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它包括进瓶组件和回转式定位组件,所述回转式定位组件在沿输送带Ⅰ输送方向上位于进瓶组件的下方。通过分解动作,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工作时得到分瓶操作和定位操作两个操作步骤,两个动作分别由两套独立工作、相互之间的动作具有衔接关系的组件完成。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采用三轴驱动分瓶定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分瓶定位操作中被定位的容器数量不受限制的目的,而且定位精确高、容器正立摆放率达到百分之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直线灌装技术中,容器进行灌装前需要经过分瓶定位操作,分瓶定位的目的在于方便灌装部件、封口部件、抓取瓶子的部件对在预定位置上的瓶子进行抓取操作。分瓶定位操作需要保证相邻容器之间的间距符合灌装部件、封口部件、抓取部件的作业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分瓶定位装置为双螺杆结构,它设有平行的两根螺杆,每根螺杆上的螺纹的螺距都相同,并且两根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分瓶定位装置连接在输送容器的输送带上,当有容器被输送带输送到分瓶定位装置所在位置时,两根螺杆上的螺纹将容器夹持并使之随转动的螺杆继续向原有运动方向被输送。输送带上的容器相互之间紧紧排列, 所以分瓶定位装置上被夹持的容器也是紧挨着,两根螺杆的螺纹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无空载的现象。受限于螺杆为塑料材质的原因,现有技术中分瓶定位装置的长度极为有限。若螺杆长度超过设计极限则易出现弯曲的现象,此时既不利于分瓶定位操作也不能承受过大的扭力。因此常见的分瓶定位装置多为短距结构。 为提高螺杆的机械强度,使螺杆在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分瓶定位装置的螺杆,在螺杆中心设置金属材质的中心柱,通过金属中心柱的支撑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弯曲的问题。但是,该技术同样不能满足长度更长的使用要求,螺杆设计过长同样会出现弯曲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分瓶定位装置只能一次提供少量定位分布的容器。采用双螺杆结构的分瓶定位装置,还存在定位精度低、瓶身容易倾斜的缺点。导致缺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螺杆本身的结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瓶定位操作中被定位的容器数量不受限制的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位精确、容器正立摆放的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包括进瓶组件,所述进瓶组件包括输送带I和进瓶螺杆,所述进瓶螺杆位于输送带I 一侧且位于输送带I的上方,所述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还包括回转式定位组件,所述回转式定位组件在沿输送带I输送方向上位于进瓶组件的下方。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回转式定位组件至少包括输送带II、皮带轮II、电机II和挡条II,所述输送带II安装在两个皮带轮II上,其中一个皮带轮II与电机II连接,所述输送带II位于皮带轮II之间的部位为直线输送段,所述输送带II上设有等间距间隔排列的拨瓶CN 102910444 A书明说2/5页杆,所述拨瓶杆设有凸出在输送带II的输送面上的工作臂,所述拨瓶杆的工作臂位于输送带I的上方,所述挡条II和进瓶螺杆都位于输送带I的相同一侧,所述输送带II位于输送带I的另一侧并且与挡条II呈相对的位置关系。进瓶螺杆、拨瓶杆都位于输送带I的上方,进瓶螺杆、拨瓶杆、输送带I三者都有独立的动力源,由此形成三轴驱动分瓶定位技术。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采用三轴驱动分瓶定位技术后,进瓶组件通过进瓶螺杆只完成分瓶操作,由回转式定位组件单独完成定位操作。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在实现分瓶定位操作的过程中分两步骤,首先分瓶操作,然后定位操作。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双螺杆共同转动来同时完成分瓶和定位的工作方式,该技术方案明显可以使涉及两个操作步骤的组件的机械结构得到优化。拨瓶杆只在竖直方向上起到等间距定位作用,故回转式定位组件的长度可以随意设定。加长后输送带II受皮带轮II的支撑,避免在水平方向产生弯曲。所以,分瓶定位操作不再受进瓶螺杆长度的影响,而且被定位容器数量可通过增加输送带II的长度以及增加拨瓶杆数量的方式增加。三轴驱动分瓶定位技术中拨瓶杆与输送带I以相同速度同向运动,两者之间相对静止,容器置于拨瓶杆之间 时其底部受到输送带I的支撑作用,这样容器就能正立摆放在输送带I上,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与现有技术依靠螺纹推进容器的方式比较,该技术可以大大确保容器正立摆放率,而且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立摆放率。拨瓶杆为等间距分布,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双螺杆上不可调的螺纹来定位容器,拨瓶杆间距具有可以调节的优点, 因此可以达到更高的定位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直线输送段在沿输送带I输送方向上的第一个拨瓶杆与进瓶螺杆的螺纹的末端相对。该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分瓶操作和定位操作之间的连贯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输送带I所处回转平面与输送带II所处回转平面垂直, 并且输送带I的回转方向与输送带II的回转方向相同。输送带I与输送带II垂直的位置关系,能够充分保证进入直线输送段的拨瓶杆可以横向切入工作区,进而以缓和的方式与来自进瓶组件的容器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拨瓶杆的工作臂垂直设置在输送带II上。该结构能更好的保证拨瓶杆以切入的方式进入工作区,避免对容器产生激烈的碰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拨瓶杆在工作臂的末端两侧都设有对应容器外形结构的弧形凹口。弧形凹口的结构能够让拨瓶杆的工作臂更加贴合容器外表面,避免由于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引起的刮擦,使工作臂与容器外表面之间形成面接触的连接过程,以此保护容器不受损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挡条II长度至少为输送带II的直线输送段长度。挡条II 可以确保分布在拨瓶杆之间的容器始终处于输送带I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进瓶螺杆的螺纹的螺距在沿着输送方向上逐渐增大。由于容器始终在输送带I上,故在进瓶螺杆分瓶后容器之间的距离增加,这样更有利于容器得到回转式定位组件的定位操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回转式定位组件还包括空载检测传感器,所述空载检测传感器正对于直线输送段上任意两个相邻拨瓶杆之间的区域。空载检测传感器可以检测到4相邻拨瓶杆之间夹持的容器,这样就能通过在各个正对于相邻拨瓶杆之间的区域的位置设置空载检测传感器来检测直线输送段上的载瓶情况。在发生空载时空载检测传感器及时反映空载信息,以便空载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空载检测传感器正对于第一个拨瓶杆和在沿输送带I输送方向上与第一个拨瓶杆相邻的拨瓶杆之间的区域。空载检测传感器设置在该位置的设计可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效果稳定的技术方案。由于进瓶螺杆进瓶是连续的,通常进瓶螺杆连接的供应容器的输瓶轨道上会集聚足够多数量的容器,进瓶螺杆连续不断输出容器后直线输送段上夹持满容器,这样在第一个拨瓶杆和第二个拨瓶杆之间肯定会有容器;当有容器卡在输瓶轨道上时,进瓶螺杆最终会无法提供给足够数量的容器到直线输送段内, 因此直线输送段上会出现没有夹满容器的情况,此时在第一个拨瓶杆和第二个拨瓶杆之间肯定没有容器。那么通过检测该处的容器就能判断空载是否发生。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解动作,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工作时得到分瓶操作和定位操作两个操作步骤,两个动作分别由两套独立工作、相互之间的动作具有衔接关系的组件完成。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采用三轴驱动分瓶定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分瓶定位操作中被定位的容器数量不受限制的目的,而且定位精确高、容器正立摆放率达到百分之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的使用示意图I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的使用示意图II ;图3为图I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它包括进瓶组件,所述进瓶组件包括输送带Ⅰ(2)和进瓶螺杆(4),所述进瓶螺杆(4)位于输送带Ⅰ(2)一侧且位于输送带Ⅰ(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灌装工艺用分瓶定位装置还包括回转式定位组件,所述回转式定位组件在沿输送带Ⅰ(2)输送方向上位于进瓶组件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正,姜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