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放站,所述直放站包括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和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其中,所述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由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由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组成。与现有高功率直放站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述直放站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中不包含上行次级低噪声放大器模块,因此可以降低直放站的上行增益,使得在将所述直放站部署在现有技术中的高功率直放站所处位置时,其上行增益比空间损耗要低,从而降低直放站本身噪声到达宿主基站时的强度,降低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达到降低对宿主基站的上行干扰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直放站。
技术介绍
直放站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放站不但能够增加室内或室外的网络覆盖,还可以增加空闲基站的话务负荷、分摊基站话务量以及优化系统参数等。目前,按传输媒质的不同可将直放站分为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以及移频直放站,按实现技术的不同可将直放站分为模拟直放站和数字直放站,按技术体制的不同可将直放站分为GSM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直放站、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直放站、TD-SCDMA (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直放站和TD-LTE (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直放站等,按功率等级的高低可将直放站分为高功率直放站和微功率直放站。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高功率直放站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高功率直放站包括位于重发端11的第一双工器模块12和位于施主端13的第二双工器模块14、在上行链路过程中涉及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15、上行选频模块16和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17,以及在下行链路过程中涉及的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18、下行选频模块19和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20。具体地,所述高功率直放站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15包括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51和上行次级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52,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17包括上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171和上行末级功率放大器模块172,其中,在高功率直放站的上行链路过程中,第一双工器模块12依次通过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51、上行次级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52、上行选频模块16、上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171以及上行末级功率放大器模块172与第二双工器模块14相连;所述高功率直放站的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18包括下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81和下行次级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82,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20包括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201和下行末级功率放大器模块202,其中,在高功率直放站的下行链路过程中,第二双工器模块14依次通过下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81、下行次级低噪声放大器模块182、下行选频模块19、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201以及下行末级功率放大器模块202与第一双工器模块12相连。所述高功率直放站的上行输出功率为lW(30dBm),下行输出功率为5 20W(37 43dBm),其上下行增益均为90dB左右。基于现有技术中高功率直放站的配置参数,主要将其应用在如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同时,为了克服宿主基站与直放站之间的空间损耗,常将直放站配置在其与宿主基站之间的空间损耗与其上下行增益大体相同的位置。例如,对于高功率直放站来说,由于其上行输出功率为IW (30dBm),相对较高,可以承受较高的空间损耗,因此可以将其设置在距离宿主基站较远的地点,同时,为了克服宿主基站与直放站之间的空间损耗,应保证该地点的空间损耗与该高功率直放站的上下行增益基本一致,即可以将其设置在空间损耗可达90dB的距离宿主基站较远的地点,此时该高功率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和空间损耗基本一致。但是,对于直放站来说,将其设置在上下行增益和空间损耗基本一致的地点时,会将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抬高3dB (假设直放站本身的噪声系数和宿主基站相同)。当宿主基站下挂数量较多的直放站,且每个直放站本身的噪声系数和宿主基站相同、均设置在上下行增益与各自的空间损耗基本一致的地点时,还会进一步抬高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如表I所不,为宿主基站下挂直放站的数量与该宿主基站上行噪声抬闻量的对应关系表。 宿主基站下挂直放站的数量宿主基站上行噪声抬高量_I__3. OdB_· ~24.8dB ~36. OdB ~47. OdB ~57.8dB ~79. OdB~910. OdB表I由表I可知,当宿主基站下挂的直放站数量越来越多时,该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抬高量也会越来越大。例如,当宿主基站下挂的直放站数量为9时,此时,该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抬高量会增加到10dB,相当于将该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抬高了 10倍,会大大干扰宿主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其它用户的上行信号的接收且会大幅缩小宿主基站的覆盖范围。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将直放站设置在其上下行增益和直放站与宿主基站之间的空间损耗基本一致的地点时,会抬高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假设直放站本身的噪声系数和宿主基站相同),从而干扰宿主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其它用户的上行信号的接收,缩小宿主基站的覆盖范围;当宿主基站下挂数量较多的直放站,且每个直放站本身的噪声系数和宿主基站相同、均设置在上下行增益与各自的空间损耗基本一致的地点时,所述直放站对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的抬高量会更为明显,大大干扰宿主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其它用户的上行信号的接收且会大幅缩小宿主基站的覆盖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放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直放站部署在其上下行增益与空间损耗一致的地点时,抬高宿主基站的上行噪声,从而对宿主基站造成上行干扰的问题。一种直放站,包括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和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其中所述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由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由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直放站还包括第一双工器模块、第二双工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和下行选频模块第一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中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与第二双工器模块相连;第二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下行选频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中的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与第一双工器模块相连。一种直放站,包括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和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其中所述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由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由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和下行末级小功率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直放站还包括第一双工器模块、第二双工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和下行选频 模块第一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中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与第二双工器模块相连;第二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下行选频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中的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和下行末级小功率放大器模块与第一双工器模块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放站,所述直放站包括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和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其中,所述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由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由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组成。与现有高功率直放站相比,由于本技术中所述直放站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中不包含上行次级低噪声放大器模块,因此可以降低直放站的上行增益,使得在将所述直放站部署在现有技术中的高功率直放站所处位置时,其上行增益比空间损耗要低,从而降低直放站本身噪声到达宿主基站时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放站,包括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和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由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由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组成;所述直放站还包括第一双工器模块、第二双工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和下行选频模块:第一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中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与第二双工器模块相连;第二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下行选频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中的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与第一双工器模块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放站,包括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和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由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组成; 所述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由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组成; 所述直放站还包括第一双工器模块、第二双工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和下行选频模块 第一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上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中的上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上行选频模块、上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与第二双工器模块相连; 第二双工器模块依次通过下行低噪声放大器组件、下行选频模块、下行功率放大器组件中的下行预功率放大器模块与第一双工器模块相连。2.一种直放站,包括上行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鹏,张俪,许灵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