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件在线检测工位布置结构,涉及多晶硅组件制造领域,第一传送装置工位沿Y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第一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中间转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在轨道电机的拖动下可沿轨道运动,轨道电机受控于PLC控制器,轨道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一不合格产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二不合格产品工位。所述工位布置结构具有投入人力少,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晶硅组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件在线检测工位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车间的组件在完全固化后,需要经过组件外观检测、耐高压检测、功率检测三个操作步骤。在组件外观检验阶段,需要员工对组件的正面和背面进行检验,正面主要检验玻璃、焊带、电池片、汇流带、接线盒等。在目前情况下操作主要是由两名员工把托盘上的组件抬到固定台阶上通过进行翻抬组件来检验组件的正面和背面的质量问题,再把检验后的组件放到托盘上,如有问题不合格,就直接取下不必进行下一步耐高压测试。 对于外观检测合格的组件,需要员工抬到耐高压测试台进行组件耐高压检测,把测量的漏电流与预设电流值进行对比,如果漏电流数值大于预设电流值,则不合格,对于合格的组件,从测试台取下放到托盘上。对于不能满足耐高压测试的组件,判为不合格,不进行下一步的功率检测。经过以上检测合格的组件,最后到功率检测阶段,目前车间测试组件功率使用的是太阳能模拟仪。但是上述操作具有如下缺点(1)投入人力多,劳动强度大在组件外观检测、耐高压检测阶段都需要两个人把放在托盘上的组件抬上操作平台上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再抬回到托盘。(2)生产效率低在组件固化后外观检测、耐高压检测、功率检测的三个操作中,需要对组件进行托盘转运,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件在线检测工位布置结构,具有投入人力少,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件在线检测工位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送装置工位沿Y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第一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中间转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在轨道电机的拖动下可沿轨道运动,轨道电机受控于PLC控制器,轨道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一不合格产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二不合格产品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三传送装置工位,第三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三不合格产品工位,第N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第N+1传送装置工位,第N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N不合格产品工位。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于传送装置工位包括皮带和伺服电机,还包括PLC控制器、定位传感器、上轨道和下轨道,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通过支架进行连接,皮带的上半部分位于下轨道的轨道内,定位传感器固定在上轨道或下轨道的一侧,定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伺服电机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工位还包括固定在上轨道或者下轨道上的减速传感器,减速传感器与定位传感器位于上轨道或下轨道的同一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工位布置结构设置巧妙,将组件的各个测试操作步骤通过传送装置工位有效连接到一起,省去了原来的组件操作平台,直接将组件放置在传送装置工位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加入了中间转送工位,从而可以有效的将第一传送装置工位检测的结果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每个工位都能够实现对组件的自动传送功能,减少了工作人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传送装置工位采用组件立式传送结构,省去了原来检测组件的翻转步骤,不会出现由于翻转组件而造成组件隐裂现象的发生,传送装置工位的轨道上添加了传感器,使组件的运输定位更准确,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中传送装置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传送装置工位传送组件的工作示意图;图4是多晶硅组件工位布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上轨道12、下轨道13、支架21、皮带22、伺服电机31、减速传感器32、定位传感器41、多晶硅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组件在线检测工位布置结构,第一传送装置工位沿Y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第一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中间转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在轨道电机的拖动下可沿轨道运动,轨道电机受控于PLC控制器,轨道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一不合格产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二不合格产品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三传送装置工位,第三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三不合格产品工位,第N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第N+1传送装置工位,第N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N不合格产品工位,N为大于2的自然数。如图2所示,因为多晶硅组件的特殊结构,传送装置工位的结构如下传送装置工位包括皮带21、伺服电机22、PLC控制器、定位传感器32、上轨道11和下轨道12 ;上轨道11和下轨道12之间通过支架13进行连接,皮带21的上半部分位于下轨道12的轨道内,定位传感器32固定在上轨道11或下轨道12的一侧,定位传感器32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伺服电机22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优选的为了增加所述传送装置工位运输多晶硅组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述传送装置工位还包括固定在上轨道或者下轨道上的减速传感器31,当多晶硅组件在皮带的带动下运动时,多晶硅组件先经过减速传感器再经过定位传感器。如图3所示,完全固化后的多晶硅组件41被竖立放到所述装置的上轨道11和下轨道12之间,皮带21在伺服电机22的带动下围绕下轨道12进行转动。多晶硅组件41在皮带21带动下向前运动,经过减速传感器31和定位传感器32后最终停止在皮带上。针对多晶硅组件需要进行外观检测、耐高压检测和功率检测,将所述工位布置结构设置为如图4所示的结构。其中,外观检测传送装置工位由三个工位组成,此时位于外观检测传输装置工位两侧的员工可以方便的对多晶硅组件4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进行外观检测。检测后,耐高压检测传输装置工位分别转接经过外观检测传输装置工位合格的组件,对于外观检测不合格的组件,被放到外观检测不合格产品工位,合格的组件进行下一流程耐高压检测;在耐高压检测传输装置工位可以对多晶硅组件进行耐高压测试,不合格的被放到耐高压检测不合格产品工位,合格的多晶硅组件进行下一流程功率检测,功率检测不合格的产品放置到功率检测不合格产品工位,合格的多晶硅组件入库。根据不同的情况中间转送工位还可以穿插的设置在后续工位之间,同一个功能工位的个数也可以根据传送节奏来设置。所述工位布置结构设置巧妙,将组件的各个测试操作步骤通过传送装置工位有效连接到一起,省去了原来的组件操作平台,直接将组件放置在传送装置工位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加入了中间转送工位,从而可以有效的将第一传送装置工位检测的结果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每个工位都能够实现对组件的自动传送功能,减少了工作人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传送装置工位采用组件立式传送结构,省去了原来检测 组件的翻转步骤,不会出现由于翻转组件而造成组件隐裂现象的发生,传送装置工位的轨道上添加了传感器,使组件的运输定位更准确,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权利要求1.一种组件在线检测工位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送装置工位沿Y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第一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中间转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在轨道电机的拖动下可沿轨道运动,轨道电机受控于PLC控制器,轨道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一不合格产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件在线检测工位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传送装置工位沿Y轴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第一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中间转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在轨道电机的拖动下可沿轨道运动,轨道电机受控于PLC控制器,轨道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一不合格产品工位,中间转送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二不合格产品工位,第二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第三传送装置工位,第三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三不合格产品工位,第N传送装置工位的右侧设有第N+1传送装置工位,第N传送装置工位的前侧或后侧设有第N不合格产品工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军海,尹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