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大米、淀粉类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的米粉(面)加工机,其特点是改现有米粉加工机的单螺杆为多螺杆,出料口采用扁长方形孔,并加设了调温片和传动齿轮箱,与现有米粉加工机相比,不但保持了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而且可连续加工、加工效率高、加工区温度可调节,米粉挤出后成带状分布,便于取放、烘烤均匀,即可加工米粉,也能加工米面,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大米和淀粉类农付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的米粉(面)加工机。随着市场对快餐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国内外对米粉(面)加工机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实现米粉(面)工业化生产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的米粉加工机,只能做米粉,而加工不出米面,米粉机的具体结构是以单一的螺杆推进原粉,原粉在螺杆套内经螺杆旋转推进产生高温高压,然后从圆形出料口强行挤出,在出料口外部设有一具有若干圆形小通孔的成形片,经过高温高压后的原粉从出料口经成形片上的小通孔挤出后,即成为熟了的米粉。现有米粉加工机因为其推进原粉方式为单一螺杆推进,出料口为圆孔,因而存在着不能连续加工,对原粉的粒度,含水和含油量限制范围小、杀菌效果差、加工效率低,而且加工温度不能调节、米粉挤出后成一大把不好取放、烘烤不均匀、不能生产出米面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加工区温度可调节、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米粉(面)加工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推进原粉的部件由2~8根螺杆〔12〕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排列而成,每根螺杆分为两节,两节之间设有调温片〔13〕;出料口为长方形孔,其孔口外部安放有成形片〔17〕和成形片压板〔18〕;在动力与螺杆之间设计传动齿轮箱〔10〕。本技术的螺杆〔12〕分为两节,每节均呈圆管形,其内孔两端部位各有一圆台阶,在圆台阶上各设计有一个端面中线互相垂直的键槽,其中一个键槽的端面中线通过螺杆端面中心线与螺杆螺旋的起始点重合;-->螺杆螺旋角为10度~30度,螺旋的起始点离端面2~15mm,法面齿形为矩形。本技术的调温片〔17〕为一台阶形金属圆片,其中央有一与传动轴〔6〕连接的圆孔和键槽,在其外圆周与台阶外圆之间一周设计有均匀分布的8~36个小孔,键槽正对面偏一旁的前2孔、前3孔、前4孔、前5孔或前6孔连通,调温片外径与螺杆〔12〕外径相等,其台阶外径与螺杆螺旋底径相等。本技术的螺杆套〔15〕为一呈扁形的金属箱体,其两端分别与传动齿轮箱〔10〕、出料弯头〔16〕固连,其上部有一沿箱体宽度方向的长方形进料孔,箱体内沿箱体长度方向设计有2~8个互相平行的用于放置螺杆〔12〕,并能让螺杆在其内转动的圆通孔,相邻圆孔相交连通,圆孔与长方形进料孔连通。本技术的传动齿轮箱〔10〕为一上面敞开的方形盒,其右端与螺杆套〔15〕固连,底部固定于上机架〔19〕顶部,两端面与螺杆套〔15〕对应设计有安装传动轴〔6〕的轴孔,传动轴通过轴承〔5〕与传动齿轮箱连接,在传动齿轮箱的右端与螺杆套〔15〕连接处向里凹进,凹进部分的底部设计有使渗出的润滑油不致于流入螺杆套内的滞油槽,在箱体一个侧面中央位置设计有用以观察润滑油液面高度的圆油标孔,油标孔中密封固定一透明板而形成油标〔28〕。本技术的传动轴〔6〕为台阶形刚性金属圆轴,右部有与螺杆〔12〕、调温片〔13〕连接的键槽,右端设计有一同心螺纹孔,传动轴与轴承〔15〕内圈为静配合连接,左部装有传动齿轮〔8〕;其中一根左端接皮带轮。本技术的出料弯头〔16〕呈“”形,其左端与螺杆套〔15〕固连,其下部出料口为扁长方形孔,在长方形孔的出口外部设置有成-->形片〔17〕,成形片通过成形片压板〔18〕用螺栓或固定夹与出料弯头头〔16〕固定,出料弯头出料口端面和其与螺杆套〔15〕连接端互相垂直。本技术的成形片〔17〕为一长方形薄金属板,在其与出料弯头〔15〕出料口的对应部位设计有小端直径为0.4~1.6mm的小圆锥孔,形成网筛状的筛片。本技术的成形片压板〔18〕为一长方形金属板,其中央设计有与出料弯头〔16〕出料口对应的长方形孔,在其两端各有一等高的凸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的米粉加工机相比,不但保持了现有米粉加工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而且可连续加工、加工效率高、加工区温度可调节,米粉挤出后成带状分布,便于取放、烘烤均匀,即可加工米粉,也能加工米面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剖视)图(相对于附图1放大)。附图3是本技术的传动轴〔6〕右端结构示意(附图2的M放大)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4是本技术的成形片〔17〕装配示意(附图1的M放大)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出料弯头〔16〕俯视示意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6是本技术的出料弯头〔16〕的侧视示意(附图5的纵剖面)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7是本技术的成形片压板〔18〕主视示意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8是本技术的成形片压板〔18〕的侧视示意(附图7的纵剖面)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9是本技术的成形片〔17〕主视示意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0是本技术的螺杆〔12〕的左视示意(附图11的左视)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1是本技术的螺杆〔12〕的主视示意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2是本技术的螺杆〔12〕的右视示意(附图11的右视)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3是本技术的螺杆〔12〕的齿形示意(附图11的M放大(剖视))图。附图14是本技术的螺杆套〔15〕的俯视示意(附图15的纵剖面)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5是本技术的螺杆套〔15〕的主视示意(附图14的A-A剖面)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6是本技术的调温片〔13〕的侧视示意(附图17的纵剖面)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7是本技术的调温片〔13〕的主视示意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8是本技术的传动齿轮箱〔10〕的俯视示意(附图19的纵剖面)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19是本技术的传动齿轮箱〔10〕的主视示意(附图18的横剖面)图(相对于附图2放大)。-->附图20是附图1的俯视(剖视)图(相对于附图1放大)。附图21是本技术的螺杆套〔12〕的主视示意图(相对于附图20放大)。实施例: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两个实施例,下面对照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由动力部分、机架部分、机体部分和冷却风扇四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包括动力机〔23〕、皮带〔1〕和皮带轮〔3〕。(两实施例动力机均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皮带采用三角皮带);机架部分由上机架〔19〕和下机架〔22〕组成,上机架与下机架用螺钉固定连接,上机架顶部放置传动齿轮箱〔10〕并用螺栓紧固,下机架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电动机〔23〕搁置于下机架底部并用螺栓固定,上机架与下机架四周均用铁皮包住,上机架正面设置一活动门,其底面放一块搁板,内部空间形成一个工具箱。机体部分包括传动轴〔6〕、传动齿轮箱〔10〕、轴承套〔4〕、〔9〕、轴承端盖〔27〕、轴承〔5〕、传动齿轮〔8〕、螺杆〔12〕、螺杆套〔15〕、调温片〔13〕、进料斗〔11〕、出料弯头〔16〕、成形片〔17〕和成形片压板〔18〕;传动轴〔6〕为台阶形刚性金属圆轴,右部有与螺杆〔12〕、调温片〔13〕连接的键槽,右端设计有一同心螺纹孔,传动轴与轴承〔5〕内圈为静配合连接,右部装有传动齿轮〔8〕,其中第一根传动轴左端接皮带轮。从左至右与传动轴配合的零部件为轴承端盖〔27〕(第一根为皮带轮〔3〕、轴承座〔4〕、轴承〔5〕、传动齿轮〔8〕、轴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米粉(面)加工机,包括动力部分、机体部分、机架部分和冷却风扇,其特征是:用于推进原粉的螺杆〔12〕为2~8根,每根由2节组成,两节之间设有调温片〔13〕;出料口为扁长方形孔,出口外部设置有成形片〔17〕和成形片压板〔18〕;在动力与螺杆〔12〕之间设计有传动齿轮箱〔10〕。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米粉(面)加工机,包括动力部分、机体部分、机架部分和冷却风扇,其特征是:用于推进原粉的螺杆[12]为2~8根,每根由2节组成,两节之间设有调温片[13];出料口为扁长方形孔,出口外部设置有成形片[17]和成形片压板[18];在动力与螺杆[12]之间设计有传动齿轮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米粉(面)加工机,其特征是:螺杆〔12〕由2节组成,每节均呈圆管形,其内孔两端部位各有一圆台阶,在圆台阶上各设计有一个端面中线互相垂直的键槽,其中一个键槽的端面中线通过螺杆端面中心线与螺杆螺旋的起始点重合;螺杆螺旋角为10度~30度,螺旋的起始点离端面2~15mm,法面齿形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米粉(面)加工机,其特征是:调温片〔13〕为一台阶形金属圆片,其中央有一与传动轴〔6〕相连接的圆孔和键槽,在其外圆周与台阶外圆之间一周设计有均匀分布的8~36个小孔,键槽正对面偏一旁的前2孔、前3孔、前4孔、前5孔或前6孔连通,其外径与螺杆〔12〕外径相等,其台阶外径与螺杆螺旋底径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米粉(面)加工机,其特征是:螺杆套〔15〕为一呈扁形的金属箱体,其两端分别与传动齿轮箱〔10〕、出料弯头〔16〕固连,其上部有一沿箱体宽度方向的长方形进料孔,进料孔上部固定进料斗〔11〕,箱体内沿箱体长度方向的同一水平面内设计有2~8个互相平行的用于放置螺杆〔12〕,并能让螺杆在其内转动的圆通孔,相邻圆孔相交连通,圆孔与长方形进料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米粉(面)加工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林,
申请(专利权)人:张炳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