,进而使得鼠类数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是完全杀灭。但目前使用的灭鼠剂除使用C型肉毒毒素外,全部都是化学制剂,是无机化合物。这些化学灭鼠剂无论生产和使用都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此类灭鼠剂毒死的鼠类还有可能会被其他动物食用而产生二次中毒。其次,鼠类具有非常高的智商,在取食可快速致死灭鼠剂后会产生一定的反应,给其同伴发出警示信息,同伴得到信息后会主动避开危险,进而对此类灭鼠剂产生拒食性。饵料是灭鼠剂的载体,灭鼠剂不能直接进入靶动物体内,必须通过饵料作为载体。可见,饵料适应性的好坏是决定灭鼠剂能否进入靶动物体内的关键。迄今为止,饵料的形式和制作方法单一,主要是粮食浸泡为主,蜡块和水混合搅拌制成碎粉条状为次,由于化学药剂有的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同时有强烈异味,导致灭鼠剂的溶解性、适口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毒性确切、环保、灭鼠效果良好的灭鼠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豚毒素灭鼠毒饵,包括药剂和饵料,所述药剂为河豚毒素、河豚毒素细菌培养液、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或河豚卵巢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饵料包括陈化粮、地沟油、榨油后的花生饼或豆饼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本专利技术灭鼠毒饵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或河豚卵巢为经粉碎的浆液。本专利技术灭鼠毒饵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饵料中的各物质按质量份数的配比为榨油后的花生饼或豆饼5000份 14000份,陈化粮85000份 94000份,地沟油30份 50份;所述药剂添加量为使每克毒饵毒力达到80(Tl200MLD。本专利技术灭鼠毒饵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饵料配比中还包括苏丹红、鼠类引诱剂,所述苏丹红、鼠类引诱剂的含量按质量份数计分别为5份 1000份、5份 1000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专利技术河豚毒素灭鼠毒饵是一种无毒性污染,无残留,毒性确切的灭鼠剂,且毒力可靠,在自然界中易降解,无二次中毒,中毒后有一定的潜伏期,可有效防止鼠类对其产生记忆效应。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飩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属有机物。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27。河豚毒素是在河豚体内形成的一种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的嗜神经毒素。进入机体内潜伏期为10分钟至3小时,主要可3引起机体肌肉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其毒性是氰化钾的200倍,是氰化钠的1250余倍,属亚急性毒素。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 μ g/kgo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河豚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因此,河豚毒素可造成鼠类肌肉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且对鼠类有可靠的毒性,同时在一定时间内毒力可以保持稳定,中毒潜伏期为3 6h,老鼠吃过灭鼠剂后,不会马上死亡,不会给其它老鼠发出信号,便于大批量灭鼠。此外,河豚毒素对热稳定,盐腌、日晒等均不能使其破坏,高温220°C、20 60min才能使其丧失毒性。本专利技术中用做灭鼠药剂的河豚毒素可从飩鱼副产品河豚内脏、河豚血液和河豚卵巢中提取,也可以细菌培养制取,还可以直接使用河豚内脏、河豚血液和河豚卵巢作为药剂,河豚内脏、河豚血液和河豚卵巢为再利用物质。以河豚毒素为灭鼠药剂,颠覆了灭鼠药剂传统的化学生产模式。河豚毒素在自然界中可降解,毒性不会长期保留,河豚毒素作用于鼠类肌体后,经过鼠类体内的生物转化功能,毒性在发挥毒力作用后,作为外源性物质被降解,分解为无毒代谢物。因此,中毒后的死鼠体内无河豚毒素残留,不会造成二次中毒,死鼠被其他生物觅食后不会因食用河豚毒素毒死的鼠类而造成死亡,进而不会破坏生态。本专利技术河豚毒素灭鼠毒饵中饵料为陈化粮、榨油后的花生饼及豆饼、地沟油,不掺任何水质液体,极大增强了灭鼠药剂的溶解性。同时,加适量地沟油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灭鼠药剂的适口性,且减少了灭鼠剂对加工设备的粘贴。配方中物质均为再利用资源,不但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本专利技术河豚毒素灭鼠毒饵添加苏丹红和鼠类引诱剂,由苏丹红制成的灭鼠剂为红色,可作为防止人与其他生物食用的一种警告标志,而鼠类是色盲,不会对颜色有认知感。而鼠类引诱剂可引诱鼠类至布饵处并摄食毒饵。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河豚毒素、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河豚卵巢或河豚毒素细菌培养液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每克毒饵毒力进行换算。实施例I (下述物质河豚毒素按毒力份数计,饵料按质量份数计)本实施例中饵料的配比为榨油后的花生饼或豆饼5000份,陈化粮95000份,地沟油30份,苏丹红5份、鼠类引诱剂一奶精5份。毒饵的配方为向上述饵料中加入I份河豚毒素,使每克毒饵的毒力为800MLD (静脉注射小白鼠)。用药记录将该毒饵投放在某学校食堂,投药7天后,经对鼠道观察确认灭鼠率达到96%,未出现误食中毒现象,中毒死鼠体内未检测到河豚毒素残留。实施例2 (下述物质河豚毒素细菌培养液按毒力份数计,饵料按质量份数计)本实施例中饵料的配比为榨油后的花生饼或豆饼8960份,陈化粮90000份,地沟油40份,苏丹红份500、鼠类引诱剂一一磨香500份。毒饵的配方为向上述饵料中加入河豚毒素细菌培养液I份,使每克毒饵毒力达到900MLD (静脉注射小白鼠)。河豚毒素细菌培养液所含河豚毒素的毒力检测方法取Iml河豚细菌培养液,按倍数稀释,每稀释倍数组的稀释液各取O. 5ml,分别以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入小白鼠体内,每组四只,观察96h,根据小白鼠死亡情况计算检样中所含河豚毒素的大体毒力(MLD/ml )。例如5倍、50倍及500倍稀释液致小白鼠全部死亡,而注射5000倍稀释液的小白鼠全部存活,则可大体判定检样所含河豚毒素的毒力为100X2MLD/ml。用药记录将该毒饵投放在某食品加工厂,灭鼠面积为3000m2,7天后通过鼠道观察确认灭鼠率达到97%,中毒死鼠体内未检测到河豚毒素残留。实施例3 (下述物质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河豚卵巢按毒力份数计,饵料按质量份数计)本实施例中饵料的配比为榨油后的花生饼或豆饼14000份,陈化粮84000份,地沟油50份,苏丹红份1000、鼠类引诱剂——八角山奈1000份。毒饵的配方为向上述饵料中加入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河豚卵巢I份,使每克毒饵毒力达到1000MLD (静脉注射小白鼠)。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或河豚卵巢中所含河豚毒素毒力检测方法A.取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或河豚卵巢粉碎浆液与蒸馏水按IOOg400ml的比例混合,将混合后所得溶液加热至60度,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胃蛋白酶(加入量依胃蛋白酶活力而定)和盐酸充分混合,放置于恒温箱中52度恒温消化12h,得消化液;B.取Iml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或河豚卵巢消化液,按倍数稀释,每稀释倍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豚毒素灭鼠毒饵,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剂和饵料,所述药剂为河豚毒素、河豚毒素细菌培养液、河豚内脏、河豚血液或河豚卵巢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饵料包括陈化粮、地沟油、榨油后的花生饼或豆饼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武斌
申请(专利权)人:林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