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128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外周上,各温差发电模组包括刚性基板、散热基板、夹设在刚性基板和散热基板之间的若干热电片、在刚性基板的沿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以及自汽车尾气管向刚性基板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第一连接件,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之间;以及抱箍机构,包括在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邻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旋拧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温差发电装置产品轻便,且易安装和拆卸,发电功率可自由搭配,有助于推广对汽车尾气发电装置的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日俱增车辆的节能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然而内燃机所消耗燃油中60%以上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绝大部分以汽车尾气余热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能源浪费。据测定,汽车行驶中排放尾气的温度可达600°C以上,若对这部分热量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可以大大节省汽车的油耗,同时达到节能解排、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可以有效的回收汽车行进中的尾气热量。温差发电设备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无运动部件等特点,在低品位热能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把它 安装在内燃机的尾气管上,能够将内燃机运行余热直接转换为电能,供汽车内电气设备使用。与传统的车载交流发电机相比,温差发电设备产生的电力完全不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达到了节油效果。汽车尾气管通常具有非平面形状的外形轮廓,普通的平面块状形式的温差发电片(热电片)不能直接安装在现有的汽车尾气管上,需要对温差发电片或汽车尾气管作适应性处理。中国专利CN201507346U披露了一种技术方案,其利用一种独立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使用时截断原有的汽车尾气管以接入该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该技术方案需要对尾气管进行改动,改动操作难度较大,另外,对于不同品牌汽车的不同排气结构的尾气管而言,接入的温差发电装置可能存在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隐患。中国专利CN200997576Y披露了一种技术方案,使用弧形热电片直接固定于尾气管外表面,避免了对汽车尾气管结构进行改动,然而对热电片的生产和低温端的散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生产和使用难度。中国专利CN201523345U和CN201277082Y分别公开了使用与尾气管外形契合的导热平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避免了使用弧形热电片,减小了生产和使用难度。然而会大量增加整个装置的重量,增加发动机负荷,抵消尾气发电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各型号汽车的尾气管外径均不相同,需要对各种型号的尾气管单独设计单独加工,不利于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以提高对尾气管外形的适应能力。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外周上,各温差发电模组包括刚性基板、散热基板、夹设在刚性基板和散热基板之间的若干热电片、在刚性基板的沿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以及自汽车尾气管向刚性基板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第一连接件,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之间;以及抱箍机构,包括在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邻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旋拧螺栓。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导热基座由抵接汽车尾气管的若干导热弹性片组成。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导热基座包括设置在两隔热板的下端之间的柔性基板和位于柔性基板和刚性基板之间的若干导热弹性片。进一步地,上述若干导热弹性片焊接在柔性基板和刚性基板之间。进一步地,上述柔性导热基座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连接在柔性基板与隔热板之间。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合页和使合页保持在闭合状态的弹性元件,第一·连接件的合页的两个合页板分别与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进一步地,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的温差发电模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温差发电模组分别位于汽车尾气管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在本技术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柔性导热基座的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串联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安装时仅需要将适配抱箍机构的抱紧长度即可适应大多数类型的汽车尾气管,解决现有技术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设备需要对特定规格的尾气管进行特殊设计以及产品自重过大等问题,产品轻便,且易安装和拆卸,发电功率可自由搭配,有助于推广对汽车尾气发电装置的使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安装拆卸方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温差发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温差发电模组在适应尾气管外形后的状态;图4是图3所示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抱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是图I所示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的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汽车尾气管3温差发电模组31柔性基板32导热弹性片33刚性基板34热电片35散热基板36隔热板37缓冲件21第二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3、24第一连接件72旋拧螺栓71、73螺钉5散热风扇6散热水冷器8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I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3,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I外周上,各温差发电模组3包括刚性基板33、散热基板35、夹设在刚性基板33和散热基板35之间的若干热电片34、 在刚性基板33的沿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36、以及自汽车尾气管I向刚性基板33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第一连接件23、24,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36之间;以及抱箍机构,包括在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临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例如通过螺钉73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2、以及连接第二连接件21和第三连接件22的旋拧螺栓72。在本技术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柔性导热基座的温差发电模组沿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串联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安装时仅需要将适配抱箍机构的抱紧长度即可适应大多数类型的汽车尾气管,解决现有技术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设备需要对特定规格的尾气管进行特殊设计以及产品自重过大等问题,产品轻便,且易安装和拆卸,发电功率可自由搭配,有助于推广对汽车尾气发电装置的使用,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安装拆卸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温差发电模组3自装接对象(即汽车尾气管I)向外依次包括柔性基板31、多个导热弹性片32、刚性基板33、温差发电片34和散热基板35,每个温差发电模组在散热基板以下的外侧包覆设有隔热板36,且隔热板36通过螺钉与刚性基板相固定。隔热板可选用如绝热陶瓷,绝热玻璃,石棉等刚性绝热材料。其底缘与装接对象接触处的外形可以选择弧面、平面等多种形式,以方便与尾气管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基板35上设有散热风扇5,实现散热。在刚性基板33与散热基板35之间形成结构相对稳定的温差发电区域。以刚性基板33为界,其上表面部分主要负责温差发电,其下表面部分主要与该温差发电模组的安装相关。利用所设的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沿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外周上,各所述温差发电模组包括刚性基板、散热基板、夹设在所述刚性基板和散热基板之间的若干热电片、在所述刚性基板的沿所述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以及自所述汽车尾气管向所述刚性基板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之间;以及抱箍机构,包括在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邻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旋拧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温差发电模组,沿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排列在汽车尾气管外周上,各所述温差发电模组包括刚性基板、散热基板、夹设在所述刚性基板和散热基板之间的若干热电片、在所述刚性基板的沿所述汽车尾气管圆周方向的两侧设置的两隔热板、以及自所述汽车尾气管向所述刚性基板传热的柔性导热基座; 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方向连接在相邻两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之间;以及 抱箍机构,包括在所述汽车尾气管的圆周上沿相反方向分别与邻近的温差发电模组的隔热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旋拧螺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热基座由抵接所述汽车尾气管的若干导热弹性片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气管温差发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安君许世森彭文博刘大为李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