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转轴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507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转轴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转子转轴的第一加工基准段和第二加工基准段水平放置在可沿直线导轨道滑动的第一托架上和第二托架上;万向节连接机床卡盘和转子转轴的头部端面,再调整转子转轴,使转子转轴的旋转轴与机床卡盘的旋转轴重合后,然后由连接机床卡盘和转子转轴头部端面的万向节带动所述转子转轴转动,车刀对所述转子转轴进行加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转子转轴能在自由状态下充分释放应力,消除了内应力产生的变形而引起转子转轴振动;这有助于以提高转子转轴加工的精度,保证转子转轴的形位公差圆度、圆柱度、跳动及同轴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使用中转子的转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 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的方法,尤其是一种转子转轴加工的方法。
技术介绍
超高速大型电机转子 转轴加工工艺要求很高,它的形位公差以及加工中的内应力变形引起转子转轴振动,直接影响转速的提高。所以电机转速越高,转子转轴加工的难度就增大。现有转子转轴加工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一夹一拖托的加工方法,即卡盘夹住转轴一端,另一端托架支撑;另外一种是双顶针加工方法。这两种加工方法,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力始终得不到的释放,同时受到设备精度影响,形位公差圆度、圆柱度、跳动及同轴度等因素缺陷不能解决。造成转子转轴的转速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子转轴加工的方法,其有利于转子转轴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力的释放,减少转子转轴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从而有力提高转子转轴的转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骤,将所述转子转轴的第一加工基准段和第二加工基准段分别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线导轨道滑动的第一托架上和第二托架上;第二步骤,采用万向节连接所述转子转轴的头部端面和机床卡盘;第三步骤,通过调整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调整转子转轴,使所述转子转轴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转子转轴的旋转轴与机床卡盘的旋转轴等高;通过万向节调整转子转轴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的旋转轴与所述机床卡盘的旋转轴重合;第四步骤,所述机床卡盘开始旋转,并且通过万向节带动转子转轴旋转,设置于所述水平直线导轨或者与所述水平直线导轨平行的另一水平直线导轨上的大拖板沿着其所在的水平直线导轨,靠近所述转子转轴并带动车刀进刀,对所述转子转轴的外圆周面进行加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架上设置第一调节支撑爪组,第二托架上设置第二调节支撑爪组,所述第一调节支撑爪组和所述第二调节支撑爪组分别支撑所述转子转轴的第一加工基准段和第二加工基准段,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支撑爪组和所述第二调节支撑爪组,调整所述转子转轴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保持水平,并且所述转子转轴的旋转轴与所述机床卡盘的旋转轴等高。进一步的,所述机床卡盘上固定设置第一法兰,转子转轴头部端面固定设置第二法兰;所述万向节连接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由巴氏合金制成。进一步的,所述转子转轴上设置端面跳动检测表和圆跳动检测表,检测所述转子转轴的跳动。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转子转轴加工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即在在对转子转轴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采用双托架对转子转轴进行支撑,使转子转轴能在自由状态下应力得到充分释放,消除了内应力产生的变形而引起转子转轴振动。有助于以提高转子转轴加工的精度,保证转子转轴的形位公差圆度、圆柱度、跳动及同轴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提高使用中转子的转速。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转轴加工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第一托架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为了能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骤,将所述转子转轴I的第一加工基准段12和第二加工基准段13分别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线导轨道52滑动的第一托架2上和第二托架3上;所述第一托架2上设置第一调节支撑爪组21,所述第二托架3上设置第二调节支撑爪组31,所述第一调节支撑爪组21和所述第二调节支撑爪组31分别支撑所述转子转轴的第一加工基准段12和第二加工基准段13,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托架2上的第一调节支撑抓组21包括两个调节支撑螺栓,所述第二托架3的第二调节支撑爪组31同样设置两个调节支撑螺栓,所述第一调节支撑爪组21上的两个螺栓和第二调节支撑爪组31上的两个螺栓,分别支撑所述转子转轴I的第一加工基准段12和第二加工基准段13。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在后续步骤中调整转子转轴I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I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转子转轴I的旋转轴与所述机床卡盘51的旋转轴等高。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支撑爪组21和所述第二调节支撑爪组31上的螺栓,调整所述转子转轴I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I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转子转轴I的旋转轴与所述机床卡盘51的旋转轴等高。第二步骤,机床卡盘5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第一法兰41,转子转轴头部端面14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第二法兰42,万向节4连接所述第一法兰41和第二法兰42。万向节4是购买的标准件。第一法兰41的作用是夹持机床卡盘5,第二法兰42的作用是连接转子转轴4。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后续步骤中,增加万向节4的灵活性,便于调整转子转轴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I的旋转轴与所述机床卡盘51的旋转轴重合;第三步骤,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托架2上的第一调节支撑爪组21和所述第二托架3上的第二调节支撑爪组31上设置的调节螺栓,使所述转子转轴I保持水平,并调节所述转子转轴的高度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I保持水平,并使所述转子转轴I的旋转轴与机床卡盘51的旋转轴等高;通过连接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42的万向节4调整转子转轴I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I的旋转轴与所述机床卡盘51的旋转轴重合;第四步骤,所述机床卡盘51开始旋转,并且通过万向节4带动转子转轴I旋转,设置于水平直线导轨52的大拖板53沿着所述水平直线导轨52,靠近转子转轴1,带动设置与刀架56上的车刀54进刀,对所述转子转轴I的外圆周面进行加工。当然,大拖板设置在与所述水平直线导轨52平行的另一水平直线导轨上也是可以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加转子转轴加工的便利性。本方法中,机床卡盘不起夹持作用,而只起带动转子转轴I旋 转的作用。转子转轴I加工过程中,可沿水平直线导轨6滑动的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支撑转子转轴1,因此转子转轴I能在自由状态下加工,有效克服了因为加工过程中的内应力而造成的转子转轴I的变形,以及由变形而造成的转子的振动。同时,转子转轴I的尾部端面15与机床顶尖55分离,这使转子转轴I加工时应力进一步释放。以上技术手段都保证了有助于以提高转子转轴加工的精度,保证转子转轴I的形位公差圆度、圆柱度、跳动及同轴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提高转子的转速。 除此之外,所述的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由巴氏合金制成,这是由于在滑动巴氏合金支架上确立转子转轴I的圆度、同轴度、跳动,有助于消除机床精度对转子转轴I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的精度更高。为了检测转子转轴I的在过程中的跳动,所述转子转轴I上设置端面跳动检测表7和圆跳动检测表8,检测所述转子转轴I的跳动。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骤,将所述转子转轴(I)的第一加工基准段(12)和第二加工基准段(13)分别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线导轨道(52)滑动的第一托架(2)上和第二托架(3)上; 第二步骤,采用万向节(4)连接所述转子转轴(I)的头部端面(14)和机床卡盘(51); 第三步骤,通过调整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调整转子转轴(I),使所述转子转轴(I)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转子转轴(I)的旋转轴与机床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转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骤,将所述转子转轴(1)的第一加工基准段(12)和第二加工基准段(13)分别架放置在可沿水平直线导轨道(52)滑动的第一托架(2)上和第二托架(3)上;第二步骤,采用万向节(4)连接所述转子转轴(1)的头部端面(14)和机床卡盘(51);第三步骤,通过调整第一托架(2)和第二托架(3)调整转子转轴(1),使所述转子转轴(1)保持水平,并且使所述转子转轴(1)的旋转轴与机床卡盘(51)的旋转轴等高;通过万向节(4)调整转子转轴(1)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使所述转子转轴(1)的旋转轴与所述机床卡盘(51)的旋转轴重合;第四步骤,所述机床卡盘(51)开始旋转,并且通过万向节(4)带动转子转轴(1)旋转,设置于所述水平直线导轨(52)或者与所述水平直线导轨(52)平行的另一水平直线导轨上的大拖板(53)沿着其所在的水平直线导轨,靠近所述转子转轴(1),并带动车刀(54)进刀,对所述转子转轴(1)的外圆周面进行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