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0701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用于向移动模台供料,包括机架、设有隧道式加热区的烘箱,在机架上设有延伸至第一上料区的第一上料轨道、延伸至第二上料区的第二上料轨道、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第一上料轨道和第二上料轨道上下分层设置且在机架上形成重叠区,第一上料轨道上滑动设有通过第一升降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第一上料架,第二上料轨道上滑动设有通过第二升降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第二上料架,主传送带的一端位于重叠区下方,另一端向隧道式加热区内延伸,副传送带位于移动模台和主传送带的另一端之间,第一上料架下方设有真空吸盘,第二上料架下方设有针刺取料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能得到保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制造装置,尤其是涉及汽车前围下垫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前围下垫作为隔音降噪产品,广泛的使用在各种车型中,可以有效的使汽车的消音降噪效果得到大幅的提升。通常前围下垫的制造工艺为将多层片材先后叠放,调整后上料,送入隧道式烘箱内高温烘烤85s,再转移至模台上,送入压制机内模压成型,压制后的半成品再经过水刀切割切孔,形成成品前围下垫。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较多,特别是进料过程中,多个片材原料在转移过程时使用人工方式操作,效率较低,且劳动强度较大,存在放置定位不准确的因素,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用于向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供料,包括机架、设有隧道式加热区的烘箱,在所述机架上设有延伸至第一上料区的第一上料轨道、延伸至第二上料区的第二上料轨道、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第一上料轨道和第二上料轨道上下分层设置,且在所述机架上形成重叠区,第一上料轨道上滑动设有通过第一升降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第一上料架,第二上料轨道上滑动设有通过第二升降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第二上料架,主传送带的一端位于重叠区下方,另一端向所述隧道式加热区内延伸,副传送带位于所述移动模台和主传送带的另一端之间,第一上料架下方设有真空吸盘,第二上料架下方设有针刺取料气缸。在机架两侧分别设有上料区,机架上设有上下两层分别延伸至两个上料区的上料轨道,且在机架上形成一个上料的重叠区,可以分别通过两个上料架通过真空或针刺方式分别取料并交替在重叠区放料,重叠后的原料通过主传送带运送至烘箱内加热烘烤,然后通过副传送带传送到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上,整个工序可以实现自动操作,无需人工搬运和摆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两种原材料片材分别从机架的两个侧面送入,互相之间不会干扰,产品质量也能得到保证。所述第一上料轨道和所述第二上料轨道相互垂直。便于充分利用机架侧面的空间,方便系统安装维护,同时便于通过上料车等机械工具将材料运送至上料区附近。在所述第一上料架下方设有限位开关。用于防止被吸取的片材过度变形,影响定位和压制。本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从机架两侧分别交替叠放上料,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定位准确,产品质量得到保证。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I、机架,2、烘箱,3、隧道式加热区,4、加热元件,5、压制机,6、移动模台,7、移动模轨,8、移模电机,9、举升气缸,10、第一上料轨道,11、第二上料轨道,12、第一上料架,13、第二上料架,14、重叠区,15、护网,16、第一电机,17、真空吸盘,18、限位开关,19、第一升降气缸,20、第二电机,21、针刺取料气缸,22、第二升降气缸,23、主传送带,24、主传送带电机,25、副传送带,26、副传送带电机,27、第一上料区,28、第二上料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阅图1-2,一种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设置在压制机5的移动模台6前,包括机架I和烘箱2,烘箱2内设有隧道式加热区3以及加热元件4,压制机5包括通过移模电机8驱动在移动模轨7上运动的移动模台6,且在移模导轨7上设有举升气缸9,用于将移动模台6上的模具上举进行压制。压制机5位于机架I的一端,在机架I的另一端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上料区27和第二上料区28,机架I上设有向第一上料区27延伸的第一上料轨道10,在第一上料轨道10下方的机架I上设有向第二上料区28延伸的第二上料轨道11,第二上料轨道11与第一上料轨道10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这样在机架I上形成上料的重叠区14,从机架I的两个侧面可以分别进行上料操作。第一上料轨道10上设有通过第一电机16驱动可滑动的第一上料架12,该第一上料架12可通过第一升降气缸19驱动上下运动,第一上料架12的下方设有真空吸盘17和限位开关18 ;第二上料轨道11上设有通过第二电机20驱动可滑动的第二上料架13,该第二上料架13通过第二升降气缸22驱动上下运动,在第二上料架13的下方设有针刺取料气缸21,主传送带23位于机架I上,其一端位于重叠区14的下方,另一端向隧道式加热区3内延伸,副传送带25位于移动模台6和主传送带23的另一端之间。机架I的侧面设有护网15。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轨道10和第二上料轨道11相互垂直设置,也可以不垂直设置,但从方便操作和上料的角度考虑,垂直设置为优选方案。以使用三元乙丙胶皮EPDM和热熔毡为原料生产前围下垫的作业过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的生产方法热熔毡作为第二原料先通过第二上料架13送入重叠区14,并放置在下方,三元乙丙胶皮EPDM作为第一原料通过第一上料架12送入重叠区14,并放置在热熔毡的上方,进行加热烘烤后压制成型。热熔毡和EPDM的片材分别通过运载工具送至两个上料轨道的端部下方。启动系统,第二上料架13移动至第二上料轨道11的端部,第二升降气缸22动作使第二上料架13向下运动至热熔毡片材上方,针刺取料气缸21动作取料,取料后第二上料架13向上动作到位;在启动的同时,第一上料架12移动至第一上料轨道10的端部,第一升降气缸19动作使第一上料架12向下运动至EPDM片材上方,当限位开关18动作时,启动真空吸盘17,吸住片材,取料后第一上料架12向上运动到位;热熔毡取料到位后,第二电机20动作,第二上料架13移动至机架I的重叠区14上方,第二升降气缸22动作使第二上料架13向下运动至主传送带23的上方,针刺取料气缸21动作,放下热熔毡片材,放料后第二上料架13向上运动,到位后,第二电机20动作,使第二上料架13移动至第二上料轨道11的端部,开始第二次上料操作;之后第一电机16动作,第一上料架12移动至机架I的重叠区14上方,第一升降气缸19动作使第一上料架12向下运动至主传送带23的上方,真空吸盘17关闭,EPDM片材被放下,叠放在热熔毡片材上方,放料后第一上料架12向上运动,到位后,第一电机16动作,使第一上料架12移动至第一上料轨道10的端部,开始第二次上料操作。材料叠放后,主传送带电机24启动,将材料送入烘箱2内加热烘烤,通过控制主传送带电机24的启动时间,控制主传送带23的移进长度,单个片材的加热烘烤时间是85秒,此时第一上料架12和第二上料架13重复上料动作,片材被依次送入烘箱内,本实施例中,当第四块片材被送入烘箱2时,第一块片材也从烘箱2内出来送入副传送带25上,副传送带电机26启动,将加热烘烤后的片材送入移动模台6上,进入压制机内进行压制操作。重复上述各步骤,便可以实现前围下垫的连续进料操作。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用于向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供料,包括机架、设有隧道式加热区的烘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设有延伸至第一上料区的第一上料轨道、延伸至第二上料区的第二上料轨道、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第一上料轨道和第二上料轨道上下分层设置,且在所述机架上形成重叠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侧吸附合成进料系统,用于向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供料,包括机架、设有隧道式加热区的烘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设有延伸至第一上料区的第一上料轨道、延伸至第二上料区的第二上料轨道、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第一上料轨道和第二上料轨道上下分层设置,且在所述机架上形成重叠区,第一上料轨道上滑动设有通过第一升降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第一上料架,第二上料轨道上滑动设有通过第二升降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第二上料架,主传送带的一端位于重叠区下方,另一端向所述隧道式加热区内延伸,副传送带位于所述移动模台和主传送带的另一端之间,第一上料架下方设有真空吸盘,第二上料架下方设有针刺取料气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建杨明才罗严陶周时铮郑金梅吴卫国陈雪进何燕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华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