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192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其包括有一PWM芯片及一稳压管,所述PWM芯片的反馈端连接至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稳压管的阳极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PWM芯片不会因负载的瞬时高压而进入保护模式,同时,还通过其自身的电流检测端而进行过流保护及短路保护,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带负载能力,适用于如功放电源、打印机电源等负载电流变化较大的电子产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产品中,常常通过驱动电源而为电路供电,这些电路作为负载而连接至驱动电源。为避免负载电流过大所造成的威胁,驱动电源中常常通过PWM芯片而实现过载保护,随着负载电流的逐步增加,PWM芯片的反馈端电压也会逐步升高,当反馈端的电压上升至PWM芯片的门限电压时,PWM芯片将进入保护模式,从而,使驱动电源处于保护打嗝状态或无输出。但是,在负载电流瞬时变化较大的场合,例如功放电源、打印机电源等产品,PWM芯片会由于对瞬时高压的错误判断而进入保护模式,从而使电子产品停止工作,这种情况为设计和研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技术难题。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未曾披露能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方法,因此,现有的驱动电源不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较大的电子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以令驱动电源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较大的电子产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其包括有一 PWM芯片及一稳压管,所述PWM芯片的反馈端连接至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稳压管的阳极接地。优选地,该电路还包括有一光耦及一基准源,所述光耦的光敏管集电极连接至反馈端,其光敏管发射极接地,该光耦的发光管阳极通过第一电阻而连接至电源端,其发光管阴极连接至基准源的阴极,该光耦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基准源的阳极接地,其控制极通过第四电阻而连接至驱动电源的输出端,该控制极还通过第五电阻接地。优选地,所述基准源的阴极还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二电容、第三电阻及第五电阻接地。优选地,所述反馈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中,PWM芯片的反馈端与地之间通过稳压管连接,当负载电流增加时,PWM芯片的反馈端FB电压升高,且令驱动电源的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降低,其中,驱动电源输出电压的降低与负载电流的增加保持线性变化,当反馈端的电压上升到稳压管的钳位值时,稳压管因反向击穿而导通,此时,即使负载电流继续增加,反馈端的电压依然保持在稳压管的钳位值而不会达到PWM芯片的门限值,PWM芯片不会进入保护模式。同时,由于PWM芯片自身的电流检测端具有过流保护及短路保护的作用,所以,可通过该电流检测端而实现对驱动电源的过载保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PWM芯片不会因负载的瞬时高压而进入保护模式,同时,还通过其自身的电流检测端而进行过流保护及短路保护,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带负载能力,适用于如功放电源、打印机电源等负载电流变化较大的电子产品中。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如图I所示,其包括有一 PWM芯片U3及一稳压管ZDl,所述PWM芯片U3的反馈端FB连接至稳压管ZDl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l的阳极接地。上述电路结构中,PWM芯片U3的反馈端FB与地之间通过稳压管ZDl连接,当负载电流增加时,PWM芯片的反馈端FB电压升高,且通过PWM芯片U3对其输出的脉宽信号进行调制,令驱动电源的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降低,其中,驱动电源输出电压的降低与负载电流的增加保持线性变化,当反馈端FB的电压上升到稳压管ZDl的钳位值时,稳压管ZDl因反向击穿而导通,此时,即使负载电流继续增加,反馈端FB的电压依然保 持在稳压管ZDl的钳位值而不会达到PWM芯片U3的门限值,PWM芯片U3不会进入保护模式。同时,由于PWM芯片U3自身的电流检测端具有过流保护及短路保护的作用,所以,可通过该电流检测端而实现对驱动电源的过载保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PWM芯片U3不会因负载的瞬时高压而进入保护模式,且通过其自身的电流检测端而进行过流保护及短路保护,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带负载能力,适用于如功放电源、打印机电源等负载电流变化较大的电子产品中。如图I所示,该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还包括有一光耦U2及一基准源U1,所述光耦U2的光敏管集电极连接至反馈端FB,其光敏管发射极接地,该光耦U2的发光管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l而连接至电源端VDD,其发光管阴极连接至基准源Ul的阴极,该光耦U2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R2,所述基准源Ul的阳极接地,其控制极通过第四电阻R4而连接至驱动电源的输出端Vout,该控制极还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该电路中,当驱动电源的输出端电压Vout有较小波动时,由于第四电阻R4及第五电阻R5的分压作用,基准源Ul控制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且基准源Ul的导通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光耦U2的导通角,由于光耦U2的光敏管集电极连接反馈端FB,其发射极接地,使反馈端FB的电压随着光耦U2的导通角而发生改变,以令PWM芯片U3根据反馈端FB的电压变化而对其输出的脉宽信号进行调制,从而进一步调整驱动电源的输出端Vout的电压,抑制输出电压的波动。如图I所示,基准源Ul的阴极还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及第五电阻R5接地,从而滤除基准源Ul阴极的杂波干扰。反馈端FB通过第一电容Cl接地,以滤除反馈端FB的杂波干扰。本实施例中,稳压管ZDl选用钳位值是3V-5V的稳压管,但是,这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选用其它钳位值的稳压管。例如,可以选择一个钳位值更大的稳压管,以实现对光耦U2的保护,其保护原理为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控制IC失效或者PCB布线之间铜钼短路,尤其是高压电路与光耦U2的光敏管短路时,稳压管ZDl可将高电压旁路接地,保护光耦U2不会被高电压烧坏,保护安规器件,使产品更加安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中,PWM芯片U3的反馈端FB与地之间通过稳压管ZDl连接,使PWM芯片U3不会因负载的瞬时高压而进入保护模式,且通过其自身的电流检测端而实现过流保护及短路保护。同时,当驱动电源的输出端电压Vout有较小波动时,PWM芯片U3可以根据反馈端FB的电压变化而进一步调整驱动电源的输出端Vout的电压,抑制输出电压的波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过载保护,还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带负载能力,适用于如功放电源、打印机电源等负载电流变化较大的电子产品中,在驱动电源
攻克了较大的技术难点,使驱动电源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上所述只是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有一 PWM芯片(U3)及一稳压管(ZD1),所述PWM芯片(U3)的反馈端(FB)连接至稳压管(ZDl)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l)的阳极接地。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有一光耦(U2)及一基准源(Ul ),所述光耦(U2)的光敏管集电极连接至反馈端(FB),其光敏管发射极接地,该光耦(U2)的发光管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l)而连接至电源端(VDD),其发光管阴极连接至基准源(Ul)的阴极,该光耦(U2)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止PWM芯片误保护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有一PWM芯片(U3)及一稳压管(ZD1),所述PWM芯片(U3)的反馈端(FB)连接至稳压管(ZD1)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林李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科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