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运矿车的料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733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山井下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运矿车的料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于车体后部且可在其上作俯仰动作的料斗,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挡矿单元,挡矿单元包括用于兜挡料斗口部的挡矿板以及沿挡矿板上至少一端部向车体前部方向顺延形成的顺延端,顺延端与料斗外壁间构成铰接转动配合,顺延端与车体间由铰索铰接,顺延端上的铰索点位于顺延端上的铰接点至顺延端顶部的一段位置处,料斗处于初始状态时,挡矿板兜于料斗口部,料斗处于上仰卸料状态时,挡矿板被铰索牵动而与料斗口间产生让矿石下落的敞口。其运载效率高,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矿石在运输时发生的颠落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矿山井下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运矿车的料斗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运矿车主要运用于矿山井下,以装载、运输及倾倒作业为主,也可以运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及建筑等工程,适合于工作条件恶劣、作业现场狭窄、低矮以及泥泞的作业面。传统铲运车往往仅仅配置用于载货的料斗而并无相关的用于挡位料斗口的挡矿板,存在以下缺陷首过小,若想增大单次车的运载量,则只能通过增大料斗的方式解决,然而,受井下巷道等诸多环境影响,其盲目增大料斗的方式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其次,在装载和运输矿石时,由于无挡料装置存在,而井下巷道又多为坑洼路面,其矿石在车辆行驶颠簸时极易从料斗内颠落,具体如图I所示,不但进一步加剧了路面的坑洼及泥泞度,为后续作业设备运输带来影响,同时其滑落路面的坚硬矿石也易划伤后方前进的车辆车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自动化的地下运矿车的料斗装置,其运载效率高,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矿石在运输时发生的颠落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运矿车的料斗装置,包括固定于车体后部且可在其上作俯仰动作的料斗,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挡矿单元,挡矿单元包括用于兜挡料斗口部的挡矿板以及沿挡矿板上至少一端部向车体前部方向顺延形成的顺延端,顺延端与料斗外壁间构成铰接转动配合,顺延端与车体间由铰索铰接,顺延端上的铰索点位于顺延端上的铰接点至顺延端顶部的一段位置处,料斗处于初始状态时,挡矿板兜于料斗口部,料斗处于上仰卸料状态时,挡矿板被铰索牵动而与料斗口间产生让矿石下落的敞口。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首先,通过在现有铲运车料斗的口端设置挡矿板,也即是后挡板,从而将原有的料斗式结构转变为兜式结构,不但增加了车辆单次运输的运载量,提高了其运作效率,同时也减少甚至避免了传统的无挡板结构而导致的矿石在运输中颠簸滑落问题,安全可靠性高;其次,采用上述挡板设计后,料斗处于初始位置时挡矿板兜住料斗口以方便运输,当料斗处于上仰卸料状态时,由于挡矿单元前端被铰索系着于车体上,此时在料斗上仰力、挡矿单元前后端重力以及铰索拉力的联合作用下,挡矿板必然被铰索牵动而不会与料斗同步动作,从而导致挡矿板与料斗口间由初始兜合状态变为两者逐渐出现配合间隙,料斗继续上仰动作,致使挡矿板与料斗口间间隙最终被铰索拉至达到足以卸料的程度,以实现其卸料操作,整个过程无需额外的辅助卸料元件,自身可自动动作,结构简单且卸料效率高。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铲运机载货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载货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地下运矿车的料斗装置,包括固定于车体后部且可在其上作俯仰动作的料斗10,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挡矿单元,挡矿单元包括用于兜挡料斗口部的挡矿板21以及沿挡矿板21上至少一端部向车体前部方向顺延形成的顺延端22,顺延端22与料斗10外壁间构成铰接转动配合,顺延端22与车体间由铰索23铰接,顺延端22上的铰索点位于顺延端22 上的铰接点至顺延端22顶部的一段位置处,料斗10处于初始状态时,挡矿板21兜于料斗口部,料斗10处于上仰卸料状态时,挡矿板21被铰索23牵动而与料斗口间产生让矿石下落的敞口,如图2-4所示。上述结构实际动作状态可参考图2-4所示,当料斗10处于初始位置时,也即铲运车处于正常载货运输阶段时,其挡矿板21位于料斗10 口部并整体兜住料斗口以方便运输;当铲运车驶达货运目的地并开始卸料操作时,料斗10开始在车辆自带的顶升装置作用下执行上仰卸料动作,由于挡矿单元的以其铰接点划分的前端处已经被铰索23系着于车体上,此时在料斗10上仰力、挡矿单元前后端重力以及铰索23拉力的联合作用下,挡矿板21必然被铰索23牵动而不会与料斗10同步动作,从而导致挡矿板21与料斗10 口间由初始兜合状态变为两者逐渐出现配合间隙,料斗10继续上仰动作,致使挡矿板21与料斗10 口部间隙最终被铰索23拉至达到足以卸料的程度,以实现其卸料操作,整个过程无需额外的辅助卸料元件,整个过程自动而方便,工作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且卸料效率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挡矿单元外形呈槽状,其槽底构成用于挡位料斗10 口部的挡矿板21,其两侧槽壁沿料斗10侧壁向车体前部顺延形成顺延端22。换句话说,本技术为追求挡矿单元的工作稳定性,从而将其设置呈槽状的对称结构,当然,此时其铰索23自然也呈对称的分置于料斗10的两侧壁处,从而保证在料斗10作俯仰动作时铰索23对于挡矿板21的施力平衡性,最终使其工作性能满足实际所需。更进一步的,为具体挡矿单元的实际构造,如图2-3所示,所述挡矿单元外形呈方槽状,其挡矿板21上的与料斗10 口配合处呈与料斗10 口形状吻合的方板状,顺延端22外形呈“L”字形板状,其“L”字形顺延端22上的短端与挡矿板21短边处贴合固接且其顺延端22的短端指向方向朝下设置。前述中,其铰索23长度可自行根据现场情况以及料斗10需要在上仰多少角度时执行卸料操作等状况而实地设定,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上述描述而直接得出的;然而,为保证其卸料效率,同时避免因挡矿单元开合角度过大或过小而导致的装置无法正常开合或卸料困难现象,此处设定铰索23长度等于料斗10位于上仰极限位置且顺延端22长端呈水平状态布置时两铰索点间距。上述长度在料斗10位于上仰极限位置且顺延端22长端呈水平状态时,直接通过量具测量,或者直接通过数模计算得知,获取结果方式为多种,就其数据测算方式而言均为常识性操作,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的,车体包括后机架30,料斗10位于后机架30上且与其构成铰接摆动配合,料斗装置还包括分置于料斗10两侧壁处的举升油缸40,举升油缸40缸体铰接后机架30且其活塞杆端分别抵压铰接于料斗10两侧壁设置;为保证在减低铰索23成本的同时确保其本身强度满足所需,所述铰索23选用为链条,铰索23固接车体的一端固定于后机架30上,如图2-4所示。进一步的,为具体实现料斗10与挡矿单元间的铰接转动配合关系,此处将料斗10侧壁的与挡矿单元顺延端22配合处设置有销轴部或销孔部,顺延端22相应位置处设置销孔部或销轴部,两者间构成铰接转动配合;考虑到销孔部与销轴部间的直接配合必然伴随大量摩擦磨损现象,此处在销孔部与销轴部间夹设有耐磨铜套,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具体操作时还可考虑在两者间布置滑动介质或滚动介质,从而部分降低两者间的磨损量。此外,本技术还在料斗10侧壁的与挡矿单元顺延端22配合处设置有用于防止矿石砸毁铰接点的保护座,从而确保不会由于铲运车停车装货时,因矿石正常入斗而导致的矿石砸坏铰接点的现象发生,其整体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稳定,市场前景广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料斗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料斗10上方边沿处的防护挡罩50,所述防护挡罩50罩设范围覆盖顺延端22上的其铰接点至顺延端22顶部的一段位置处。实际结构可参照图2-3所示,将其视为整体设置为呈横“7”型的水平横向扣设于顺延端22上的罩体单元,其一方面可以作为防护元件,以保证在矿石入斗时防止其砸坏顺延端22,同时也可作为顺延端22动作时的挡位元件,从而保证顺延端22与料斗10间的可靠动作,防止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运矿车的料斗装置,包括固定于车体后部且可在其上作俯仰动作的料斗(10),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挡矿单元,挡矿单元包括用于兜挡料斗口部的挡矿板(21)以及沿挡矿板(21)上至少一端部向车体前部方向顺延形成的顺延端(22),顺延端(22)与料斗(10)外壁间构成铰接转动配合,顺延端(22)与车体间由铰索(23)铰接,顺延端(22)上的铰索点位于顺延端(22)上的铰接点至顺延端(22)顶部的一段位置处,料斗(10)处于初始状态时,挡矿板(21)兜于料斗口部,料斗(10)处于上仰卸料状态时,挡矿板(21)被铰索(23)牵动而与料斗口间产生让矿石下落的敞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泉范湘生胡智君徐尚斌贺龙明汪鹏程卓义李发斌佘天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