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包拉链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904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具装置,特别是一种箱包拉链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壳和底壳;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锁具,所述锁具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锁块和锁芯,锁块包括活动部和控制部,锁芯的下端与锁块的活动部连接;所述锁芯外套设有锁芯套,锁芯套与面壳连接,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锁钩,所述锁钩包括钩部、连接部和移动部,连接部位于钩部和移动部之间,所述控制部位于移动部移动的方向上;所述面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锁具的安装孔,面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钩部外露的锁孔,所述面壳与钩部之间设有用于钩部复位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设置多个锁钩,从而可以固定多个拉链,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装置,特别是一种箱包拉链锁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大,人们在外出时,经常会携带箱包来装载个人物品;为了增加箱包空间容量的伸缩性,很多箱包都采用了拉链复合夹层结构;箱包拉链的拉头一般设有由两个,每个拉头上均设有通孔,为防止拉链轻易被他人拉开,很多人采用一般的锁具,通过锁具的锁钩穿过两个拉头的通孔从而将两个拉头固定于一起。这种固定方式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比如,箱包需要持续保持开锁一段时间,以备放置物品或查找物品,这时锁具需要另外放置,而当拉链需要上锁时,需要找锁具。其次,当箱包在家里放置不需要锁具时,锁具还需要另外放置管理,给管理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箱包拉链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箱包拉链锁,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壳和底壳;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锁具,所述锁具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锁块和锁芯,锁块包括活动部和控制部,锁芯的下端与锁块的活动部连接;所述锁芯外套设有锁芯套,锁芯套与面壳连接,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锁钩,所述锁钩包括钩部、连接部和移动部,连接部位于钩部和移动部之间,所述控制部位于移动部移动的方向上;所述面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锁具的安装孔,面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钩部外露的锁孔,所述面壳与钩部之间设有用于钩部复位的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锁钩的钩部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弯曲且用于上锁的斜面。进一步地,所述锁孔的侧面设有与钩部的尖端相配合的插孔。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锁钩,两个锁钩的移动部层叠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锁钩的移动部的靠近锁芯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锁芯套的侧面朝锁钩方向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方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定位板。进一步地,所述面壳的左侧设有与锁芯配合的套壳,套壳设有与锁芯相配合通孔,套壳与面壳卡接。进一步地,所述锁块的下端面设有限位柱,所述底壳设有与限位柱相配合的弧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箱包拉链锁还包括弹片,弹片包括固定板和与锁孔相配合的弹性片,固定板和弹性片呈V型设置,所述底壳设有与固定板长度相配合的开口,固定板固定于底壳的下端面,弹性片从开口插入并进入锁孔,且弹性片位于锁钩的钩部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底壳设有卡块,面壳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孔,底壳和面壳卡接。进一步地,所述面壳设有螺纹孔,所述底壳设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安装孔,通过螺钉将面壳和底壳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设置多个锁钩,从而可以固定多个拉链,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除去面壳和弹性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锁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个锁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锁芯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锁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另一视角示意图。附图标记为I——底壳2——锁块3——锁芯4——锁芯套5——套壳6——面壳7——弹片8——复位弹簧9——锁钩11——弧形槽12——卡块13——安装孔21——活动部22——控制部23——限位柱41——连接杆42——定位板61——锁孔611——插孔62——卡孔63——螺纹孔71——固定板72——弹性片91——钩部92——移动部93——连接部911——斜面92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书。实施例参见图I至图10,一种箱包拉链锁,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壳6和底壳I ;所述底壳I的一端设有锁具,锁具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锁块2和锁芯3,锁块2包括活动部21和控制部22,锁芯3的下端与锁块2的活动部21连接;所述锁芯3外套设有锁芯套4,锁芯套4与面壳6连接,所述底壳I的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锁钩9,所述锁钩9包括钩部91、连接部93和移动部92,连接部93位于钩部91和移动部92之间,所述控制部22位于移动部92移动的方向上;所述面壳6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锁具的安装孔,面壳6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钩部91外露的锁孔61,所述面壳6与钩部91之间设有用于钩部91复位的弹性件。本技术使用时,通过钥匙开锁,钥匙带动锁芯3以及锁块2旋转,使得锁块2的控制部22不在移动部92移动的方向上,此时锁钩9的移动部92通过外力可以移动,推动钩部91,使得钩部91离开面壳6的锁孔61,便可以将拉链的拉头从锁钩9的钩部91取出,进而打开箱包;接着钩部91在弹性件的推动下,复位进入锁孔61。进行拉链上锁时,先开锁,移动锁钩9的钩部91并将拉链的拉头套入钩部91,接着通过钥匙旋动锁芯3合锁;此时由于锁块2的控制部22位于移动部92移动的方向上并阻碍移动部92移动,进而使得钩部91不能离开锁孔61,实现将拉链上锁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锁钩9的钩部91的上端面设有向下弯曲且用于上锁的斜面911。设计上锁的斜面911,是为了方便箱包拉链锁在合锁的状态下,进行拉链上锁;拉链上锁时,只需要将拉链的拉头的一侧沿着钩部91的斜面911向下压并移动,由于钩部91的上端面为向下弯曲的斜面911,其尖端具有一定弹性,在受到压力时稍微向下弯曲,使得拉头的一侧进入插孔611,并套入钩部91,从而实现拉链上锁的目的。同时由于斜面911是向下弯曲,尖端不具备向上弯曲形变,因此拉头不能从钩部91的尖端退出。进一步地,所述锁孔61的侧面设有与钩部91的尖端相配合的插孔611。当拉链的拉头多次在箱包拉链锁上锁的情况下套入锁钩9的钩部91,从而使得钩部91的尖端向下弯曲一端距离,进而使得钩部91的尖端与锁孔61的侧面形成缝隙,且该缝隙随着这种使用方式的次数增多而增大,致使使用一段时间后,拉头可以直接通过该间隙从钩部91退出;设置插孔611后,即使钩部91的尖端有所弯曲,当钩部91的尖端仍然位于插孔611内,拉链的拉头不易从钩部91的尖端中退出。进一步地,所述底壳I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锁钩9,两个锁钩9的移动部92层叠设置。本实施例中锁钩9设有两个,与一般的拉链设置的两个拉头相对应;两个锁钩9的移动部92层叠设置,因而在开锁、上锁过程中移动部92都受到锁块2的控制部22的限制;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锁钩9可以设置在3个以上,锁钩9的移动部92均层叠设置,因而所有的移动部92均可以受到锁块2的控制部22的限制,进而所有的锁钩9的钩部91在开锁、上锁过程中处于相同的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锁钩9的移动部92的靠近锁芯3的一端设有限位块921,所述锁芯套4的侧面朝锁钩9方向设有连接杆41,连接杆41的下方设有与限位块921相配合定位板42。由于锁钩9在弹性件的推力下,其钩部91 一直处于上锁的状态,为了防止锁钩9的钩部91与锁孔61的侧面多次碰撞而发生钩部91弯曲以至于钩部91与锁孔61侧面之间形成过大间隙的状况,本实施例中设置了限位块921和T型的定位板42,T型的定位板42板的一个侧面位于限位块921向上锁方向移动的方向上,当钩部91与锁孔61侧面将要接触时,限位块921与T型的定位板42板的一个侧面相抵,从而防止钩部91与锁孔61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包拉链锁,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面壳和底壳;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锁块和锁芯,锁块包括活动部和控制部,锁芯的下端与锁块的活动部连接;所述锁芯外套设有锁芯套,锁芯套与面壳连接,所述底壳的另一端至少设有一个锁钩,所述锁钩包括钩部、连接部和移动部,连接部位于钩部和移动部之间,所述控制部位于移动部移动的方向上;所述面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锁具的安装孔,面壳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钩部外露的锁孔,所述面壳与钩部之间设有用于钩部复位的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秀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