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592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包括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壳体,该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用来与微气泡发生器的压缩泵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该模块上还设有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另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贯通。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了与进水通道相连的进气通道,因而此时无需进气泵,即可利用压缩泵抽水时在进水通道内产生的负压,将空气顺势地带入到进水通道中,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器,具体指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
技术介绍
微气泡是对直径50 μ m以下气泡的总称,目前这种微气泡的应用很广,如可以应用到水处理净化领域,利用微气泡和混凝剂、絮凝剂的作用,将含油污水中的油量物质及悬浮物疑聚,然后上浮至水体表面,以达到污物的分离。或应用在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槽中,用来提高反应效率。但更多的是,微气泡被广泛地应用至卫浴设备中,如较为常见的气泡浴,利用微气泡中携带的气体及水气与皮肤面的动态接触,可以很好地起到清洁皮肤、按摩人体的效果,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现有的微气泡发生器一般包括有压缩泵(即高压水泵)、与压缩泵进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该压缩泵的出口相连接的溶气罐以及与溶气管的出口相连的出水管。使用时,水被·吸入压缩泵内,经压缩泵内的叶片高速旋转搅打或压缩后初步混入水中,气水混合物再被送到溶气罐中进一步加压混合,使气水混合物在溶气罐内作更进一步的混合。在上述微气泡发生器中,为了能获得微气泡,必须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空气。传统的做法仅是利用溶气罐内的空气,故一旦溶气罐内的空气用完,就需要关闭压缩泵,排空溶气罐内的水后才能再一次启动使用,因而这种方式导致微气泡发生器只能断续工作。为此,人们在微气泡发生器中增设了气泵,利用气泵给压缩泵及溶气罐源源不断的提供空气,以使微气泡发生器能连续工作。显然,在上述改进方案中,需要单独设置一台气泵,同时根据需要还要配置相应的电气控制模块,以便气泵提供的空气能满足需求量。或者在连接气泵出口和溶气罐入气口的输气管道中安装用来控制空气流量的控制阀,因而这样的结构会导致整个发生器体积大,成本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增加了气泵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使微气泡发生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的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包括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壳体,该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用来与微气泡发生器的压缩泵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该模块上还设有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另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贯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气通道上安装有能控制该进气通道流量的气量调节阀。优选的是,所述的模块上安装有控制所述进水通道通断的控制阀,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阀下游的进水通道相贯通。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内还插装有导气管,以使进气通道内的气体顺畅地导入到进水通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增设了与进水通道相连的进气通道,因而此时无需进气泵,即可利用压缩泵抽水时在进水通道内产生的负压,将空气顺势地带入到进水通道中,因而本技术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中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3俯视的局部剖视图(换气轴转动90度后);图6为图5中的II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6所示,该微气泡发生器包括有外壳I、位于外壳I内的压缩泵2和溶气罐3,其中外壳I又由相互组合连接的罩体11和底座12组成,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包括进水通道41,该进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4上,该模块4直立固定于上述底座12上,在该模块4内还设有进气通道42以及位于进水道下方的排水通道43,其中进水通道41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的罩体11,并在该端安装有进水接头5,以便于外界的进水管相连;该进水通道41的另一端411外露于模块4的侧面上,并通过进水连接管(图中未示)与压缩泵2的入口 21相连。同理,上述排水通道43 —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的罩体11,并在该端安装有排水接头6,以便于外界的排水管相连,该排水通道43的另一端431外露于模块的侧面上,通过排水连接管(图中未示)与溶气罐3的出口 32相连。溶气罐3的入口 31通过中间管路与压缩泵的出口 22相连。上述模块4上的进气通道42位于进水通道41的上方,该进气通道42的一端外露于模块的顶部,另一端与进水通道41相贯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流水量和空气流量,在上述模块中还安装有控制进水通道通断的控制阀7和能控制该进气通道流量的气量调节阀8,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优选地与控制阀下游的进水通道相贯通,并且该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内插装有导气管9。为了按需能在微气泡中加入其它所需的气体,在上述模块中还开有与进气通道42相贯通的轴孔44,在该轴孔中安装有换气轴10,换气轴的头部连接有露于罩体之外的旋钮20,该换气轴10的尾部开有轴向盲孔101,并在换气轴上径向开有与该盲孔相贯通的第一径向孔102和第二径向孔103,相对应地,在模块的侧壁、顶面上分别开有与该第一径向孔相对应的第一换气口 45和与第二径向孔相对应的第二换气口 46,同时在模块上安装有与第一换气口相贯通的气体接头30(气体接头30与第一换气口相连接的管道在图中未表示),该气体接头上安装有卡紧气体连接管的按钮40。为了提高操作手感,在换气轴上还设有定位销50,当第一径向孔与第一换气口相对应时,该定位销与模块相抵,以使操作者及时获知已转动到第一径向孔与第一换气口相对齐的状态。当微气泡发生气正常工作时,若需要加入微量空气,则只要转动旋钮,使第二换气口与第二径向孔相对齐,此时空气依次经第二换气口、第二径向孔、盲孔进入到进气通道中,然后开启控制阀,启动压缩泵,压缩泵在抽送水液时,利用产生的负压,将进气通道内的空气一并抽入压缩泵内,经压缩泵内的叶片高速旋转搅打或压缩后初步混入水中,气水混合物再被送到溶气罐中进一步的加压混合,使气水混合物在溶气罐内进一步的混合。这 时,从排水通道出来的水因含有大量的气,在花洒头瞬间释放压力,混在水中的气体突然聚合形成细小微气泡而呈乳白色,用该微气泡进行洗浴,可以起到很好的清洁、按摩皮肤的效果O权利要求1.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包括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壳体,该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用来与微气泡发生器的压缩泵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该模块上还设有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另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通道上安装有能控制该进气通道流量的气量调节阀。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上安装有控制所述进水通道通断的控制阀,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阀下游的进水通道相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端内还插装有导气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包括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壳体,该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用来与微气泡发生器的压缩泵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该模块上还设有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另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贯通。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进水结构,包括有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壳体,该进水通道的另一端用来与微气泡发生器的压缩泵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该模块上还设有一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另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