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537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底座(3-1)、设置在机架内的驱动电机(3-6)、设置在底座的传动盘(3-2)、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盘(3-7)、与传动盘相连的转盘(3-3)、设置在转盘上2-8根的纱筒固定杆(3-4)和设置在转盘上2-8根的纱张力排布杆(3-5);纱筒固定杆与纱张力排布杆交替、均匀、对称的设置在转盘上;纱筒固定杆与纱张力排布杆数量相等;驱动盘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盘转动。优点:缠绕置于同一机架,同时又保留操控的独立性,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废品率,又不增加额外的操控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缠绕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圆管双头拉缠设备上的缠绕机构。
技术介绍
纤维缠绕和拉挤成型都是复合材料工业中发展历史最久,早已获得广泛应的制造技术。纤维缠绕工艺的最突出特点是有可能按复合材料结构的载荷需要,沿最佳方向布置增强材料,制成高结构效率制品。特别适于制造内压容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管材和贮罐等复合材料结构,在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建设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然而,纤维缠绕技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沿制品轴向铺设纯纵向即角度纤维较为困难,限制了它在某些结构类管状制品的制造中的应用。 所谓拉挤-缠绕工艺是在拉挤工艺的固化成型之前的适当环节之间引入缠绕工艺,构成一个以拉挤工艺为主,配以缠绕的复合材料成型系统。纤维缠绕可以加浸溃系统以前,即先缠绕,后浸胶;也可以加在浸胶后,即先浸胶,后缠绕,缠绕纤维经过二次浸胶缠绕层可以在制品的最外层,也可以放在制品的内、外表面,或者夹在两层单向纤维中间。很显然,从拉挤-缠绕结构的性能分析考虑,把缠绕层配置在最外层是最合理的;但往往会给工艺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对较大直径圆管来说,在拉挤过程中容易引起缠绕层的滑移和错位。影响拉挤工艺的顺利实施和制品性能的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把缠绕层放在两个单向层之间。当直径较小时,如采用适当的纱版宽度,就可避免上述缠绕层滑移和错位。拉挤设备配套的缠绕设备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机的环向缠绕类似,为大缠绕角螺旋缠绕,只是芯模不旋转,只做轴向运动。一定数量的纱团装在旋转的纱盘上,纱盘载着纱团绕芯模公转,同时纱团绕本身的纱轴自转。纱团数,纱盘转速应同拉挤设备及工艺配套,能根据不同直径的管状制品需要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缠绕、拉挤两个工艺装置在同一机架上完成,同时又保留操控的独立性,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废品率,又不增加额外的操控难度的缠绕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机架内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底座的传动盘、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盘、与传动盘相连的转盘、设置在转盘上2-8根的纱筒固定杆和设置在转盘上2-8根的纱张力排布杆;纱筒固定杆与纱张力排布杆交替、均匀、对称的设置在转盘上;纱筒固定杆与纱张力排布杆数量相等;驱动盘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盘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纱筒固定杆的数量为4 ;纱张力排布杆的数量为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采用第一链轮代替传动盘,采用第二链轮代替驱动盘;驱动盘通过链条带动传动盘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电机为调速电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缠绕、拉挤两个工艺装置在同一机架上完成,设计的纱筒固定杆和纱张力排布杆能有效的使缠绕纱带有一定张力的排布于芯棒上,且缠绕纱的张力可以调节,纱团数,纱盘转速应同工艺配套,能根据不同直径的管状制品需要进行调节。的同时又保留操控的独立性,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废品率,又不增加额外的操控难度。缠绕置于同一机架,同时又保留操控的独立性,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废品率,又不增加额外的操控难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_1、底座,3-2、传动盘,3-3、转盘,3-4、纱筒固定杆,3-5、纱张力排布杆,3-6、驱动电机,3~7、驱动盘。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I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缠绕机构如图I所示,包括底座3-1、传动盘3-2、转盘3-3、纱筒固定杆3-4、纱张力排布杆3-5、驱动电机3-6和驱动盘3-7。缠绕机构3的底座3-1固定在固定安装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圆管双头拉缠设备的机架上、传动盘3-2设置在底座3-1上,转盘3-3设置在传动盘3-2上;四根的纱筒固定杆3-4和四根的纱张力排布杆3-5交替、均匀、对称的设置在转盘3-3上。驱动电机3-6设置在机架I上用来给缠绕机构3提供驱动力,驱动电机3-6通过设置在驱动电机3-6输出轴上的驱动盘3-7与传动盘3-2通过传送带相连。本装置中的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第一链轮代替传动盘3-2,采用第二链轮代替驱动盘3-7 ;驱动盘3-7通过链条带动传动盘3-2转动。传动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传动原理相同,这里不做详细的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1)、设置在机架内的驱动电机(3-6)、设置在底座(3-1)的传动盘(3-2)、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盘(3-7)、与传动盘(3-2)相连的转盘(3-3)、设置在转盘(3-3)上2-8根的纱筒固定杆(3-4)和设置在转盘(3-3)上2_8根的纱张力排布杆(3-5 );纱筒固定杆(3-4 )与纱张力排布杆(3-5 )交替、均匀、对称的设置在转盘(3-3)上;纱筒固定杆(3-4)与纱张力排布杆(3-5)数量相等;驱动盘(3-7)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盘(3-2)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纱筒固定杆(3-4)的数量为4;纱张力排布杆(3-5)的数量为4。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一链轮代替传动盘(3-2),采用第二链轮代替驱动盘(3-7);驱动盘(3-7)通过链条带动传动盘(3-2)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机(3-6)为调速电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缠绕机构,包括底座(3-1)、设置在机架内的驱动电机(3-6)、设置在底座的传动盘(3-2)、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盘(3-7)、与传动盘相连的转盘(3-3)、设置在转盘上2-8根的纱筒固定杆(3-4)和设置在转盘上2-8根的纱张力排布杆(3-5);纱筒固定杆与纱张力排布杆交替、均匀、对称的设置在转盘上;纱筒固定杆与纱张力排布杆数量相等;驱动盘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盘转动。优点缠绕置于同一机架,同时又保留操控的独立性,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废品率,又不增加额外的操控难度。文档编号B29C70/32GK102909865SQ20121030548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国祥, 吕永安, 杨德兴 申请人:南京斯贝尔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1)、设置在机架内的驱动电机(3?6)、设置在底座(3?1)的传动盘(3?2)、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盘(3?7)、与传动盘(3?2)相连的转盘(3?3)、设置在转盘(3?3)上2?8根的纱筒固定杆(3?4)和设置在转盘(3?3)上2?8根的纱张力排布杆(3?5);纱筒固定杆(3?4)与纱张力排布杆(3?5)交替、均匀、对称的设置在转盘(3?3)上;纱筒固定杆(3?4)与纱张力排布杆(3?5)数量相等;驱动盘(3?7)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盘(3?2)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祥吕永安杨德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斯贝尔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