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奇异变形菌及其在微生物被膜抑制和减毒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7405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生物被膜抑制和减毒相关的细菌菌株。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与生物被膜抑制和减毒相关的细菌菌株具体为奇异变形菌(Proteus?mirabilis)10#,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6426。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奇异变形菌(Proteus?mirabilis)10#CGMCC?No.6426具有抑制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减毒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奇异变形菌(Proteus?mirabilis)10#CGMCC?No.6426制剂的活性成分(代谢物)不影响病原菌的生长,不产生胁迫压力,产生耐药性几率低;(2)奇异变形菌(Proteus?mirabilis)10#CGMCC?No.6426制剂的活性成分(代谢物)不仅仅抑制了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还降低了病原菌的毒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涉及一种与生物被膜抑制和减毒相关的细菌菌株,特别涉及一种与生物被膜抑制和减毒相关的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当今生物及医药领域,对抗细菌的入侵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却使细菌产生了日趋严重的耐药性,大大降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最近,更是出现了“超级细菌”,对抗生素完全免疫。这无疑为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敲响了警钟。因此,寻找治疗细菌感染的新方法已成为燃眉之急。研究表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抗生素对病原菌产生胁迫压力,而病原菌在压力下产生适应性变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致病菌会形成微生物被膜,为其提供一层保护屏障。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 如医学材料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自身菌落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现已证实约有90%的微生物生活在微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BF)系统中,80%的细菌性疾病与细菌生物膜有关。受微生物被膜的保护,大多数药物只能杀灭微生物被膜表面的微生物,而微生物被膜内部的微生物则是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微生物被膜在病原菌耐药性方面的巨大作用,因此,通过干扰或抑制病原菌微生物被膜来减弱其致病性已成为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新思路。微生物被膜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微生物之间的群体交流达到控制毒力释放并抑制生物膜结构的目的,它并不对微生物本身进行杀灭,因此,不会对微生物的生存产生压力,也就不会导致新的“耐药性”产生。它不仅可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毒性,而且可以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物被膜,使病原微生物丧失保护,增加对普通药物的易感性。因此,微生物被膜抑制剂很有可能成为“超级抗生素”,实现对多种致病菌甚至包括“超级细菌”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生物被膜抑制和减毒相关的细菌菌株。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细菌菌株具体为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 10#,该菌株已于2012年8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登记号为 CGMCC No. 6426。所述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 10#CGMCC No. 6426为革兰氏阴性菌,菌落成淡黄色,表面湿润、表面平坦、边缘放射状,在显微镜下观察为短棒状。生理生化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明胶水解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尿素酶阳性,木糖阳性。其16s rDNA的序列详见序列表中序列I。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剂的活性成分为所述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10#CGMCC No. 6426 的代谢物。所述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 10#CGMCC No. 6426,或所述制剂在如下(al)- (a3)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al)制备抑制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产品;(a2)制备抑制病原囷毒力因子的广品;(a3)鉴定病原菌生物被膜抑制菌。 所述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 10#CGMCC No. 6426,或所述制剂在如下(bl)- (b4)中的应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bl)制备降低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总量的产品;(b2)制备抑制病原囷弹性蛋白酶广生量的广品;(b3)制备抑制病原菌水解酶产生量的产品;(b4)制备与抗生素共同作用提高对病原菌的杀伤效率的产品。在上述应用中,所述病原菌具体可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对应的抗生素为卡那霉素。在上述应用中,所述水解酶具体可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或脂酶。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所述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发酵培养所述奇异变形菌(Proteus mirabilis)10#CGMCC No. 6426,收集发酵产物(即所述奇异变形菌(Proteusmirabilis) 10#CGMCC No. 6426的代谢物),获得所述制剂。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可为28 37°C。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的温度具体为30°C。所述发酵培养的时间可为24-36小时;所述发酵培养的方式可为旋转震荡培养,所述旋转震荡培养的转速可为150-220转/分钟,具体如220转/分钟,旋转半径可为13. 5cm ;所述发酵培养的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具体的溶质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氯化钠,溶剂为水,所述蛋白胨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0g/L,所述酵母提取物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5g/L,所述氯化钠在所述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10g/L ;所述培养基的pH可为7. O。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收集发酵产物的步骤后还可包括将所述发酵产物离心,取上清过滤,获得滤液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液即为所述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的转速具体为12000r/min,所述离心的时间具体为20min,所述离心半径具体为13. 5cm,所述离心温度具体为4°C ;所述过滤采用的滤膜孔径具体为0. 22 μ m。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病原菌生物被膜抑制菌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鉴定或辅助鉴定病原菌生物被膜抑制菌的方法具体可为如下(A)或(B)所述(A)具体可包括如下(I)和(2)的步骤(I)向所述病原菌的生长体系中添加待检测菌的发酵产物作为实验组,以不添加所述待检测菌的发酵产物的空白中所述病原菌的生长体系作为对照组;检测所述实验组和所述对照组中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的形成总量;(2)根据如下方法判断所述待检测菌是否为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抑制菌若所述实验组中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形成总量低于(统计学上显著低于)所述对照组中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形成总量,则所述待检测菌为或候选为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抑制菌;反之,则所述待检测菌不为或候选不为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抑制菌。所述(B)具体可包括如下(3)和(4)的步骤(3)向所述病原菌的生长体系中添加待检测菌的发酵产物作为实验组,以不添加所述待检测菌的发酵产物的空白中所述病原菌的生长体系作为对照组;检测所述实验组和所述对照组中所述病原菌的毒力因子的产生量;(4)根据如下方法判断所述待检测菌是否为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抑制菌若所述实验组中所述病原菌的毒力因子的产生量低于(统计学上显著低于)所述对照组中所述病原菌的毒力因子的产生量,则所述待检测菌为或候选为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抑制菌; 反之,则所述待检测菌不为或候选不为所述病原菌的生物被膜抑制菌。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实验组中,所述待检测菌的发酵产物在所述病原菌的生长体系中的体积分数具体可为1°/Γ5% ;所述病原菌的生长体系的0D_可为O. 02-0. 05 (如O. 02,或O. 05);所述病原菌的生长体系中的培养基具体可为LB液体培养基或M63液体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病原菌具体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奇异变形菌(Proteus?mirabilis)10#,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64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中华余时琛陈璐常虹朱小山周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